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马鸣菩萨说:佛弟子修证佛菩提的正因,大略来说有四种方便行,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第三,生长善根方便,第四,大愿平等方便。这是佛弟子在佛法修证上直接切入的正因,如果不修这四种方便行,佛菩提道就很难有证悟的因缘。上一集已经解说第一行根本方便,今天要继续探讨第二能止息方便。《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二、能止息方便,所谓惭愧及以悔过 admin

2020-08-28

  马鸣菩萨说,佛弟子修证佛菩提的正因,大略来说有四种方便行: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第三,生长善根方便;第四,大愿平等方便。这是佛弟子在佛法修证上,直接切入的正因,如果不修这四种方便行,佛菩提道就很难有证悟的因缘。前面两集已经解说: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今天要继续探讨第三,生长善根方便。《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三 admin

2020-08-28

  前面我们已经解说了证道的三种方便行: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第三,生长善根方便。这些都是佛弟子在佛法修证上直接切入的正因,今天要继续探讨:第四,大愿平等方便。《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四、大愿平等方便,谓发誓愿尽未来际平等救拔一切众生,令其安住无余涅槃;以知一切法本性无二故、彼此平等故、究竟寂灭故随顺真如,此三种相发大誓愿,是名 admin

2020-08-28

于三乘菩提之证果时,若无定力相应,则其智慧不能证转,只是干慧而无证果之实质,以此缘故,平实于成立正觉同修会之前的共修期间,发给禅净班诸亲教师所用之教材中,已经明确要求诸师于讲授禅净班初级、中级、高级等三个阶段之课程中,应训示诸学员修学定力,于课程中要求要有无相念佛及看话头纯熟之动中定力相应,才能证果以及证悟不退。由如是缘故,必须教导无相念佛动夫,练 admin

2020-08-04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文殊师利菩萨十种大愿(另据《华严经.净行》有一百四十一愿)普贤菩萨十种大愿观音菩萨十二大愿(另据《大悲心陀罗经》有发愿偈)大势至菩萨大愿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来源:《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海尘所发五百大愿(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海尘心生一念:我已于如来前劝无数眷属皆发菩提心 admin

2020-07-30

  核心内容:珠海中院的这些认定是我国司法历史上第一次以法院判决的形式明确将男女双修认定为迷信邪说,是我国司法机关对泛滥成灾、危害巨大的男女双修邪教理论的有力打击和遏制,必将成为我国反邪教历史上最值得记录的司法成就之一。   2015年10月30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邪教组织“华藏宗门”案做出一审宣判,该教教首吴泽衡等5人分别获刑 admin

2020-07-28

  接下来谈二种无我,也就是人无我及法无我。所谓人无我,乃是观察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的,无有一法是真实。能够如此了知,以及能够现前一一观察蕴、处、界诸法都没有真实我的体性,就有了人无我智。例如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开示: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妄想 admin

2020-07-27

  所谓七种第一义,就是: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等七种境界。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开示: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 admin

2020-07-27

  所谓七种性自性,就是: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开示: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1经中开示:七种性自性就是集、性、相、大种、因、缘、成等七种自性。这七种性自性分别说明如下:所谓集性自性,乃是指真如有积集有情过去 admin

2020-07-27

  所谓三自性,是指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所谓圆成实性,是指真心如来藏有圆满成就诸法的真实体性,譬如自心如来能够藉著无明、业种,以及其他种种缘出生众生的五阴身,并藉著所出生的五阴身去缘外五尘,如实变现内六尘,让众生在内六尘境界起种种分别,受用种种苦乐等事。又譬如此世界将毁坏之前,共业有情的如来藏,会共同在虚空中变现出另一个器世间(山河大地),于 admin

2020-07-27

  所谓五法,也就是:相、名、觉想(妄想、分别)2、正智、如如。正如《大乘入楞伽经》卷5开示: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来自觉地。”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 admin

