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0 15:32   浏览:1585  

14 第二篇 第五章 无相念佛 第一节

第一节:念佛的种类
  第一目 念应化身佛
  一般念佛人持名念佛,只要信愿行真切就可以往生西方,但有的人为求实相念佛,所以学无相念佛;有的人为求上品上生,面见弥陀世尊,所以学无相念佛做为功夫;有的人为求学佛得力以度化众生,所以学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
  念佛,许多人在念,也知道佛有三身:化身、报身和法身。因为佛有三身,所以念佛的法门就有所分别,有念应化身佛、有念报身佛、有念法身佛。所谓念应化身佛可分二种:
  1、感应示现所见的佛。譬如:持佛名号,同时忆想著佛,这时感应所见到的佛形相,就是化身佛。
  2、应身佛:这是在兜率天内院中讲经说法度众,到因缘成熟时,示现降神入母胎,出生后,自行七步,指天指地,告一切人天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后示现学习各种世间学问,娶妻生子,见人间有生、老、病、死,而于二月初八降魔,明星出时,见道成佛。二月初八日转,说法四十九年,于二月初八明星出时入涅槃---等(菩萨处胎经卷七),称为八相成道,以八相成道在人间示现,而后入灭,这是应身佛。因为世间众生得道因缘成熟了,所以在世间示现。一般人持名念佛感应所见的是化身佛。
  感应所见的化身佛,通常是八尺或一丈六,这是以持名或礼拜供养的念佛法门修行感应所见。有的人礼忏时见到佛陀示现放光,这个礼忏也是念化身佛。
  第二目 念报身佛
  所谓念报身佛:佛的报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每一随形好放八万四千种光,每一种光有八万四千种好,这种佛的身量非常广大,不是凡夫众生的心量可以测知;譬如,观想念佛的第八观---想象观,和第九观---偏一切色想:观无量寿佛的身相光明、庄严、无量无边;又譬如蚂蚁无法测知人的身量多大,我们体内的细菌无法知道人身的广大。同样的,对人而言,佛的报身也不可思议。
  虽然如此,《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然彼如来,宿愿力故,凡有忆想者,必得成就。”无量寿佛无量劫以来的愿力是---只要一切众生愿意观想祂,祂就帮这个人观想成就。这种观想所见的佛身,具足了无上无量的庄严,这个庄严和身量是随观想者各自心量的大小而有不同;心量小的人观想出来的佛身量也小;心量不庄严,观想得到的佛也不庄严;心量广大又庄严的话,所观想的无量寿佛的报身也无比广大和庄严,所以只要次第而修,此感彼应,必定能见。从观经十六观的第八观到第十三观都属于观想念报身佛法门,第九观则兼述念法身佛之境界。
  念报身佛并不仅是念无量寿佛,也有念十方佛,也有念释迦牟尼佛或毘卢遮那佛。在阿含部《央掘摩罗经》卷三记载:“释迦牟尼佛住无生际,住解脱地,而复住此世界。”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住在本来不生的境界,住在究竟解脱的境地里,但也同时住持在我们的世界。央掘摩罗是一位大阿罗汉,为了求得证明,于是借著文殊师利菩萨和世尊的神力到十方佛世界去,所谓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上方下方,每一方各到十个佛世界,总共见了一百尊佛,最后所见的一尊佛是断一切疑如来。这一百尊佛都跟央掘摩罗说:“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你们如果想要明白释迦牟尼佛住于娑婆世界不入涅槃的原因,你们应该回到婆婆世界问释迦牟尼佛。”
  央掘摩罗和文殊师利菩萨回到娑婆世界问世尊,世尊告诉他们:“十方世界有八十亿佛,皆是一佛,即是我身,如是无量佛刹,无量如来,色身无量无边,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云何我有疾病无常。一切如来悉皆不乐生此世界,以此众生不可治故,以是义故,我于此世界,治不可治众生。我于无量阿僧祇劫,行难行之行故,获无量身,于一切无际处住,而复住此。”其意思是说:在十方世界有八十亿佛,同时都在度众,这八十亿佛都是同一尊佛,就是我释迦牟尼。在无量的佛刹里有八十亿的佛,色身无量无边,成就无量的功德,你怎么可以说我释迦牟尼佛有疾病、有无常呢?一切如来都不乐意在此世间出生,因为此世间的众生无法度化、对治,所以我在这个地方治理这些不可治的众生。我在无量阿僧祇劫,行一切难行能行的那一些身、口、意行的缘故,所以获得无量身,同时住于八十亿佛世界,也同时住于没有边际、不可捉摸、无生无灭的境界。
