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深密解脱经》卷1开示:昙无竭!如是觉观之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尔时世尊而说偈言:我说身证法,第一离言境,离觉观诤相,无言第一义。翻译如下:昙无竭菩萨!堕在现象界种种觉观的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内有一个离种种觉观的第一义谛真实心存在。于是佛重颂一首偈:我释迦牟尼佛亲身所证的法,是离种种语言文字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觉总持咒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总持咒涵盖一切法,此一切法有五种: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五位法中,首位是八识心王。因为一切世、出世间法都由八识心王直接或间接出生和显现,是三界及出三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的义净大师曾在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十余年(公元673—687年),义净大师考察印度佛教后言:(印度)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唯识)。中观则(言),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言,外无内有,事皆唯识,斯(中观、唯识)并咸遵圣教。(《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义净大师著)可见中观与唯识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主流。公元二、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误会中观之举例自古及今,每有大师在未证实相中观之前,以自己曲解的中观来批判唯识,认为唯识讲有不究竟,而中观讲毕竟空,方是究竟。然若问其何为中观时,不是现观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所具有的八不中道体性(中道观行),而是将三界万法所具有的无常空、一切法空、缘起性空的性质当作是中观。如是误会,略举例说明。1、误会的一切法空(1)一切法之内涵在《阿含》诸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章引言在第九期的电子报,末学以「从微笑浅谈末那与意识之奥妙」为题,简单的叙述了末那与意识的互动状况。文中对于由意识所启动的「应酬式的微笑」以及潜意识(末那)所直接传送出来而自动产生的「真正的微笑」(DuchenneSmile)作一简单的剖析。其中借用了法国解剖学家杜胥内(Duchenne,Guillaume1806~1875)以神经科学的观点,发现这两种微笑所牵动的脸部肌肉是大异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同样都是在指称第八识心,只是名称不同。事实上第八识“一心有多名”。就譬如异生凡夫位以及解脱道的初果到三果,乃至佛菩提道上还没有进入八地以前的第八识,都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祂的函盖面很广,乃至初地到七地的圣位菩萨由于起惑润生的缘故,所以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第八识心又叫作异熟识,譬如解脱道的无学位圣人阿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是禅?雪窦重显禅师有一次上堂,进了堂还没上座他就讲了:“如果要说禅这个本分事的话,我雪窦进堂还没上座之前,本分事诸位应该就要知道了。会么?有什么人道得么?”结果没有人说话。不得已,雪窦禅师上堂坐定,手指在空中一画就讲:“诸人随山僧手看,看我这个手指头,十方国土十方世界都在老僧指头上现前。”又交待:“诸人随山僧手指看哦!&r | admin 2018-07-21 |
![]() |
请问各位:“你们对初地境界了解不了解?”还要请问诸位:“想不想进入初地?”(大众回答:“想!”)好!这就是初地讲习班。今天讲的不论是精神讲话,或《成唯识论》的开示,都是非常重要的法,都与明心者悟后修入初地有关。现在先说今天的精神讲话:方才发到诸位手上的影印本,是从《大乘入楞伽经》影印下来的,其中有些地方用笔圈了起来,这 | admin 2018-07-21 |
![]() |
证真如是真见道位的菩萨境界,要由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方能如实了知证真如之义。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劫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 | admin 2018-07-21 |
![]() |
(一)禅净拣择古来祖师们常常说,娑婆世界是速行道,但亦是难行道。又说,求生极乐世界是易行道,但也是缓行道。但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有所偏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但有经典的依据来作不同的说法,要将禅与净土的法门作一个融合。我们今天便以禅作为娑婆世界修行法门的代表,以求生极乐来代表净土,而说禅与净土的简择。随后要谈到关于速行道与缓行道、易行道与难行道的简择。 | admin 2018-07-21 |
![]() |
