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谓五法,也就是:相、名、觉想(妄想、分别)2、正智、如如。正如《大乘入楞伽经》卷5开示: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来自觉地。”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 admin

2020-07-27

  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寿百岁。公元前543年,佛入涅槃。自佛陀涅槃时起计算佛历。2008年是佛历2552年。现值减劫,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照此计算:公元前513年,佛诞100岁,人寿99岁。公元元年,人寿94岁。公元1000年,人寿84岁。公元2000年,人寿74岁。2008年根据有关统计,中国人平均寿命男性为70岁、女性为74岁,人均寿命平均72岁,证明佛教人寿说的准确性。公元3000年,人 admin

2020-07-24

  在四阿含里面,佛陀把如来藏祂称为叫作“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而这个大光明法祂是隐藏在五神通里面,特别是在宿命通或是宿命明里面,其实它就涉及到我们现代人在科学研究上面的记忆研究,也就是现代的人对于记忆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呢?产生疑惑。可是我们如果翻阅四阿含,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早就已经在作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看《长阿含经》的《梵 admin

2020-07-17

  第三节法道上之潜藏深处的无知世上不乏有人对正觉教团质疑,然其疑问往往充斥偏见,乃至些许恶意,本不值一提;然琅琊阁的写手和释惟护所说,有时又颇迎合五浊恶世人心,是故笔者针对诸质疑略作说明。中国禅宗自古皆以明心开悟为标榜,大乘门庭开引无量众生(一)琅琊阁写手质疑:正觉同修会由创办以来就以“明心开悟”的“密意”为招牌,标榜自己是唯一可 admin

2020-07-12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1089—1163),宋朝宣州宁国县芦城乡(今桥头)人。俗姓奚,名昙晦,字妙喜。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遭“罪”流放,不忘佛法克勤禅师从京都天宁寺回四川后,传法时与在四川组 admin

2020-07-06

  自古以来,未能亲证般若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者,从蕴处界诸法之缘起性空、蕴处界诸法不能自在无有自体之无常空为依据,并以与境界分位差别相应之意识,妄想为唯识经中说的第八识无分别识及《华严经》中说的万法唯识之识,于心中建立这样的错误基础而谈论般若经中所说诸多空义之体性;以意识觉知心意会、套用此空之体性而归属于般若,以意识心来观察蕴处界诸法自性空之体性无有 admin

2020-07-02

  报纸上曾有一案例:甲乙两人皆为佛教四众中人,某乙明知某甲有违反法律的行为,但对警方及检察官之调查时,某乙为守“不说四众过戒”故,并未供出某甲之恶行。请问:若某乙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即犯“不说四众过戒”;若某乙未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毁犯“不妄语戒”,而此两戒皆为十重戒,某乙该如何是好?某乙面对警方及检察官之调查时,是 admin

2020-06-16

净土经典  禅宗经典  唯识经典《心经》  《八大人觉经》《阿弥陀经》  《金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卷中   卷下《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十善业道经》《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佛说法灭尽经》《佛遗教经》《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藏 admin

2020-06-15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共八十四句)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 admin

2020-06-14

  楞嚴咒(拼音标注,仅做参考) nàmósàdátāsūqiéduōyē南无 薩怛他 蘇 伽哆 耶(歸命一切諸佛1)ā làhēdìsānmiǎosānpútuóyē阿囉訶帝三 藐  三 菩陀 耶(歸命一切如來應正等覺2)nàmósàpóbótuó南无 admin

2020-06-14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的节目,也就是以平实导师的著作——《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的这个导读,我们将一般初机学佛的大众,在持守戒律方面的问题,把它们分门别类,用简单易懂的说法,将其一项一项地演述出来。第111集正受优婆塞戒的条件(一)http://www.sanmodi.cn/yingyin/show-598.html第112集正受优婆塞戒的条件( admin

2020-06-11

诸位同修好本站上周推出三摩地手机版增加部分新功能新功能一:复制网页一段文字后自动加网站链接新功能二:微信分享网站文章带网站标题图片此次新功能的增加,虽然提升了诸多方便,也有不少同修提了改进意见,对此特别更正调整如下:三摩地四大板块:影音板块:2400集讲座视频+文字mp3板块:2400集讲座语音+文字 读书板块:所有书籍+电子报+2400集讲座文字论坛板块:书籍 admin

2020-06-10

公元2003年法难分裂胜义僧团,《灯影》钜著澄清质难令无疑 公元2003年,正觉同修会会中有不解《成唯识论》正义者,意欲成为正觉之领导人而不得遂,为亲教师会议所反对之后,执取“真如无为”来反对“第八阿赖耶识”心体常住,否定正觉同修会正法,企图分裂胜义僧团。如是者先诬蔑平实导师贪取会中钱财,无根无据之后,又诬指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 admin

2020-06-09

  八识(百度词条)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世尊说人人皆 admin

2020-06-08

  如来藏(百度词条)如来藏(梵文:तथागतगर्भ;音译:Tathāgatagarbha),由Tathāgata(如来)与garbha(藏)组成,意为:含藏如来的一切功德,得以出生如来的意思。如来藏一词,出自佛经,在经论中,一义而多名:以识而言,有阿赖耶识(《华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丶异熟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瑜伽师地论》)丶无垢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 admin

2020-06-08

  等流果:五种果报中的异熟果说完,下面再说等流果等三种果报;五果的真实法说完了,方能辨正密宗如何篡改佛法中的五果正理。众生由七转识透过身口意的造业,就有习气之产生;习气是烦恼种子,储存于阿赖耶识中。种子在阿赖耶识中不停的流注,而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及阿赖耶这八识心王中,各自的种子都是不断流注的;而同类种子前后相续不断,八识识种也都是如此无间的 admin

2020-06-08

佛学基础学习导引:学佛释疑三归五戒十善业五时三教烦恼业力与轮回三法印四圣谛五阴十八界四禅八定六波罗蜜什么是佛教学佛释疑学佛释疑(一)【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63.html学佛释疑(二)【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65.html学佛释疑(三)【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67.html三归五戒学佛与三归五戒 admin

2020-06-07

近几年网络弘扬佛法日益热烈,门派之争法义讨论不绝于耳,别有用心的某些人乱扣帽子,谎编网文,期达到消灭异己的目的。佛教中的外道法和相似佛法,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对于某些宗派的质疑和批评,也成了佛教徒某些门派之间的斗争工具。为了打击异己,某些佛弟子不能依理依据如理如法,而是不惜造妄语业,自创邪教名单广为传播,可悲可叹。如此种种,当不是我佛门弟子所为,望 admin

2020-04-08

 今年(公元2020年)4月1日(农历3月9日)系玄奘菩萨1421岁诞辰纪念日,为感怀玄奘菩萨对大乘佛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佛弟子们的绵长教化,此系列影片于此特别的日子4月1日起上线,每天推出一集,也欢迎转推给亲朋好友共同观赏。阿弥陀佛! 第1集 有唐一代大通家,开启千年菩提路。年少明心证真如,眼见佛性度重关。一览俱舍慧解脱,迥脱尘世真沙门。遍参明师受 三摩地

2020-04-06

生如法师简介释生如法师,一九六七年出生于东北辽宁,一九八九年毕业于沈阳财经学院。二〇〇〇年九月开始学佛,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剃度出家。从学佛伊始,无论是长经抑或短经,只要读熟,皆能自然背诵下来。刚学佛读颂经文,不会修定时,就有粗浅的禅定境界出现。偶尔外出活动时,由于心念专一于背诵经文,旁无他顾,也能发起禅定境界和觉受。且多次在清醒的情况下回到自己的过去 admin

2020-03-1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