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人在一帆风顺时,自我便是最大的信仰、最高的宗教,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为己所用。当灾难包括身体、工作、家庭等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事环境出现重大变故时,便对自己信心动摇,觉得自己微不足道,转向宗教寻找安慰。诚如唐朝著名政治家、诗人王维所说——“人生几多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休”。我在2006年下半年因工作、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事业由巅峰陡降 admin

2018-11-10

  佛教正法理论有八个识,即,第八识,第七识,意识(第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八个识中,只有第八识    )是根本永恒的,其他的七个识是第八识出生的。学佛就是要学会第八识的所有功能(功德)。本质上,佛教的修行内容只有两个,一个是要修定获得定力,另一个是闻法参究之后获得般若智慧。明心见性、入地菩萨的各种现观都是般若智慧。各种宗 admin

2018-11-07

前会长之因性丑闻而下台与大力弘扬藏传佛教格鲁巴入门书《菩提道次第广论》有间接的关系,道次第强调依师,几乎不谈依经(佛经包含佛、法、僧),利于导归藏传佛教密乘(金刚乘)四皈依,宗喀巴大师撰写道次第的本意也是导归密乘。四皈依不是佛制,是藏传佛教密乘祖师所制,将上师凌驾于佛、法之上,有违佛制三皈依。佛言与祖语有冲突,也绝对依上师,加上藏传佛教密乘有&ldquo 三摩地

2018-10-29

佛教在印度,传播近千年。笈多王朝(320—730年)时期,中国高僧法显(334—422年)、玄奘(602—664年)、义净(635—713年)先后来到印度学习,带回大量经论。笈多王朝后期(535—730年)因六识论相似像法出现,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婆罗门性力派教义逐步渗入佛教。观世音菩萨托梦提示玄奘大师,“印度佛教正法将灭,尽快回国”。(大 三摩地

2018-08-16

导师会著作这本《阿含正义》,就是因为在2006年之前,佛教界或是佛学界普遍都把阿含当成是二乘的这种小乘的经典,而且认为说,佛法就只有解脱道,对于导师所说的如来藏正法产生很大的争议,于是导师就根据阿含,然后把阿含里面有说明到大乘法的这个部分,把它举示出来。因为我们如果举示大乘经典,他们会说这个大乘经典是后来集结的,所以他们不相信。所以导师就特别在《阿含正 三摩地

2018-08-16

最近一个时期,各地政府对“净空学会”的清理引起无数人的关注,网上各种评论不绝于耳,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其实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心地淳厚、一心信佛的弟子们何去何从?以末学看来,一是万法无常,生死无常,无论是谁,无论他名气再大,弟子再多,如果背离佛门正法,到头来都难逃因果!智者当珍惜自己短暂的一生,切勿忘记 佛的告诫 admin

2018-08-16

我的菩提路(第三辑) 【作者】王美伶老师等合著 【出版日期】西元2017年6月30日 【书号】978-986-94970-0-8 【开本】32开,385页 【定价】NT$300/辑 书籍简介 自从正觉同修会成立以来,每年夏初、冬初都举办精进禅三共修,藉以助益会中同修们得以证悟明心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凡已实证而被平实导师印证者,皆书具见道报告用以证明佛法之真实可 admin

2018-08-16

这一个单元,我们来谈谈有关于“三宝所勤修供养”。佛法的修行,是以实证生命实相的佛菩提智能为主轴,同时显示实证解脱生死的功德,但要实证佛法智慧之前,必须要有次法的福德作为辅助的资粮,且必须要修集一定的福德为先,所以次法就是实证佛法智慧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菩萨修行的法门当中,以四摄六度来看,布施这个法,无论在摄受众生的方便善巧,或者修学能度过 admin

2018-08-15

无畏施就是施与众生无畏,例如不侵犯众生、不杀害众生,不让众生对我们产生畏惧之心;无畏施能得未来世健康长寿果报,而且众生乐于亲近,因为能够布施无畏给众生的人,心必定是慈悲不起瞋的,等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如弟,故能施无畏。《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本节主要从放生的 admin