问︰第七识为何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如何常使第七识相应无漏法种?答︰第七识当然会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即使到了阿罗汉位,第七识都还有时会不清净。譬如难陀比丘,他有三十种大人相,非常庄严,所有的女人都很喜欢他;可是他每逢说法时,眼光一定会先看女众,然后才会看男众。我方才上座时是先看男众还是女众?(大众笑了起来)我忘了,没注意到。难陀比丘凡是走入大众之中 | admin 2018-07-21 |
![]() |
三缚结的内涵上一集已经由正纬老师讲完断我见,接下来由我来为各位菩萨讲解断三缚结。为什么要讲断三缚结?因为只要你能够了解三缚结的内涵,你就可以自己判断什么人可以依止?什么人不可以依止?同时也知道,声闻菩提的路应该怎么走?断三缚结,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说,第一个部分是三缚结的内涵,第二个部分是三界中的我见,第三个部分是如何断三缚结。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部分三缚 | admin 2018-07-21 |
![]() |
别教菩萨的修行位。<菩萨璎珞本业经>上卷(大正第二十四卷第一○一一页)所说五十二位中,第一位至第十位的位阶。谓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戒心、回向心、心、舍心、愿心十种。亦称十信心或十心。<法华玄义>第四卷下,明示七位为:总明菩萨位者,即约三经。一约『璎珞』明位数者,『经』有七位。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地也(大正第三十三卷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请回答下列四个问题:1、您所悟之心是常?或无常?答:2、您所悟之心是有变易?或无变易?答:3、您所悟之心是有作用?或无作用?答:4、您所悟之心是下列诸心中哪一心?(1).一念不生寂而常照之灵知心。(2).无思惟之灵知心。(3).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作主之心。(4).无分别之明觉心。(5).专心课诵、专心做事的心。(6).遍满虚空无见闻觉知的心。(7).遍满虚空而能觉知的心。(8).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什么是禅?雪窦重显禅师有一次上堂,进了堂还没上座他就讲了:如果要说禅这个本分事的话,我雪窦进堂还没上座之前,本分事诸位应该就要知道了。会么?有什么人道得么?结果没有人说话。不得已,雪窦禅师上堂坐定,手指在空中一画就讲:诸人随山僧手看,看我这个手指头,十方国土十方世界都在老僧指头上现前。又交待:诸人随山僧手指看哦!那么这个已经是落到第二句了。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中说:所言觉义者,谓心体(如来藏)离念。离念相者(法离见闻觉知),等虚空界,无所不遍(遍一切处、遍一切地、遍一切时),法界一相(真如相);即是(等于)如来(佛地)平等(因地心即果地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觉相)。何以故?本觉义者(如来藏自住境界),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破无始无明初次悟入),即同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辨正1、执着离念灵知心为实相心而不肯舍弃者,即是畏惧解脱境界者,即是畏惧无我境界者,即是凡夫之人。谓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故,若离俱有依(意根、法尘、五色根),即不能现起故;若离因缘(如来藏所执持之觉知心种子),即不能现起故;复于眠熟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正死位、闷绝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夜夜眠熟断灭已,必须依于因缘、俱有依缘等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网络上的大家喜欢讨论机锋,喜欢讨案,如果是因为好奇心,则可以自己好好地阅读平实导师的公案书籍,不用再好奇了。受正藏师兄附嘱,勉力为文,希望能够利益大众佛法一分!一二三在开悟前将导师的七本公案几乎都翻阅过,虽明白哪些作略,可从来不认为这样叫做开悟,因自知只有真正开悟者可以坦然说自己开悟而无过,想自己不过于书籍文字纸张上熏习导师法义,往世喜爱读书的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萧平实弘扬的大乘是释迦佛弘传的祖师心印法:明心、见性、解牢关有一些人就是因为不懂祖师三关的内容,万法是否实有都不明白,而且有为法和无为法有什么区别也搞不清楚,怎么能在论坛诽谤弘扬大乘的善知识,长篇大道出洋相,又误导别人学,让人笑话那些人的无智。一、明心就是跨入内门修行:五祖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个本心是指什么?能找到吗?要是能找到就不会诽谤萧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听闻华严经十地品而受到启发、回小向大的世亲菩萨:无著大师的弟弟世亲法师,也被后世视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世亲菩萨撰《百法明门论》是世人所周知,已翻译成各国文字,其中部分章句已列入了正觉同修会的总持咒中。世亲年轻时表现也不俗:入小乘经量部,立志改善说一切有部之教义。曾往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地区)研究《大毘婆沙论》。回国后,为大众讲授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