  所以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的应身示现了涅槃,他的报身和化身则常住世间,寿命无量,因此,我们应当念释迦牟尼佛。在同一部经里,文殊师利菩萨说:“彼之世界,无诸沙砾,平澄如水,柔软乐触,犹如绵纩,如安乐国。无诸五浊,亦无女人、声闻、缘觉,唯有一乘,无诸余乘。”
  文殊师利菩萨和央掘摩罗到那一百佛世界回来以后说:“这一百佛都是释迦牟尼佛所化的世界,分身在那边度化众生。那里的世界不像我们这个世界,那里没有沙子,石头,地面平坦澄净,犹如水面一样,地面柔软,踩在上面,那种触觉非常的美妙,犹如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棉花。那些世界就像极乐世界,没有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没有女人、声闻和缘觉。在极乐世界还有声闻,可是释迦牟尼佛的一百佛世界只有一乘,全部修学菩萨道,唯一佛乘。所以有志,有愿的人不妨念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或毘卢遮那佛。这是同一佛的化身、报身法身的不同,而有三个名号。
  然后,世尊对文殊师利菩萨等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称彼一切诸佛名号、若读、若思、若闻,乃至戏笑言说,或顺他人,或欲自显,若有一切恐怖事至,悉皆消灭,一切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等,不能恼乱,闻则拥护,闭四趣门。未发心者,得菩提因;况清静心,若读、若诵、若思、若闻。”意思是说:你们三人去过那一百佛的世界,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称念这一百佛世尊的不同名号,不管是用读、用写,乃至听到,或以开玩笑方式来说这一百尊佛或其中一尊佛的名号。乃至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愿,或只为彰显自己的多学、多闻而说此诸佛名号的话,如果有一切恐怖的事情来了都会消灭,所有天龙八部都无法对你干扰,只要他们听到你念其中一尊佛的名号,他就拥护你。此后不但不生三恶道,连阿修罗道都不会往生。尚未发心的人,听到这一百尊佛,甚至一尊佛名号,就种下了将来成就菩提的净因,何况是以净心来读、来诵、来写,乃至听闻。
  诸位大德,这一百尊佛的名号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以想求生极乐世界者固然要常念阿弥陀佛,有时早晚也要礼拜忆念释迦牟尼佛。
  另有经说,世尊住于十方无量世界,祂的报身寿命有七百个无量数劫。而我们修行成佛只要三个无量数劫,所以我们修行成佛后世尊的报身还在住世度化众生,祂的报身无量无边,无尽久远,这个报身是示现给初地以上菩萨来亲近修学的报身,所以悟后尚见不到报身佛。因为悟了只是菩萨须陀洹,或菩萨斯陀含,还不到初地菩萨,故不见报身佛,必须修入初地以后往生色究竟天才得以见。因此有些外道因不见报身佛,也未见到化身佛,就说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再也见不到了,这是因为对佛法未深入了解所产生的误会。
  第三目 念法身佛
  所谓念法身佛:诸佛法身没有形相,他不是物质,没有重量,方位、处所,所以念法身佛不用语言、文学、声音,要离一切相而念。《佛藏经》内念佛品念法品中说:念无分别,修习念佛、清净念佛、真实念佛等,都是属于念法身佛。因为念佛时无语言、声音、形相,所以称为无相念佛。唐朝怀感大师著《释净土群疑论》卷六云:“得有相念佛三昧,念报化身佛。得无相念佛三昧,念法身佛。”即是此意。
  无相念佛法门分为因地无相念佛和果地无相念佛二种:
