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众生如果受持三归依戒就会有三十六位神保佑!如果又受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那又会有二十五位神保佑!(每一戒有五位神!)而一般人没受三归依和受五戒,如果福德又修不够的话就容易被鬼神干扰!所以应该要受五戒修十善,如此才会有比较多善神护佑!那如果一般人被鬼神干扰该怎么办呢?好在可以持诵《正觉总持咒》!持大悲咒或《正觉总持咒》时都会有很多善 三摩地

2018-07-22

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 三摩地

2018-07-22

近年来感觉财神庙有增多趋势,能借发财金的庙宇也愈来愈多,再想起二十多年前,全台疯大家乐到处求名牌,不仅求鬼神,甚至还听说连〝阿逹〞的,也成众人追逐的对象,真的好笑。大家都想发一夕致富财,却不想种善因,就如没播种子,却梦想满满收获。我告诉你,长出来的都只是你不想要的杂草而已。前阵子上网买香炉,才知原来还有供养貔貅招财的,为何不改供养佛、法、僧呢?东方 三摩地

2018-07-22

但其实对某些体质比较敏感的菩萨来说,卡到阴(台湾话,意思是:“中邪”)就像是感冒一样,很容易就不小心发生。这就像是人们夏天常去冷气房就容易感冒的道理一样,因为鬼道众生的阴气、寒气比较重,而菩萨如果常常亲近鬼道众生,加上自己体质比较敏感,那就容易卡到阴。护法神通常都是保护受菩萨戒的我们不受恶性众生来迫害或干扰!但如果菩萨修行人接受鬼道众生可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的目的是让众生离苦得乐、解脱生死,并且让众生修集福德与智慧直到成佛;因此这一切的修行都是从过去生延续到这一世,再从今生延续到未来无量世。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们得到好对象时也会跟对方说:能与你当夫妻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俗话说:七世夫妻。或愿生生世世结为眷属。因此中国人是相信有三世轮回的,在古印度也是如此深信著,所以佛陀在两 三摩地

2018-07-22

恐怖的成因放荡有六失。一者不自护身。二者不护财货。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善生经第十二》(即善生经)世尊告诉我们不可放荡,按末学的理解,放荡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指邪淫式的放荡,在中医上讲肾为气之根,肾水不足,心火亢盛等,以致扰动心神。另一种即是所谓的放浪形骸,不遵守规则,不遵守坐息。查了下词典,放浪形骸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 三摩地

2018-07-22

诸佛度众的次第就是先讲布施、持戒和生天之论。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卷14中说:【又有三种为诸乐欲增上生者所说真实增上生道:一者、布施得大财富,二者、持戒得往善趣,三者修定远离苦受,得生一向无有恼害乐世界中。】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13〈1序品〉中也说:【佛言三事必得报果不虚:布施得大富,持戒生好处,修定得解脱。】由此可知布施、持戒、生天之论是很重要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在宣讲《妙法莲华经》时提到了百福的修行,百福就是在修十善中的每一善时,同时都要加上十种思惟,也就是十善的一一善各有十种思,所以称为百福。《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第19〉: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平实导师为大家详细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并且仔细地说明如何付诸实行才能成就百福的功德,平实导师最后提到:修百福与我们有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也就是福德和智慧要修集,以达到四宏誓愿所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可以让我们越来越快乐解脱,帮助自己和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以及福德和智慧都能增上。不了解佛教的人会以为佛教是厌世的或消极的,其实那都是错误的观念!佛教因为包含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也包含了大乘与小乘(或称三乘菩提:大乘 三摩地

2018-07-22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而福德的部分,到底要大到什么程度才叫作呢?而这个问题所牵涉到的是:菩萨所修的福德又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是什么呢?首先,先简单来形容福报的大小,然后再说其种类的差别,最后再说明福报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福报这个名相,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一集我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 三摩地

2018-07-22

今天这个单元,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大乘见道所需的福德资粮。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大乘菩萨的入道之门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修道之门,也才能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然而在求明心见性之前,除了必须建立正确的佛法与禅法修证知见以外,还要锻炼参禅所应该具备的功夫,以及具有简择真正善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也许有人会问说: 三摩地

2018-07-22

《宝云经》卷一当中之描述:菩萨成就十法能具足檀:何等为十?法施具足,无畏施具足,财施具足,不望报施具足,怜愍施具足,不轻心施具足,尊重施具足,恭敬承事施具足,不求有施具足,清净施具足。……具此十事,是名具足于檀。此段明示布施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法僧之供养,乃至对 三摩地

2018-07-22

福德累積的重要:苦命阿羅漢婁沙迦的故事「苦海無涯,回頭是岸。」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的確人生是苦的,所以我們要不停地修行累積福德、智慧,要往解脫和成佛之道邁進。而如果當我們覺得很辛苦或很不順的時候,也不必氣餒!因為世間上還有比我們更辛苦更可憐的人,比我們福報更差的眾生,例如非洲或偏遠窮困的地帶,也有許多難民非常地可憐!還有許多眾生在三惡道受苦,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戒浅释※目录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二)菩萨的种类(重点:退转菩萨和不退转菩萨、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22种假名菩萨和30种实义菩萨)(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三、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四、三种受、受持菩萨戒的心态和注意事项五、如何持菩萨戒六、菩萨戒戒相浅解七、菩萨戒释疑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在 三摩地

2018-07-22

一、布施之定义及种类「布施」二字从梵文Dāna转译而来;「檀那」为Dāna之音译,意译为布施。隋慧远撰《大乘义章》卷十二解释布施之义:「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为布;辍己惠人,目之为施。」布施可分为三:财施、无畏施及法施。布施就其积极面而言,以己之所宝爱惠舍施予所需之众生,是名布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一言:与净妙物广修财施,拔除恐怖修无畏施,劝修善 三摩地

2018-07-22

一、布施之意义及功德「布施」二字从梵文Dāna转译而来;「檀那」为Dāna之音译,意译为布施。隋慧远撰《大乘义章》卷十二解释布施之义:「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为布;辍己惠人,目之为施。」平实导师亦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念佛法门之殊胜与前方便〉当中有如下开示: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1、为什么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以布施为第一要务?佛菩提道之修证,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即无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者,即无可能;是故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始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非唯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 三摩地

2018-07-22

僧团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众人问佛:应制何戒?佛就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七佛的通偈。另外《四分律》卷9有提到: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也就是说,僧团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制戒的。在《毘尼心》卷1里面也有记载:【如来成道十二年中,为诸利根略制戒律。十二年后终至涅槃,为诸钝根多行毁犯,随缺补过广制戒律,譬如纳衣有孔方补。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八关斋戒真正的称呼应该叫做八戒斋,主要特点是持斋,也就是七戒之外再加上不非时食——过午不食的持斋;在那一天只能吃早斋、午斋,过午不食。也就是五戒再加上不歌舞戏笑花曼着身、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六斋日的来由《大般若经》卷十四:六斋,月八日、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诸天众会。《四天王经》: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