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09:44   浏览:1453  

“戒”是如何形成的?

僧团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众人问佛:应制何戒?佛就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七佛的通偈。另外《四分律》卷9有提到: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也就是说,僧团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制戒的。
在《毘尼心》卷1里面也有记载:【如来成道十二年中,为诸利根略制戒律。十二年后终至涅槃,为诸钝根多行毁犯,随缺补过广制戒律,譬如纳衣有孔方补。佛临涅槃时以此律藏付嘱优婆离。】
很明显的,从《毘尼心》卷1里面的有提到,如来成道十二年当中,只是为了诸利根的这些出家众、或这些菩萨略制戒律,仅仅是稍微简单的制了一些戒律。如来成道十二年后,一直到佛入涅槃之间,才为那些钝根者去广制制戒,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所谓钝根者,是说他们还会常常去犯到某些罪或过失,当他们犯到了某些罪或过失的时候,马上随着缺失就补过。这是佛的慈悲啊!佛避免钝根者落入因果,也为了他们不要再有类似的这些过失再发生,所以才去广制这些戒律。
所以僧团刚建立的时候,佛是根本没有制戒的。那为什么会制这些戒相呢?是因为有些钝根的人,即使做错了某些事情,如果不跟他们明讲,他仍不知道这些事情到底能不能做。利根的人,他只要知道这个事情是恶的,他就不做,是善的,他就会去做。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制戒的原理,也就是这个戒的原理是怎么来的。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7里面有提到:【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复戒者名曰迮隘,虽有恶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无上道,是故名上。又复戒者名学,学调伏心智慧诸根,是故名学。】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7里面提到:何因缘故名为戒?是什么因缘才取这个名字,叫作戒呢?佛是这样开示的:戒者名制。也就是说,戒者是制。大家台语有没有听过ㄗㄟˋ(zèi)?很多人以为这个ㄗㄟˋ是这个祭祀的祭,其实不是,ㄗㄟˋ是这个制。就是说一些不善的法要出来,我们就用这个制把它压制、把它制止不让它出来,也就是说它能够制止一切不善的法。这个戒呢,只要我们守得住这个戒,我们就能够制止一切不善的法,所以我们就称它叫作制,所以戒又称为制。
又复戒者又名为迮隘。迮隘是什么意思呢?迮隘是说虽有恶法,性不能容故,也就是说有一个不好的恶法,这个恶法要往这边过来,我们就让它不要过来,把它压迫到只有一个小小的空间,把它锁住。譬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怎么能够让蛇可以走直线呢?因为蛇一定是弯来弯去爬着走,如果让蛇走在一条直线上直直地走呢,怎么让它这样走呢?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我们用一条塑料管,把蛇放进去,这条蛇只要从这一端要走到另外一端,它一定要走直线,不然它就是走不出来。这个迮隘的意思就是说,原本有个东西或恶法,本来是要乱跑、乱窜的,我们就让它乖乖地安住在这里,所以戒又名迮隘。
这个戒又名清凉。戒怎么会清凉呢?它为什么能够称为清凉呢?因为它能够遮烦恼热。大家想想看。有些人说:烦恼怎么会热呢?如果我们现在突然间想到说:啊,糟糕!我们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去做。这件事情可能会影响到很大很大的一个过程,那我们会不会流汗,或突然间全身就一阵子热恼起来呢?所以,不管是贪、瞋,这些烦恼都是会有热恼的,而戒能令这些烦恼热不令得入,也就是说让这个烦恼热,不让它进来或生起。所以当我们全身都没有什么烦恼时,我们就会发现会越来越清凉。
接下来,这个戒又名为上。上的相反就是下。上是什么意思呢?上就是说我们这个戒呢,如果守得好又修得好的话,我们就可以往生天上,甚至于一直到无上道。什么叫无上道呢?无上道就是已经成佛,没有比他还上面了,已经是最高了。所以这个戒又称为上。
这个戒又名为学。为什么叫作学呢?因为这个戒可以让我们去学习如何调和我们的心,增长我们的智慧以及调和我们的诸根,所以它又叫作学。
也就是,这个戒它可以称为制,它又称为迮隘,又称为清凉,又称为上,又称为学,很明显地,戒也同时具有这几项的功能,这几项的功德。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 <第028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周正铭老师
 

(原标题:“戒”是如何形成的?)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