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0 15:31   浏览:762  

16 第二篇 第五章 无相念佛 第二节第6~10目

第二节 奉献给修学无相念佛者一系列的善巧方便行门
  第六目:张眼无相忆念拜佛
  第五个次第修成以后,功夫已经够了,我们可以睁开眼睛来无相忆念拜佛。在第二个阶段为对治眼根之攀缘,故请各位闭上眼睛拜佛,因为那个时候,尚无法对抗心的攀缘,现在工夫已经很好了,所以回来面对以前所不能面对的状况故睁开眼睛拜佛。闭起眼睛时心里容易攀缘一切法,妄想较多,拜到这个时候,心里的妄想对治了,可是眼根之攀缘尚未对治,所以用张眼的方式忆念拜佛。刚开始张眼忆念拜佛,还是很容易攀缘一切的色相。因为功夫已经有一些成绩,过一段时间,慢慢还是可以克服。所以要不停的锻炼,不停的拜佛。这个时候拜佛,眼睛视线的焦点不能停在事相上,拜佛时,眼睛虽然看到一些事相、形像,但是“心往内收”,收到脑子里面来,不停练习之后,短则两三天,长可能一、二周,可以到达眼睛虽然看到色相,心不去攀缘它,不会妨害到心中忆佛之净念,这样第六个次第就算完成。
  第七目:四威仪中净念相继
  第七次第,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无相念佛。如果没有学习过持名念佛法门的人,在学习无相念佛后,应配合平常行、住、坐、卧之时持名念佛到第六个次第完成后,即改为一切时中无相念佛,在任何时、地,都要把拜佛时的忆佛的念提起来。如果是持名念佛已经很久的人,开始学习这个法门后,在平常就要把忆佛的念提起来,然后,不停的去练习。但是会发现忆佛的念,常常会丢掉,请不要灰心,这是正常的现象,经不停的练习观察,忆佛之念丢掉即马上找回来。直到很纯熟的时候,忆佛的念就不会丢掉了。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这个境界,将眼、耳、鼻、舌、身、意都回归到意根来,这就是“都摄六根”。此时不想任何杂念,只有一个忆佛的念,这叫“净念相继”。如果这个念时断时续,叫净念断续。如果是净念相续,要训练到这个念时时都在。到达这个地步,第七个次第就完成了。第七个次第完成,可得到一种功德,即念佛圆通法门中说:“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那么此际,时时刻刻在忆佛想佛,佛也时时刻刻在摄念我们;这样的念佛人,今生会念佛,来生也会念佛,所以始终不离于佛法以及念佛法门。因此,到未来生,听到“念佛”两个字,眼泪即开始掉下来,毛骨悚然,莫名其妙的觉得心里有酸酸的感觉,鸡皮疙瘩的觉受遍满,眼眶就湿润了,这就是说:第七个层次成就以后,会跟念佛法门很相契。
  第八目:礼拜多尊佛菩萨
  第八个次第---礼拜多尊佛菩萨,前面七个次第不论礼拜或忆念,多是专拜或专念一尊佛或一尊大菩萨。第八个次第刚开始是早上拜佛或忆佛只限一尊佛,到了晚上,即礼拜三尊到六尊佛;选择佛菩萨的数目不得少于三尊,少于三尊,则此种功夫不易成就。多于六尊,则容易流于散乱。所以,不得少于三尊,不得多于六尊,而且只限晚上拜多尊佛,时间只限礼拜或专念一尊佛菩萨。
  我们礼拜多尊佛菩萨之前应先选择与自己有缘的佛菩萨;以佛在前,菩萨在后,顺序排列;选择佛时,以释迦世尊为先,然后依照自己选择的佛排列下去,菩萨则选择一尊最相契的在前,排列在后,总共不超过六尊,即按此顺序于晚上礼拜。每一尊不得多于三拜也不得少于三拜。多于三拜,则“分别”之功夫,不易锻炼。少于三拜,则功夫受到影响,不容易增强;在拜时,每三拜之前,每三拜之后,不得起念头说:下一拜是那一尊佛或下一拜是那一尊菩萨;或起念头说:这一尊佛或菩萨拜完了;在礼拜时要清楚知道礼拜(忆念)的那一尊佛菩萨是第几拜,但不可出现是第几拜之语言文字,也不能出现第几拜的念的前头,即念头都不许有,但却清楚知道是第几拜。这个目的在训练我们思惟观的功夫,因为以后体究念佛或参禅需要这个功夫。若不透过这样的观练,功夫不易成就,故透过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善巧方便。如果这个阶段做不来,表示功夫做得不够,需回到第七个次第把功夫增强,然后再回到这个次第!如果这样练习一段时间以后,知道拜那一尊佛菩萨是第几拜而声音文字皆不会出现,则可以将早上也改为这样拜佛,而平常仍然是专念一尊佛菩萨,不要忆念多尊佛菩萨,否则将影响定力的增长。此阶段拜佛以四十五秒一拜为宜。