  一、因地无相念佛---《佛藏经》上说:“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其意是说,这个念佛法门离开了语言,超越一切妄想念想,舍利弗啊!其实一切的念头都是寂灭相,凡夫众生不知一切的想念本来不生,以为世界真实有法,所以产生许多妄想执著。若有人随顺这样的方法念佛的话,叫做修学练习念佛法门。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说:“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知一切佛,无所从来,我无所至。知一切佛,悉如电光,知一切佛皆悉如幻,知一切佛音声如响。”意思是说:一切诸佛从来不曾来过此地,我也从来不曾到一切诸佛的他方世界。那是说法身从来没有来去,有来有去是因有受、想、行、识及这个色身,如果离了五阴就无来去。由此可知,一切佛并没有一个所从来的地方。而所谓的我---真如、佛---也从来没有到那个地方。必须了解也应当了知:所谓佛,就像雨夜里的电光一样,犹如幻化;一切的佛,不管称为什么佛,这些佛的名号,其声音只是一种声音而已。所以念法身佛,应离一切相而念,但这种念佛因尚未证知真如,属于因地无相念佛。
  因地无相念佛因为尚未证得真如空性,所以不是真实的无相,这样的念佛法门是以佛号的意思而念,是跟源于佛号的意象或这尊佛的种种因地菩萨行及大愿、果地功德庄严的总体印象而念,有时是纯粹出于自心想念的念头而念。这种念不是念真实的佛,因为对佛的法身尚未了解亲证,所以称为因地无相念佛。
  这种念佛是相对于事俗认知的有相而说无相;一般念佛法门是有声者、形像名相,譬如: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这些都是有相的念佛。无相念佛是在心里忆念、想念,是远离世间的有相而念佛。这种念佛方法是从古至今本来就存在,但被许多念佛人忽略了,因此失去了提升念佛功夫的大好因缘。我们为了利益广大的念佛人,也为了弘传之故,所以施设了无相念佛的名称,藉此和有相及实相念佛作为区别。
  学习念佛法门,要注意该念佛法门所说的忆念是那一种念?必须依照各部所说的意旨和脉络而探究,不能一概解释为持名念佛。
  第四目 修学无相念佛法门应知
  学无相念佛的人,得要先除慢心,一般参禅人或打坐修定的人,大多轻视念佛法门,总以为参禅或研究经典或打坐修定才是最殊胜。因此不肯学念佛法门,这样的人就不可能修学无相念佛。此外,还要消除疑心;有的人听到无相念佛就满心欢喜,甚至掉下眼泪,无论如何要学会这个法门。有的人听到无相念佛四个字就起烦恼,心里起疑心,认为这个法门一定不是佛法,并和推荐的人辩论质疑,这样的人也无法修学无相念佛法门。
  学习无相念佛的人,要尽量消减觉观的心和攀缘的心,人有五蕴在世间活动,就会有觉观的心,容易被外境所牵动,而不能一心一意修学无相念佛。或是攀缘于五欲诸法、善恶诸法而起分别,如此一来,心易散乱,致不能专精修学无相念佛法门。故学这个法门还要有定、慧的知见,他知道念佛要得力,必须先要有功夫,心不起烦恼,而能练习增强功夫。
  我们要知道,世尊施设许多法门的目的,在于以妄止妄,用施设的方法来制止我们的攀缘心。有的人认为念佛很粗浅,所以去学数息,打坐修定。刚开始学数息打坐,数呼吸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可是十几年数下来还是在数息,这就表示这个人知见不够。如果定的知见够的话,他就知道一个声音是一个妄念,数到十,总共是十个妄念。如果数到有一天定心出现,数字出不来了,他应当知道让这声音绵绵延续下去,用一个妄念就可安住,不需要十个妄念。
  念佛也是一样,“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有六个妄念,平常参加念佛会共修,为了对治人们的散乱心,总是念的很快。自己练习时必须回到平常的速度念佛,到心不散乱时,就把佛号舍掉。有的人跟性好,持名念佛时明了心里经常出现的佛号会使忆佛的念不能纯净,所以能够舍除名相。这是定慧知见够的缘故。
  具备慧的知见就会了解修学佛法必须从有入无,从无入真,从真入实的道理。无相念佛就是从有入无的阶段,从无入真是体究念佛,从真入实是果地无相念佛之后体究念佛。这些观念具足,就能够一信不慢,信念佛门中有深妙法。
  第五目 无相念佛人从有相到无相的一般过程
  上周谈到无相念佛是一种名称、施设,此阶段的无相念佛还不是真实的无相,所以称它为一种施设。学无相念佛者首先须除掉慢心。有些人静中的功夫好,就轻视无相念佛这门功夫。虽然这门功夫容易学,但是仍须先除慢心;如果有慢心就不可能来学此法门。例如有些参禅人认为念佛法门没什么了不起,而不愿意学;甚至我们讲无相念佛和持名念佛不同,有多么殊胜,他们还是不愿意来学,而认为参禅是最高无上的。其实,高上与否是人的施设,学佛应该要知道的是;怎么样去证入佛法的境界里面去。参禅固然能够悟得真如佛性,可是参禅者若无功夫的话,也是表面看来是在参禅,其实与禅了不相干,因为没有功夫的缘故。而无相念佛这门功夫学会了,就会懂得如何去看话头;会看话头之后,渐渐就会懂得怎么去参话头,乃至怎么去参公案,这样才是真正参禅。所以,无相念佛法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未法时代的有情众生来参禅。有人觉得广泛阅读经典、能言善道,并著作一大堆谈论佛法的书籍,以此为贵,所以不肯学无相念佛的法门,这也是因慢心而生障碍。
