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1 18:44   浏览:974  

关于悟后的观行

克勤圜悟禅师也说:…但请依此,一切不杂,即纯一洞然,无爱憎、离取舍,不分彼我,不作得失,一切法坦然,皆我家不思议处、净妙圆明受用之物尔。须令此心长时现前,不堕沉昏不生聪慧,入平等安闲寂静境界,那有恶作业缘识情干挠得此本妙光明也!只恐临境界面前都卢忘失,依前纷乱则不堪也。古之修行,亦只以自所证入时中,照了截断尘劳,教活卓卓地,悠久三二十年纯熟,超出生死不为难。着力在行处,不只空高谈说之而已。(《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
克勤圜悟禅师说:悟后只要转依自心如来一味一相之清净无我真如法性而行,自能于历缘对境中不夹杂一切烦心琐事,纯依真心一心而住时,心境就洞然无遮,没有爱憎而又离于虚妄之取舍,不分别彼真心与五阴我,也不作得失之分别,于一切法中坦率自然的安住,因为一切法都是我自家真心宝心不思议处、清净圆明妙心所受用之物罢了。悟后觉知心应该依此真心而长时间的现前运作、详细观察,不可堕落在昏沉而不明白法界真理微细之处而不能生起智慧,像这样住入平等安闲寂静的境界中,哪里还会造诸恶作业缘来长养七识染污性而干扰遮覆此自心如来本来自性清净之圆妙光明呢!只恐怕悟后不肯如此修行,所以面临境界考验时就全然忘掉了所应转依的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依然像过去一样的随于境界、随于习气而使意识觉知心纷乱不安的不能堪忍所证之无生、无我、无所得法。古德之修行,也只是以自己所亲证现前观察所得之根本无分别智照了一切境界的虚妄无实,于历缘对境中以此根本无分别智截断五欲六尘之攀缘、贪爱与执着,就这样长养法身慧命历经三十年、二十年而极为纯熟,我见、我执烦恼都不在了,想要超出生死也就不困难了。这事主要还是在于能够着力于意识觉知心如实的习行自心如来之无我真如法性,并不只是空谈高论就可以做到的。
从 克勤圜悟禅师所说之悟后起修开示中,很明显的告诉天下的禅和们:悟后若意识觉知心不能长时期的现前转依根本无分别智,习气必定导致意识觉知心仍然纷乱而不能堪忍所悟无生之自心如来无所得境界,意识与意根之我执习气未断除故,意识心之心行现起必定随习气而不得自在,剎那剎那的了别皆随于我执习气而分别故;不但是真悟之后不肯用功进修者都是如此,探听明心内容而不是自己参究出来的人更是如此。倘若所悟的内容是意识觉知心之一念不生离念灵知境界,那就一定会误解克勤圜悟禅师所说的话,误认为所悟之真心本性会有不现前的时候;由于自心如来无始以来一向都现前运作、从来不曾打失过,证悟者得能时时起心观照而转依祂,才能成就意识心念念皆能缘于根本无分别智而渐渐伏除我执现行乃至习气种子随眠。
克勤圜悟禅师多有此类开示于学人者:既得旨(证真如妙旨)之后,绵绵相续管带,令无间断,长养圣胎;纵逢境界恶缘,能以正知见定力融摄之,打成一片……当平持此心,无我人、无爱憎、无取舍、无得失,渐渐长养三十、二十年,逢顺违境得不退转,到生死之际自然翛然,无诸怖畏,所谓‘理须顿悟,事要渐修’……却须先悟了本来,明见‘即心即佛’正体,离诸妄缘,翛然澄净;然后奉行一切众善,起大悲饶益有情,随所作为皆是平等、无我无着,妙智显发,通彻本体善行,岂不妙哉!(高雄市安祥禅学会印《圜悟禅师心要》)