2020-07-27

  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寿百岁。公元前543年,佛入涅槃。自佛陀涅槃时起计算佛历。2008年是佛历2552年。现值减劫,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照此计算:公元前513年,佛诞100岁,人寿99岁。公元元年,人寿94岁。公元1000年,人寿84岁。公元2000年,人寿74岁。2008年根据有关统计,中国人平均寿命男性为70岁、女性为74岁,人均寿命平均72岁,证明佛教人寿说的准确性。公元3000年,人 admin

2020-07-24

  众生能够接触佛法,受三归五戒开始修学佛法,乃至有机会听法师说法而掉下一滴眼泪者,都是佛菩萨在暗中护念着。譬如你受三归五戒时,佛就会派遣二十五位护法神暗中保护你,让你免除很多外在的干扰;这些外在的干扰,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三归依的途中,这过程中,你已经得到36位护法神——等于36位菩萨在照顾你;等到你愿意受五戒,每一戒又有五位的善法神,所以你如 admin

2020-07-23

今天我们要谈的题目是: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三世因果、善恶报应以及六道轮回,可以说是世间、出世间圣者所共同观察到的真相。而所谓的三乘佛法,是诸佛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实证了四种涅槃,究竟解决了六道轮回等问题之后,以自身的体证经历来教导有情众生,如何经由闻、思、修、证的过程,也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超出六凡法界,而逐步成就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佛陀等四圣法界 admin

2020-07-23

  生命实相之辨正——平实导师著——归敬佛法僧一切人天依令正法久住今说护法集摧彼非法说显正道次第唯愿佛子众同沾正法雨—平实导师著—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佛藏经卷中》——略序古今中外,开悟之人多 admin

2020-07-23

  百度百科“末法时期”——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五世纪初年灭度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此后一千年为“像法时期”;再后一万年就是“末法时期”。(照此推算,佛陀涅槃已经2500多年,现在进入末法时期大约已经1000年了。)《涅槃部法灭尽经》指出:末法时期,法欲灭 admin

2020-07-22

  在四阿含里面,佛陀把如来藏祂称为叫作“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而这个大光明法祂是隐藏在五神通里面,特别是在宿命通或是宿命明里面,其实它就涉及到我们现代人在科学研究上面的记忆研究,也就是现代的人对于记忆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呢?产生疑惑。可是我们如果翻阅四阿含,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早就已经在作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看《长阿含经》的《梵 admin

2020-07-17

  某某法师他是平实导师今世唯一的师父,但是他给予平实导师的参禅知见以及方向却是错误的;因此,平实导师在功夫成熟之后却一直没有办法破参,最后只好放弃了祂师父所教导的方法,自己重新参究;但是依于祂自己在过去世的智慧,反而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明心见性悟入宗门了。但是,平实导师所亲证的禅定以及般若诸法,这位法师他却一直没有办法实证,这当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 admin

2020-07-15

  「明心以后,因为是真正修学佛法的人,所以过去世的眷属们当然大部分也都是学佛人;所以悟后心地开始清净了,就会由于种子流注而感应出过去世的配偶。在第一次遇见时就会出现状况──一见钟情,于是就心迷意乱。请大家都要很小心提防,不要因为这种情况而产生邪淫,免得坏了如来藏正法。如果直觉到某某人过去世是你的配偶,接着在第二剎那就必须了断,不许犹豫而拖到第三剎那, admin

2020-07-15

  第三节法道上之潜藏深处的无知世上不乏有人对正觉教团质疑,然其疑问往往充斥偏见,乃至些许恶意,本不值一提;然琅琊阁的写手和释惟护所说,有时又颇迎合五浊恶世人心,是故笔者针对诸质疑略作说明。中国禅宗自古皆以明心开悟为标榜,大乘门庭开引无量众生(一)琅琊阁写手质疑:正觉同修会由创办以来就以“明心开悟”的“密意”为招牌,标榜自己是唯一可 admin

2020-07-1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69   70   下一页»   共1385条/7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