2018-08-13

除了前面提到的“随喜赞叹”与“不损财物得大果报”的布施,还有一种布施也是不损财物,更可以获得“财”与“法”二种广大的异熟果报,那就是法布施。《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中云: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 admin

2018-08-13

上一节我们说到布施的对象,也就是“福田殊胜”果报就殊胜的道理;而这一节我们要从“施主的殊胜”来说大福从心生。也就是说,菩萨因为开悟明心证得法界实相后不落两边而行于中道,并且以大悲心来修福布施;菩萨作这样的布施,虽然所布施的物品与他人相同,但是福德却会随著菩萨心的优劣而不同。譬如,舍利弗布施给佛一钵饭,而佛陀把这一钵饭布施给狗,请 admin

2018-08-13

现代众多科学研究同样证实,善恶有报,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研究人员在以“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为课题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乐于助人且和别人和睦相处的人,其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不同种族、收入高低、体育锻练以及生活作风都不能影响这个具有普遍性的 admin

2018-08-10

去西藏真的能净化心灵吗?原创:网络 烈火红莲2017年是藏地题材影片的丰收年,一年之内涌现多达4部西藏题材影片,在内地电影史上绝无仅有——2017年登上院线的影片中,《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七十七天》《金珠玛米》从各个角度对准了世界屋脊,或是信仰下的心灵洗礼、或是魔幻现实主义叙事下的艺术表达、或是追求梦想的逃离都市之举、或是昌都解放战役的 admin

2018-08-10

刚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个人写的忏悔,太可怕了,转发给大家共同看看,了解一下我们的生存空间转发    惭愧罪人徐翠芹今天当众忏悔。我之前经营水产,做了18年的水产生意,只知道损人利己,做了很多对不起大众的事情,我会在所卖的水产体肉添加毒素。    水产市场的甲鱼有外塘、家养、野生几种,由于野生的价格高,我就思考怎样把外塘甲鱼 三摩地

2018-08-09

古代禅师云,“吾只贵汝见地,不贵汝行履”可见远至唐宋,大德在与不在,邪禅都已遍布江湖,以定为禅,以一念不生为悟者大有人在。戒行再严谨,定功再高深,讲法再智慧,禅门里路不正确,也是徒然,正所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昔年曹洞宗中兴之祖师天童山宏智正觉禅师本是证悟的禅师,也常做佛门狮子吼,奈何弟子慧劣,却倡导成默照禅广为流传。此事被话头禅祖师当代大德大 三摩地

2018-08-09

八个兄弟共一胎 (八个兄弟)合作无间,宇宙万有最殊胜者!八兄弟是谁呢?这八个“兄弟”就是指我们不同作用的心识,称之为“伟大的心”。因为祂们之间的运作,远远超乎我们所能了解或想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与了解祂们到底是谁啊!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我们每个人都有八个心识,犹如亲兄弟形影不离,合 admin

2018-08-09

如来藏不是方便说,真是了义说!1、《央掘魔罗经》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现在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我性不可得。未来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自性不可得。三世一切声闻缘觉。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亦不可得。此是如来偈之正义。】 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 admin

2018-08-09

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三界当中所有的事物统统都是法,法也是五蕴——又叫五阴。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 admin

2018-08-09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而福德的部分,到底要大到什么程度才叫作圆满呢?而这个问题所牵涉到的是:菩萨所修的福德又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是什么呢?首先,先简单来形容福报的大小,然后再说其种类的差别,最后再说明福报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福报这个名相,大家都是耳 admin

2018-08-09

      精进有哪些法益呢?第一个精进会让善法增长广大。第二个会胜魔。第三个会果报至疾。第四个是诸天会助益。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精进会使善法增长广大呢?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增一阿含经》里面,佛有提到,诸善法,依不放逸而得长大。所以,所有善法,是依于我们不放逸地去修行以后,这些善法才会增 admin

2018-08-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