绵绵相续管带、长养圣胎者,即是要先以所悟得之根本无分别智为基础,转依根本无分别智所从来之真如法性,然后绵绵密密的于四威仪中观行转依而不间断,于历缘对境中烦恼习气现行时,思惟所悟之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于六尘境无我人、无爱憎、无取舍、无得失──而能够降伏与意识觉知心相应之我执、爱憎、取舍、得失之烦恼习气,乃至断除之。如是以真悟转依真如的正知见慧力无间断的观行融入摄受境界恶缘,历经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精进修除,我执烦恼习气自然渐渐不起,他人之奉承恭维利诱,或者有恶意毁谤恼害,皆不能使之退转于所悟之菩提心与悟后之正修行。而悟得自心如来者乃是菩萨故,除了自利尚要利他,因此克勤圜悟禅师劝进一切证悟者悟后还得要奉行一切众善,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助道法,发起大悲心来饶益一切有情;虽然行饶益一切有情之行,但是却以实相般若波罗蜜之平等、无我、无所得的智慧而深入奉行一切众善。
----摘自 正德居士的新著《真假禅和》
从上古德,动尽平生,或三十、二十年,靠个入处期彻头彻尾去;志既有力,用心坚确,是以成就得来掷地金声。大丈夫儿,攀上景仰,不得不然:彼既能尔,我岂不能耶?况透脱死生,穷未来际,一得永得,当深固根本;根本既固,枝叶不得不郁茂,但于一切时令长在,勿使走作;湛湛澄澄吞烁群象,四大六根皆家具尔,况知见语言解会耶?一时到底放下,到至实平常大安稳处,了无纤芥可得,只恁随处轻安,真无心道人也。保任此无心,究竟佛亦不存,唤甚作众生?菩提亦不立,唤甚作烦恼?翛然永脱。应时纳佑,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纵处阛阓如山林,初无二种见。假使致之莲华座上,亦不生忻;抑之九泉之下,亦不起厌。随处建立,又是赢得边事,何有于我哉!(《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
克勤大师说:从古以来已开悟之大德们,以二十年或三十年的时间,以其悟入自心如来所在之见地,让自己能够转依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以期待能够彻头彻尾的死却阴界入我之虚妄见解与执着,并且彻头彻尾的领受自心如来之大机与大用;由于这种志愿的力量,能够以坚固确切之见地用心如实修行,因此而成就其志愿,其开示学人或者与真善知识之互动言语与行举,能一一运出家财而为众生说法,所说之法普能警觉宗门中人,就如金属之物掷地有声一般的响亮。参禅人都是有志气之大丈夫,既然攀缘景仰于证量在上的古德,不可以不这样子想:他们既然能够做到,我哪有做不到的道理?何况透彻的脱离五阴生死的事,一定是穷尽未来际都永远一直存在的法,不可能有暂时断灭而不现前的事,所以一定是一旦证得了就永远都在而不会有失去的情况了;悟后应当深入的巩固根本智,对所悟的真心第八识的正见,不该让恶知识恐吓笼罩之下就退失信心;这样子巩固了根本以后,深细智慧等枝叶当然不可能不丰足茂盛起来了;只需在一切时中让根本无分别智长时间的一直都存在,就能发起更胜妙的智慧,不要再于世间法中到处走作;渐渐的就使烦恼妄想都消失了,这时心中清明而无妄想扰人,澄澄湛湛、离念无念的含摄万法而不动其心,这时再来看自己所运用的六根四大,无非都是真实心所使用的家具罢了,何况还会落在觉知心上面而误以为言语思惟所知的离念灵知心中来理解体会吗?这时就能一心放下所有的执着,到达绝对真实平常的大安稳处,一点点纤细如芥子般的烦恼都没有了,只需随处轻安的过日子就好了,这可真的是无心道人了。只要保任这个无众生心、无离念灵知心、无有念灵知心的智慧境界,从第八识自心所住的境界来看,连佛也都不可得,还要唤什么是众生呢?这时连菩提也不立,还要唤什么作烦恼呢?一时之间永脱见惑等烦恼,应时即可纳受众人供养,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纵使是住在都市吵闹的房子里,也如住在闲静的山林之中一般,绝对不会生起山林或是都市的两种对立见解。这时纵然把他请到大宝莲花的法座上面来坐,心中也不会生起欢欣的心情来;把他压抑在九泉境界之下去,心中也不会生起厌恶之心情来。但是他却又可以随处建立法幢而为人说法,可是所说的妙法其实也只是赢得世间一边之事,对于自己的如来藏真心而言,又有什么所得呢!
