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再来说出佛身血重杀罗汉,学佛人应该要知道,三宝以佛为主,所谓“佛为法本,法从佛出”,有佛而后有法,而后有依法修行的僧众。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应身佛来此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宣演三乘菩提妙法,众生再怎么修行,也无法真正证涅槃得解脱。古时印度外道很多自称证涅槃的,然而他们所称的涅槃,不出欲界中离语言相的离念灵知,乃至初禅等至位到四禅等至位中一念不 admin

2020-02-20

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持戒与离恶修善”。 受持戒法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在佛菩提道上能够顺利前进,因为戒法是世尊以祂无量无边的智慧为我们所制定的,只要能清净持戒绝对有不可思议的殊胜利益。因此,受戒之后一定要依照世尊的开示确实去作,这样子就能够逐渐让善法增长而远离恶法。只要正确地去作,实际上就一定会成就,而且可以很快呈现出持戒的功德出 admin

2020-02-20

在上面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经文里面,(附注:《优婆塞戒经》卷6中开示如下:“善男子!若受戒已,修三善业,多闻布施,修定修善,供养三宝,是则名为庄严菩提。”)接着提到持戒之后,若能修定、修善,也是属于庄严菩提的一部分。这里面修定的部分,是大家所熟悉的,因为持戒能令烦恼止息,因此有利于禅定的修证;或者因为能够依教奉行、持戒清净,便能够逐 admin

2020-02-20

【是无作戒,三因缘舍:一者小庄严故、二者心放舍故、三者作不坚故。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优婆塞戒经》卷7) 我们上次跟大家讲说:无作戒如果我们用戒体的熏习这个方式来理解的话就很容易,因为戒体的熏习如果成就的话,后世即便是没有再另行受戒,或者没有听闻什么样特别的教导,可是自己在面对可能犯戒的状况的时候 admin

2020-02-20

对于一个初发心的菩萨,他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呢?有什么理由要让这些初发心的菩萨来受菩萨戒呢?我稍微列举了其中几点: 1、令远离恶法:菩萨戒主要戒护菩萨的身口意行,让菩萨不要造作恶业,然后下堕到三恶道去。如果一个人不幸堕落到三恶道里面去,那么他再要回到人间的时候就会很长。好不容易回到了人间,因为造作恶业的习气没有改变,所以又不小心造作了恶业,然后又下 admin

2020-02-20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 admin

2020-02-20

当然止息恶念,佛陀教的方法有非常的多,例如可以以慈悲心、或者是以因缘观、以不净观,是非常非常的多。因为佛陀都看着众生的因缘,以他的心性来告诉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6的经文,内容为:【食已先修惭愧之心、不放逸心,为治身命如疗恶疮。若入村落如刀刺林,摄护诸根修集正念,观察可作及不可作,不生放逸。】(《优婆塞戒经》卷6)在饮食之后,身为修道之人,第一件事就是要先修惭愧之心,然后要能心不放逸;也要知道饮食,只是在治疗色身虚弱的病,不是为了享受而吃,是为了维持生命、保养道器。如果进入村落时应当观察这六入 admin

2020-02-20

我们从禅宗的一则公案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一段公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坐禅岂得成佛耶?” admin

2020-02-20

“三摩地”又称为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等持。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的定的状态,通称为三摩地。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 admin

2020-02-20

菩萨们在发起了殊胜的大愿,受持戒法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勤加守护这个戒法;菩萨对于所有的戒相中,不论是轻戒或是重戒,因为都是如来世尊所制的戒,也因为对于我们都有殊胜的利益,因此都要生起尊重与守护之心,而不敢轻易毁犯,不要让烦恼染污与影响自己的心,要常常保持在不犯众生的清净作意之中;其中摄护诸根与远离恶法,对于持戒者来说,是很重要与基本的方法,因此我们今 admin

2020-02-20

佛是三界至尊,是世间最上良福田,不但是功德田,也是报恩田。供佛的福德无量无边,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我们要去哪里供佛呢?《优婆塞戒经》卷3佛开示说:【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 admin

2020-02-20

我们来谈谈有关于三宝所勤修供养。佛法的修行,是以实证生命实相的佛菩提智能为主轴,同时显示实证解脱生死的功德,但要实证佛法智慧之前,必须要有次法的福德作为辅助的资粮,且必须要修集一定的福德为先,所以次法就是实证佛法智慧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菩萨修行的法门当中,以四摄六度来看,布施这个法,无论在摄受众生的方便善巧,或者修学能度过生死到彼岸的法门,都是最先 admin

2020-02-20

今天继续上一次的子题我与无我。前一集已说明凡夫与二乘人的差异,那就是凡夫不知道自我的虚妄,也不知道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虚妄,为外境所迷惑,因而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导致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二乘人知道自我的虚妄,也知道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虚妄而愿意灭尽之。其中声闻相信佛语的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以及缘觉自 admin

2020-02-20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集)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 admin

2020-02-20

在一般根据华人民间传统的说法,是说:有人如果舍寿死了以后,他就会依照他一生所造的善业、恶业的情形,死者他自己的三魂七魄当中的三条魂就会分别处于三个地方,三个不同的地方;其中一条就上升到天界去了,造恶的人就可能下堕到地狱去;另外一条魂呢,就会跑到他的墓碑处或者住在他的骨灰坛、灵骨塔之类的地方;那还有呢?这三魂当中的两条魂已经有了住处,那第三条魂就留在 admin

2020-02-20

在中国最早是有人焚烧所谓的符箓咒文,让鬼神得到利益;接着,就有人想到可以焚烧往生咒给鬼道众生或者神祇,也让他们可以得到利益。因此,也有的说法是说,这个纸钱的由来是由于中国发明了制纸的方法以后的事情,后来就演变成为多样化的纸钱、种种各类各形的不同的纸钱,例如说有的金纸----天公金、寿金、刈金、福金,或者银纸----大银、小银,乃至有所谓的库钱、甲马、更衣( admin

2020-02-20

极乐世界为什么是清净的净土?而我们的娑婆世界,却是五浊恶世呢?这个问题就牵涉到诸佛菩萨愿力的不同。因为我们悲心特重的释迦世尊所发的大愿,是不弃舍种种贪瞋痴,以及造作五逆恶业的众生,而发愿要在五浊恶世成佛,广度无量众生;也愿意为此堪忍世界的众生,承受种种的痛苦与悲难;同时祂的大悲愿,也成为十方世界诸菩萨的典范。亦如在《佛说阿弥陀经》卷1中的开示,诸佛皆赞叹释迦世 admin

2020-02-20

有人问到说:“净业学人家里面能不能供‘唵嘛呢叭咪吽’的条幅?”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但是现在的佛教界之中,已经多所淆讹!假如你真的是要修净业,我倒是强烈的建议你说,把跟这个六字咒有关的条幅、饰物完全都丢弃掉,因为这个不是如法的咒语。其详细的意涵,您可以参考正觉同修会所印行的由正玄教授所著作的《俺蒙你把你哄─六字大明咒揭密》的 admin

2020-02-20

小时候总喜欢傻傻地看着天空,心想自己怎么会出现在这个世间上,而来到这个地球到底要做些什么事呢?人死亡后,是到哪边去呢?是完全消失在这地球吗?满脑子奇异的想法,让我困扰好久好久,总觉得自己个性异于常态,所以平时不多话,喜欢静静观察别人。记得几次掉着眼泪,向天空呐喊着“请让我正常一点,好吗?”。这些形而上的疑惑,持续找不到解答,周边也没人可以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