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问:愚关于修三摩地有下列两点不明之处,恳请导师慈悲开示,俾减愚惶恐疑惑之心:1.修三摩地需要断夫妻正淫吗?亦即心与身俱不淫,如下列佛经所说?或是需要某一更深阶段才要断?《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 三摩地

2018-07-23

目录一、学佛者修习定力的重要性1、禅宗修行不离定力2、净土宗修行不离定力3、大心菩萨成佛度众生不离定力4、小乘修行不离定力二、禅定基本知见1、什么是禅定?2、定力与定境的区别3、禅宗之禅与禅定的关系4、动中定与静中定5、禅定通外道6、修定与修除烦恼习气之间的关系7、定力与神通的关系8、日常生活中的用心专注与修定不同三、禅定修行的次第1、禅定修习的次第2、禅定次第 三摩地

2018-07-23

楔子1、佛法中精进的定义2、五根五力中的精进3、六度中的精进度4、善心所中的精进5、经论语录中的精进事例6、精进辩与德乐止的故事7、难陀比丘速证圣果8、禅关策进中的祖师故事节录9、袁州雪岩钦禅师普说10、铁山瑷禅师普说11、古拙禅师示众12、精进的义理辨析13、正精进与邪精进14、身精进与心精进15、精进的四句差别16、总结精进17、附录a、大乘百法明门论b、禅关策进节录---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节中,说到阿罗汉与菩萨的重大的差异:阿罗汉所断的是一念无明,若是利根精进者,一生便可取证阿罗汉者而解脱生死,菩萨则不同,菩萨要在三大阿僧胝劫中努力摄受众生、护持正法,在度他的过程中而成就自就,如此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双断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而成就佛果。无论是修行的时劫,还是摄受众生、住持正法,阿罗汉皆无法与菩萨相比拟,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精勤地以正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人常彼此相互砥励,学习要如何清净戒行。常有人本来乐于学佛,但是一知道有许多戒律要守,就打退堂鼓了;也有人能安下来念佛,但是不敢受戒,认为受了戒就会被绑着,没有戒就不会得戒罪。这样想不能说有错,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轻松,不要动辄得咎,也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在,追求无系缚解脱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向着解脱、常乐我净行进的动力;只是都会产生颠倒的认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人问说:「盲目受了菩萨戒后却不能受持,学蕅益大师在佛前退戒,先持五戒,等以后境界提升时再受菩萨戒。请问这样做是否如法?」如不如法?我们暂且不说。先来看看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里面的开示:「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受。」(《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菩萨戒 三摩地

2018-07-23

(2016.6.16)最近两周葛格我没跟好朋友们攀缘,那反而我跟老婆感情更好,而且最近也跟弟弟感情更好!所以不跟朋友们攀缘的好处就是可以跟家人的感情更好!因此凡事都有得有失。因为之前惹得两位好朋友不高兴,葛格我也公开忏悔及私下常常传讯息忏悔,对方虽然没有响应!但我请法国师兄再转达我忏悔之意,对方说早就气消了!那另一位本来就没生气!那我猜测对方是想要不攀缘好好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戒有受而无舍。因为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受,菩萨戒犯了重戒便失去戒体。犯了重戒以后不通忏悔,是很严重的。【关于戒体,大善知识开示:戒以何为体?以心为体!戒的目的就是要戒心。意识与意根会导致我们的业种变化,导致世间和未来世五阴的变化。所以,一切的戒都是以意识、意根为体;因为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识和意根的行为。意识和意根接受了戒法时就有戒体存在了,意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授。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一个初发心的菩萨,他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呢?有什么理由要让这些初发心的菩萨来受菩萨戒呢?我稍微列举了其中几点:1、令远离恶法菩萨戒主要戒护菩萨的身口意行,让菩萨不要造作恶业,然后下堕到三恶道去。如果一个人不幸堕落到三恶道里面去,那么他再要回到人间的时候就会很长,好不容易回到了人间,因为造作恶业的习气没有改变,所以又不小心造作了恶业,然后又下堕到三恶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上一集已经由正圜老师为各位菩萨讲完佛菩提简介,接下来由我再为各位菩萨讲解菩萨戒的受持。一、什么是菩萨?在讲解菩萨戒的受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菩萨。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 三摩地

