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对于父母来说,幸福感是长寿的一大关键。老人的幸福感一方面来自其本身,另一方面与子女的行为表现也密切相关。下面总结出有助于提升父母幸福感的18件小事。1.给父母留足够的钱,以免他们对你张口犯难。2.和父母分享有趣和开心的事,让他们时常微笑。3.与老人说话时,应注意一慢二巧三温柔,切忌大声嚷嚷。4.与父母一起外出时,应走在其身后。一方面,老人步速缓慢,儿女走在后 | admin 2020-02-21 |
|
当我们看待一个人时,说他是男人或女人,不是看他的身形,而是看他的心性;这个人的心性如果是个女人,即使他是男儿身,我们也说他是女人,因为他只是男人中的女人。如果是个女人,但是她的心行、口行、身行显现出来时,都是丈夫相,我们就说她是女中的丈夫,本质上是男人。菩萨在世间,应该这样看人才对,不是纯凭表相来看的。通过下面佛说的女人八十四态,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自 | admin 2020-02-21 |
|
在1999年12月的时候,在网路上有一篇署名是现代禅副宗长张志成所写的文章,他的评论里面内容就是这么说。他说:【俗话说画鬼容易画狗难,抽象的哲理容易推衍,但具体的生活经验,由于旁人都容易检证,反而不容易说了。除非萧老师减少搬弄佛学名相,就人人生活中所易遭遇的矛盾与困境(如婚姻、事业、子女教育、社会风气、宗教文化,乃至心理困惑、人格成长、生命意义之省思)多 | admin 2020-02-21 |
|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 | admin 2020-02-21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 | admin 2020-02-20 |
|
当然止息恶念,佛陀教的方法有非常的多,例如可以以慈悲心、或者是以因缘观、以不净观,是非常非常的多。因为佛陀都看着众生的因缘,以他的心性来告诉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 | admin 2020-02-20 |
|
“三摩地”又称为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等持。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的定的状态,通称为三摩地。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 | admin 2020-02-20 |
|
佛是三界至尊,是世间最上良福田,不但是功德田,也是报恩田。供佛的福德无量无边,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我们要去哪里供佛呢?《优婆塞戒经》卷3佛开示说:【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 | admin 2020-02-20 |
|
地狱,梵语名叫作那落迦。在那里具足了许多苦,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忍受的,所以没有一个众生会喜欢去到地狱,可是因为业报的关系,也就不得不到那里去受苦。。依据《长阿含经》卷19的记载,一共有八大地狱,那就是:想地狱、黑绳地狱、堆压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烧炙地狱、大烧炙地狱以及无间地狱。在每一个地狱各有十六个小地狱,小地狱各个纵广五百由旬。所谓一由旬的 | admin 2020-02-20 |
|
一般人所认知的地狱就是阴间、阴曹地府,认为人死后就会到阴曹地府来接受阎罗王的审判,如果审判的结果是好的,就可以当人或升天;如果审判的结果是不好、有罪的,就要到阴曹地府来受罪。像这样的说法,与佛教的说法是有相当的出入,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要将地狱的内容来详细地说明,才不会积非成是。地狱,梵语名叫作那落迦。在那里具足了许多苦,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忍受的, | admin 2020-02-20 |
|
身为佛教徒应该都要知道,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要能够深信因果,尤其是三世因果。经中说:欲知过去因,当看现在果;欲知未来果,但观现在因。(《法苑珠林》卷74)也就是说,现生所受的一切果报,无非是自己在过去世所造的业因而成就的;而自己在现在世所造的一切业,也都将成为未来世自己将受用的果报。之所以会有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甚至于如《大宝积经》当中大家耳 | admin 2020-02-20 |
|
有些佛教信徒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或者在世间功名、婚姻、健康、财富等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常会到佛寺里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庇祐。甚至有些人,只带了少量的供品,所求的却比天还要大。而且,有的人信佛都只是随心所欲,即刻就要满意;若是没有立刻实现,那么就说佛菩萨不灵啦!这些人心中常常是这样想:我信佛已经很多年了,经常的供养三宝,也常参加各处的法会,而且也常常劝人行善 | admin 2020-02-20 |
|
声闻菩提中有四种果可以证得,就是初果到四果。初果是须陀洹;二果是斯陀含果,也称为一来果,一来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证得二果,往生天界以后,会回到人间再来受生一次,然后从此,就不再回到人间受生,也就是他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只需要人天往来一次,所以就叫作一来果。三果人,叫作阿那含果,也称作不还果,不还的意思就是只要能证得三果,就可以在中阴阶段般涅槃,也可以 | admin 2020-02-19 |
|
我们在这个讲次里面要跟大家说是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里面第八辑第125页开始的内容。我先把这个部分的内容先念一次,这个是在第八辑第125页:【舍戒有六:一者断善根时、二者得二根时、三者舍寿命时、四者受恶戒时、五者舍戒时、六者舍欲界身时。或复说言:佛法灭时便失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受已不失,未受不得。】(《优婆塞戒经》卷7)我们就先看看这个部分。我们说当 | admin 2020-02-19 |
|
因为八关戒斋它所受持的目的,是为了未来能为出家而种下一个善因缘,所以去过上一整天,也就是24个小时的出家生活,所以八关戒斋日中一食,持守与沙弥戒相近的八戒。导师在书上说到,如果不曾受持过八关戒斋,出家的因缘就不容易具足,难有出家的因缘。若是打算要出家的人,这一世要多受八关戒斋,不然就得要过去世常常受持八关戒斋,用这样子的功德与福德就可以具足出家的因缘 | admin 2020-02-19 |
|
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萧平实导师谨颂2000/9/28注:《正觉总持咒》乃是平实导师于公元2000年秋天所造,以世亲菩萨所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为根本架构,将佛法之总纲以每句五字的偈诵,总共十四句共七十个字显示出来。一 | admin 2020-02-18 |
|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2)----张正圜老师第二篇五阴十八界概说第一章五阴总说五阴的阴是遮盖的意思,是说有五种法能遮盖众生发起解脱的智慧光明,使众生无法出离生死;五阴又名五蕴,蕴是聚集的意思,五蕴是说这五种法都是由众法聚集而成的假合之法;这五种法就是色、受、想、行、识。以下举述世尊在《中阿含经》中的开示作为说明:诸贤!若内眼处坏者,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则 | admin 2020-02-18 |
|
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 | admin 2020-02-18 |
|
如来藏(梵文:तथागतगर्भ;音译:Tathāgatagarbha),由Tathāgata(如来)与garbha(藏)组成,意为:含藏如来的一切功德,得以出生如来的意思。如来藏一词,出自佛经,在经论中,一义而多名:以识而言,有阿赖耶识(《华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丶异熟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瑜伽师地论》)丶无垢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方等大集经》)丶阿 | admin 2020-02-18 |
|
三摩地又称为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等持。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的定的状态,通称为三摩地。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见三摩地的修证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