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111.为人爱独处贪食,晚上睡眠少,前世为狸。112.为人爱偷盗,贪财记怨,不分亲疏,前世为鼠。113.为人破塔坏寺,隐藏三宝物自己用,死堕阿鼻大地狱,罪毕转生为畜生,像鸽雀、鸳鸯、鹦鹉、青雀、鱼鳖、弥猴、獐鹿等,若得人身,生为阴阳人淫女。114.为人爱发脾气,死堕毒蛇、狮子虎狼、熊狸鹰雉,若得人身,喜欢养猪鸡,作屠夫猎人或狱卒。为人愚痴,不解道理,死堕象猪牛 | 三摩地 2018-07-22 |
|
「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讲记:「这时候,就由于所造的业行差别不同,于是随着各个有情所应承受的异熟果报,就有了卵胎湿化四种不同有情的受生了:卵生有情都是由于了知性(阿含说:想亦是知)所产生的同类认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千世界其实是佛教对于这个世界的架构所作的描述。我们先来看,一个大千世界其实是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所构成;而一个中千世界,是一千个小千世界所构成;一个小千世界,是由一千个小世界所构成。因为一个大千世界函盖了大千、中千、小千这三种千,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又可以称作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而只是一个大千世界;而一个大千世界总 | 三摩地 2018-07-22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111集佛教宗派本源(一)>正伟老师(原标题:《法华经》说诸佛下生人间的目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页1110,正智出版社。)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及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一切大师与学人,皆可将此二法,据以勘验自己及诸方大师之所悟是否为意识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六道主要是指: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天道世界各种宗教,几乎无不崇 | 三摩地 2018-07-22 |
|
111.为人爱独处贪食,晚上睡眠少,前世为狸。112.为人爱偷盗,贪财记怨,不分亲疏,前世为鼠。113.为人破塔坏寺,隐藏三宝物自己用,死堕阿鼻大地狱,罪毕转生为畜生,像鸽雀、鸳鸯、鹦鹉、青雀、鱼鳖、弥猴、獐鹿等,若得人身,生为阴阳人淫女。114.为人爱发脾气,死堕毒蛇、狮子虎狼、熊狸鹰雉,若得人身,喜欢养猪鸡,作屠夫猎人或狱卒。为人愚痴,不解道理,死堕象猪牛 | 三摩地 2018-07-22 |
|
111.为人爱独处贪食,晚上睡眠少,前世为狸。112.为人爱偷盗,贪财记怨,不分亲疏,前世为鼠。113.为人破塔坏寺,隐藏三宝物自己用,死堕阿鼻大地狱,罪毕转生为畜生,像鸽雀、鸳鸯、鹦鹉、青雀、鱼鳖、弥猴、獐鹿等,若得人身,生为阴阳人淫女。114.为人爱发脾气,死堕毒蛇、狮子虎狼、熊狸鹰雉,若得人身,喜欢养猪鸡,作屠夫猎人或狱卒。为人愚痴,不解道理,死堕象猪牛 | 三摩地 2018-07-22 |
|
945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2)T19,p0111a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No.310大宝积经(卷119)T11,p0676cNo.310大宝积经(卷119)T11,p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不可将禅定有境界法、有入出法、有所得法,说之为禅。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 | admin 2018-07-21 |
|
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不可将禅定有境界法、有入出法、有所得法,说之为禅。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正觉电子报第008期》<优婆塞戒经三十二相表解..........王斯宁> (原标题:三十二相表)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111集佛教宗派本源(一)>正伟老师 (原标题:诸佛为何下生人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 | 三摩地 2018-07-20 |
|
(原标题:111清凉休复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道楷禅师圆寂于政和八年(1118)五月。临终前有辞世偈云:“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原标题:174芙蓉道楷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北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悟新禅师住洪州黄龙,接任祖席。政和五年(1115),悟新禅师示疾。他告诉侍者说:“今年有一件好事,人莫之知。”侍者茫然莫测。不久他便退居晦堂。当时有人向他请求末后句,悟新禅师遂作偈曰:“末后一句子,直须心路绝。六根门既空,万法无生灭。于此彻其源,不须求解脱。”同年十二月十三日,悟新禅师就默照室为其法弟灵源惟 | 三摩地 2018-07-20 |
|
”政和七年(1117)九月十八日,惟清禅师示寂。此前十日,曾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云:“贤劫第四尊,释迦文佛,直下第四十八世孙惟清,虽从本觉应缘而生,而了缘即空,初无自性,氏族亲里莫得而详,但以正因一念为所宗承,是厕释迦之远孙,其号灵源叟。据自了因所了妙性,无名字中示称谓耳,亦临济无位真人,傅大士之心王类矣。亦眼藏,涅槃妙心,唯证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