2018-07-23

昔者菩萨,守戒隐居,不慕时荣,依荫四姓,为其守墓。若有丧葬,辄展力助;丧主感焉,以宝惠之;所获多少,辄还四姓。四姓曰:「子展力致此宝,胡1为相还?」道士曰:「吾守君野,彼葬君地;大义论之,宝即君有也。」四姓叹曰:「善哉!古之贤者岂能踰子乎!」即择青衣2中有贤行兼华色者,给之为妻,分家财以成其居。道士曰:「进其行,高其德。」尔时贫道士者吾身是也!妻者 三摩地

2018-07-23

01、輕慢師長(攝屬重戒7自讚毀他戒)受菩薩戒,生恭敬心,禮敬師長,若有輕慢,犯輕垢罪「若佛子欲受國王位時,受轉輪王位時,百官受位時,應先受菩薩戒;一切鬼神救護王身、百官之身,諸佛歡喜。既得戒已。生孝順心、恭敬心,見上座和尚、阿闍梨、大德、同學、同見、同行者,應「起、承、迎、禮拜、問訊」;而菩薩反生「憍心、慢心、癡心、瞋心」,不起承迎禮拜,一一不如法 三摩地

2018-07-23

【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覺,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梵網經》卷2【何因緣故得名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復戒者名曰迮隘,雖有惡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復戒者名曰清涼,遮煩惱熱不令得入,是故名涼。又復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無上道,是故名上。又復戒者名學,學調伏心智慧 三摩地

2018-07-23

1殺戒佛言:「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返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緣當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常在三塗故。………佛告諸比丘:「犯殺有三種奪人命:一者、自作,二者 三摩地

2018-07-23

目录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二)菩萨的种类(重点:退转菩萨和不退转菩萨、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22种假名菩萨和30种实义菩萨)(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三、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四、三种受、受持菩萨戒的心态和注意事项五、如何持菩萨戒六、菩萨戒戒相浅解七、菩萨戒释疑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在学习菩萨戒的受 三摩地

2018-07-23

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来之前,我就已经排好这个主题我今天要讲,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我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么办呢?很多学习,像刚提到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知道对?要怎样修正?哪里错了?现在就是问题在这里,但是我们在学习菩萨的这个法,说让自己成为菩萨,学菩萨道的过程里面,不是只有 三摩地

2018-07-23

问:1、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淫戒第三中有这样的:【若优婆塞共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这段让产生极大的困惑:受戒后同卖身小姐行淫,若给钱就不算犯戒吗?另有:【若优婆塞,虽都不受戒,犯佛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后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疑问:若未婚的男女朋友中有一人受过邪淫戒(受戒方只是单独求受了邪淫戒和杀生戒),然后二人 三摩地

2018-07-23

:请问正觉同修会对不邪淫戒问、(1)请问正觉同修会对不邪淫戒的看法及定义为何?若犯了邪淫戒其果报又为何?以现今的观点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否算犯戒呢?又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可否在婚前有性行为呢?(2)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在夫妻行房时,可否行口交、及被对方口交?因为夫妻双方修行层次不同,若仍有一方还是看重普通男女夫妻的爱欲,这样做是否犯戒?毕竟维系夫妻关系里, 三摩地

2018-07-23

问:正觉同修各位大德:你们好!在此,致以新年最美好的问候!我与我的同修们有若干困扰的问题,希望各位大德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难题:(1)吃素的人可以吃鸡蛋吗?(2)修习萧老师这个法门是否不能吃鸡蛋?(3)机械化养鸡场的蛋(蛋内没有受精卵)也不能吃吗?答:《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下〉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