真悟之人领受到自心如来之胜妙真如法性,能够放下阴界入六尘境界法之攀缘,而让觉知心以自心如来常不变异、不受于六尘不着于六尘之无我真如法性为依凭,体验真如心体之清净无染,就那样随时随处安住于万缘中,是真正的无三界七识心又具足一切法之道人。觉知心能够保持随时观行并以此无众生识阴心相之自心如来为依,慢慢伏除我执烦恼习气以后,亲证到此自心如来没有五阴相、无识阴心相,不与万法为侣,犹如虚空寂静极寂静;于此本来涅槃境界中,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不可得,众生之有漏五阴亦不可得,还能称呼什么是众生?既然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也不可得,佛菩提智一切种智又依何而立?烦恼乃是与五阴众生相应而现行者,然而自心如来第八识与种种烦恼都不相应,而与烦恼相应的众生五阴又都无常空而不可得,菩萨们又要称呼什么作烦恼?所以不退转菩萨们,于亲证此自心如来之涅槃境界时即毫无牵挂的永远脱离于五阴之系缚。到那时,此具有慧解脱智慧之出家在家修道人,照样受用五尘境界──仍如平常一样的吃饭、喝茶,纵然处于喧闹之市井中,也好象是在清幽宁静之山林中一样,以其解脱心历缘对境,并无市井或山林之差别见解。假使悟后舍报时即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会因此就生起欣喜之心;若是有因缘要生于地狱中,也不会生起厌恶之心,就能以此智慧而随处、随缘、随愿建立六道中之五阴身,因为这些都只是自心如来幻化而得者,皆是无我、无所得之法,何有欣喜或厌离之我可说?
无门慧开禅师在《无门关》中说: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参禅初悟入自心如来心体之所在者称为破初参,再一次参究自心如来之性用而眼见佛性者,称为破重关;此时尚未参透祖师关,得要如克勤大师所说,悟后于一生中二、三十年,转依自心如来之真如体性并伏除习气烦恼而保任意识心之清净性与智慧境界,不被假名大师笼罩而退转;最终参透了自心如来之无心涅槃境界,也就是如古德所说:参透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于破初参以后继续参究直到过牢关(透祖师关)者,到此地步时,才能说是参禅息妄;倘若将此悟后起修之开示语录,用于未破初参之时,百分之百都是落于如同大德一般的制心一处而让意识觉知心不攀缘于语言之境界中,就认为已经断尽烦恼、了脱生死、得大自在了,大妄语之无间地狱业就随之成就。
然而 克勤大师所说悟后进修已过牢关而证得自心如来本来自住之涅槃境界之慧解脱者,虽有能力于舍报以后入无余涅槃,但是亲证自心如来者乃是菩萨,菩萨以大悲愿故留一分思惑未断,以润未来世之受生而自利利他,然而却可以随众生之缘或者之缘而随处受生,具有随处受生而不欣不厌之自在力,乃是大乘慧解脱、有能力入涅槃而不入无余涅槃之菩萨殊胜行;但假如此慧解脱菩萨舍报时进入无余涅槃者,即同于二乘圣者所证之无余涅槃,绝非佛地之无住处涅槃,尚有过恒河沙数上烦恼应断而未断故,尚有诸多应得之法仍未得故,尚有极多应证未证之果德未修未证故。
---- 正德居士的新著《真假禅和》
 

(原标题:关于悟后的观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