  这个阶段完成,已具备参禅与礼究念佛的功夫。禅门里面讲参话头,念佛人到这时候已经能参话头,已经能够看见话的前头,故无门之门已在眼前。到这个时候,念佛人什么时候要亲见自性弥陀,只待时节因缘。自己不必管时节因缘,只顾去体究,因缘时节到来即可亲见。
  第九目:四威仪中净念相继
  第九个次第--要练习到一切时中能无相念佛而不忘失;一切时中无相念佛,很多人可以作到,但容易断掉。练习到不会断掉,那就要靠每天早晚殷勤礼拜忆念,这个时候又要回到专念一尊佛及早晚闭眼专拜一尊佛。然后可以练习到一切的时段之中,忆佛之念如同泉涌,好像忆佛的念把我们的整个身心都包住了一样,身心内外都是忆佛的念;做一切事情的时候,忆佛的念始终不会断绝,一直都是很自然的存在。说它有又好像没有,说它没有又确实有,一切时中忆佛之念都存在,淡淡的,但都在,心里觉得好欢喜。只有到了晚上睡觉时,睡著了而不知在念佛,但是在浅睡时梦里面,梦及一切事时,忆念还是在。然后进入深睡时,不知在念佛,但到天亮时一觉醒来,第一个念就是忆佛的念,此时第九个次第即已完成。
  完成这个阶段的功夫,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相应功德,即“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那就是说,佛子若忆念佛时,佛好像母亲一样,(非密教所谓之佛母),佛忆念众生,就好像母亲在忆念儿子一样,这个时候,母亲与儿子一生又一生互相忆念,总是不会互相违背,不会相离很远。所以“有缘必定相聚”即此理,因为在我们的种识里,自然就有忆佛的倾向在,那种习性在,所以未来生中听闻“念佛”两字即好欢喜,就喜欢念佛,因为过去生已经有这个功夫与境界存在,此即第九个次第自然会有的功德。
  所以有人听到“无相念佛”四个字即欢喜得不得了,然后,在不到几周的时间即可修学完成,忆佛之念源源不断,此即表示过去生已学习无相念佛法门;过去生没有“无相念佛”这个名词,但是已忆佛忆到无相忆念的阶段,故看到“无相”两字,即起欢喜心,这个是第九个次第完成具有之功德,然后进入第十个次第。
  第十目:动静兼修
  第十个次第---动静兼修,在前面六、七次第时,听到人家念佛号、唱佛号时,可能会生起一个烦恼,觉得心里面忆佛的念受到干扰;现在心里面功夫很好,不怕干扰,但是这个功夫偏在动中修,现在要回到静中修,回到持名念佛法门中来锻炼;要在平常一面无相念佛,一面参加念佛会之共修。一般念佛会没有无相念佛之共修,无相念佛没有声音、没有语言,所以不好共修,偏向于自修。共修是有人来指导如何学习这个法门,修的时候还是自修。
  我们现在第九个次第完成,去参加念佛会之共修,大众唱赞佛偈时,心中在忆佛。我们跟大家唱佛号、念佛,心里面照样观照忆佛的那个念清晰不清晰。刚开始会感觉到忆佛的念受到声音的干扰,一、二十分钟后,就发现忆佛的念,不受声音的干扰,照样可以清晰分明。
  另一方面要在每天拨出廿分钟、四十分钟或一个钟头来,时不一定要盘腿,靠在椅背上坐也可以。坐的时候要无相念佛,念佛时去观照忆佛的念是否清晰?有没有跑掉?通常动中修来的功夫,静中容易跑掉;很多人时,无相念佛之“念”不见了,这个时候要用静中方式来锻炼。练到静中也可以不断,动中也可以不断,忆佛的念会愈来愈细;忆佛念转细后,如果有人要进入念佛定里面去,那么即需把忆佛念转淡,愈来愈清淡,即进入忆佛的定中去了;欲进入忆佛定中,必须靠打坐,在动中比较难。以上是无相念佛的十个修学次第,功夫到此已经成就。
  这样继续不断的静中也练习、动中也练习,忆佛的功夫很好,而本身性障很细微的话,即可发得念佛初禅---念佛善根发,受初禅身触之乐,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念佛初禅境界里面。
  修学无相念佛法门,很重要的一个行门,即无相忆念拜佛;若只靠平常去提忆佛的念,功夫不容易强,功夫不容易成熟。我们鼓励大家以“无相忆念拜佛”的方式来锻炼,那么无相念佛的功夫便可以迅速增强。(第五章完) 
 

(原标题:16 第二篇 第五章 无相念佛 第二节第6~10目)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