  还有些人是疑心的障碍:怀疑究竟有没有无相念佛这个法门。因为念佛通常要有名字、形像,没有名号形像如何念佛呢?甚至怀疑这个法门可能不是佛法。那是因为功夫不够的时候不能真正的体会净土三经、五经(尤其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念佛真正的意旨,误以为有相才能念佛、而起了怀疑。有怀疑心之故,就不会修学无相念佛这个法门。
  学无相念佛法门还要尽量消减觉观攀缘的心:一般有情众生总是喜欢攀缘于觉观,由见色、闻声、鼻嗅、口尝、身触、及意知法中生起攀缘;因觉观攀缘的关系,而使五欲之法、善恶之法,根深柢固地盘据在我们心中,这样纵然不起慢心疑心、来练习这个法门,也将始终学得不是很好。
  此外还要有定、慧的知见:知道佛法三无漏学大约的意旨,及以妄止妄的道理。譬如:打坐时数呼吸,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每一个数目字的声音就是一个妄念,数到十,共有十个妄念。以这十个妄念将日常生活中无尽无数的妄念统一起来,成为不统一中的一种统一现象。若有定的知见,就会知道一到十的这些数目也要舍掉,住于一种没有妄想妄念而定于一种清明的境界之中;若定的知见不够,就会执著一到十的数目字,数了一年、五年、卅年,甚至要往生了还这样数,这样就是不会修定。例如,修定有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要会随宜应用。
  念佛也是一样,刚开始持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光佛”。六字洪名就是六个妄念,因为所念的无量寿佛毕竟不等于无量寿佛,只是我们所施设的声音而已,一句佛号六个声音即是六个妄念。
  念佛不在求快,有时念佛把木鱼敲得很快,是为了对治心地特别散乱的人而设的一种暂时方便;心喜欢打妄想和攀缘时,就把木鱼敲得很快,让大家几乎跟不上,这时必须要全心全意嘴巴念、耳朵听,妄想就不见了。若有定的知见,就知道这只是一种方便,接下来应当渐渐慢下来;要慢,定力才会出现。念佛得力时,圣号就会愈念愈慢,此时一个呼吸念三句圣号(即十八个妄念),变成一个呼吸念一句圣号,即剩下六个妄念;如果到后来三、四个呼吸才默念一句圣号,那就是一个呼吸剩下比一多一点的妄念。所以若有定的知见,就知道要由快到慢。到了很慢,定力出现时,就会觉得念圣号太造作、太粗糙了;就会起念把圣号放下而保持想佛的念,这时就是无相念佛了。因此,要学这个法门之前要有定慧的知见,知道以妄止妄的道理,知道学佛法应从散乱到专一,从专一中进入到清净的状态,从清净进入真实的状态,从真实中观照一切法的实相,这样才是知道学佛法的真实道理了。
  念佛人从有相到无相的念佛过程,若有定慧知见和善根的话,通常由持名念佛入手;若闻善知识说“应心念心听”时,共修时就会口念心听,平常心里默念圣号、心听圣号,让心不散乱。心念心听方式会有二种演变过程,第一种是专心地听心里所唱的佛号,最后佛号不起,而入定中。这时心不想佛、无佛号,外面是什么也不知道,如睁眼瞎子,这是未到地定。用手在他眼前挥动,他亦不能觉知,这是偏于定而不忆佛所产生的状况。等外面突然产生一个特别大的声音或自己起一个妄念才出走,这时又恢复心念心听。此种入定也会有嘴巴还在唱佛号、心已入定的情形。
  第二种是慧的知见够:心念心听时,会检讨我有没有在忆佛想佛,还是只在声音里头?这样观察时发觉心念心听时,其实是偏定而忆佛的念较少,于是改为心念心忆。因为念阿弥陀佛的目的在求生极乐世界,若偏于修定而心里没忆佛的念,有可能不相应,所以改为心念心忆。此时心不听佛号,只是借著心中唱佛号来增强忆佛之念。过了一段时间,觉得佛号在心中,念也在心中,佛号会影响到忆佛之念不清晰,产生干扰;这时因有定慧知见,而将佛号舍掉,一心来忆佛,此即是无相念佛。有了这个功夫之后,会将它运用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之中,即一切时中念佛都是无相的。
 

(原标题:14 第二篇 第五章 无相念佛 第一节)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