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孝养父母的故事,这是《杂宝藏经》卷1的记载。佛在舍卫国时,作了这样的开示:恭敬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有大利益!从老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不曾听闻过的事情而增广见闻;并且可以有好的名称而声名远播,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恭敬赞叹的事情。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我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丘说:不但今天,我在 admin

2020-02-21

佛弟子应该如何教养孩子呢?各位菩萨!您生养几个孩子呢?您是否会觉得教养孩子很不容易呢?以佛法的观点,子女和父母之间有些什么关联呢?佛弟子应该如何把佛法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弘法多年以来,常听到同修们请问如何教养子女的问题。有许多同修,因为孩子不乖、不学好,导致他们无法好好学佛;有的则是孩子在外面闯祸了,不停地要父母为他们善后;有的则是和父母产生嫌隙,关 admin

2020-02-21

《杂宝藏经》卷2记载:有一天,佛在舍卫国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获得梵天王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梵天王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忉利天主帝释—也就是玉皇大帝—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忉利天主帝释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一切天神常住在家里护佑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一切天神就已 admin

2020-02-21

人们歌颂爱情、亲情、友情,甚至用尽一生的时间去经营这份情谊。我们高举着爱的名义而行走于世间时,可曾看到爱和欲的天壤之别,可曾了知这爱及欲的真相。我们今天将为各位介绍《众经撰杂譬喻》卷上所记载的一则故事。经文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昔有外国有一大长者大富,惟有一子爱重无比,后日得病大困,治之不瘥,遂到无常,临命终时一心念佛,佛现形其前,心安意定便得生天。 admin

2020-02-21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教养子女的基本原则和态度,这个部分我们分成以下六点来作说明。第一、以身作则。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有些父母言行不一,譬如要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载着孩子闯红灯;甚至于有父亲责备孩子说:你为什么偷同学的铅笔啊?爸爸从公司里拿那么多铅笔回来给你,难道还不够用吗?如此的身教,怎么能够教孩子不去侵占别人的财物呢?因此,要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父 admin

2020-02-21

对于父母来说,幸福感是长寿的一大关键。老人的幸福感一方面来自其本身,另一方面与子女的行为表现也密切相关。下面总结出有助于提升父母幸福感的18件小事。1.给父母留足够的钱,以免他们对你张口犯难。2.和父母分享有趣和开心的事,让他们时常微笑。3.与老人说话时,应注意一慢二巧三温柔,切忌大声嚷嚷。4.与父母一起外出时,应走在其身后。一方面,老人步速缓慢,儿女走在后 admin

2020-02-21

当我们看待一个人时,说他是男人或女人,不是看他的身形,而是看他的心性;这个人的心性如果是个女人,即使他是男儿身,我们也说他是女人,因为他只是男人中的女人。如果是个女人,但是她的心行、口行、身行显现出来时,都是丈夫相,我们就说她是女中的丈夫,本质上是男人。菩萨在世间,应该这样看人才对,不是纯凭表相来看的。通过下面佛说的女人八十四态,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自 admin

2020-02-21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六尘与六入”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因为这些法义与“断我见”证解脱果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对于这些法义有正确的了解,那对于我们在佛道修学上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平实导师《阿含正义》这套书的副标题----唯识学探源,亦表示在《阿含经》中 admin

2020-02-21

所谓六尘就是指色、声、香、味、触、法,而法尘是依附在五尘上而存在的,不能够离开五尘而有单独的法尘,除非是证得二禅以上的等至定境,才有单纯之定境法尘存在。我们都知道五尘分别对应至五识,为五识所了别,而事实上包括法尘及五尘上的细相都是需要靠意识来了别的,因此意识所缘的境界,可以说范围是非常广大。譬如说,对于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我,意识会把这五个 admin

2020-02-21

在1999年12月的时候,在网路上有一篇署名是现代禅副宗长张志成所写的文章,他的评论里面内容就是这么说。他说:【俗话说画鬼容易画狗难,抽象的哲理容易推衍,但具体的生活经验,由于旁人都容易检证,反而不容易说了。除非萧老师减少搬弄佛学名相,就人人生活中所易遭遇的矛盾与困境(如婚姻、事业、子女教育、社会风气、宗教文化,乃至心理困惑、人格成长、生命意义之省思)多 admin

2020-02-21

近期一些师兄姐纷纷倾述职场和修行结合的情况,比如不愿意和世间人往来,工作会有很多不如法,甚至有可能破戒的地方,如何处理?每天忙碌,没有太多时间护持正法;很想不工作,全职修行,但是又不得不继续工作;老板很苛刻,同事很刁难,想找如意的工作很难找,父母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总之,两个字:烦恼。经过一段时间职场历练,对大家的诉求,多少感同身受。从 admin

2020-02-21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贤愚经》卷13中所记载的,有关于恶口得到的果报,以及因为忏悔而得到解脱这样的故事。经中的故事说: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他常常用天眼通观看这世间,有谁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了,他就会前往度化。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商人带了一条狗,而这条狗趁着商人们在休息时,偷吃了商人们所带的肉食,于是它便被商人们打断了狗腿,并弃置在旷野之 admin

2020-02-21

我们再引用一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14来说明报果跟余果,乃至愿。报果、余果,这里是要来补充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个报果、余果,乃至于有一个愿的这样子一个势力。让我们来看看自誓作约,就是自己设定下一个发下誓愿:如果不做善事,那我一定要惩罚自己。反过来讲,您如果因为发下了恶誓愿,迎向了恶誓愿的话,刚好是跟刚刚所说的自誓作约要来如实四种修,产生了一个相反的 admin

2020-02-21

马鸣菩萨写这部《大乘起信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显如来根本实义,令诸众生生正解故。(《大乘起信论》卷1)而这个根本实义,就是一切法的根本因,心真如的相应与转依,开显真如心的无量功德。因此谈到修止,就是要能找到第八识如来藏,找到祂以后,由真如心的体大,亲证到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而由真如心的相大,亲证到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无边 admin

2020-02-21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 admin

2020-02-21

昏沉是指意识心时时处于昏昧阴暗的状态,不同于睡眠,昏沉可以称之为愚痴的状态,对于诸法都无法堪任明了,是五十一心所法中二十随烦恼之一。又沉的意思,不能够和昏拆开来解释,说是睡眠的意思,这里所说的五十一心所法中之睡眠,也不是指睡得非常深沉而无梦之境界;无梦之睡眠是意识已经断灭了,这个时候只有意根对于法尘起作用,和其余前五识及意识等六个识相应的一切法都不 admin

2020-02-21

瑜伽师地论》卷11〈本地分〉就说:问:惛沉睡眠盖以何为食?答:有黑暗相,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问:此盖谁为非食?答:有光明相,及于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习,以为非食。明有三种:一、治暗光明,二、法光明,三、依身光明。治暗光明复有三种:一、在夜分,谓星月等;二、在昼分,谓日光明;三、在俱分,谓火、珠等。法光明者:谓如有一随其所受、所思、所触, admin

2020-02-21

我们不妨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像《佛说阿弥陀经》中圣教开示: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另外,像《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向世尊禀白: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 admin

2020-02-21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这段论文,所要说的是要以觉寤瑜伽,或者称为悎寤瑜伽,来修除我们的五盖性障:觉寤瑜伽者,谓如说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初夜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净修心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还入住处,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至夜后分速疾觉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瑜伽 admin

2020-02-21

佛法中说有五种能覆盖修行人清净善心,使善心不得开发的烦恼,称为五盖,就是贪欲盖、瞋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在《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中解释说:何故名盖?盖是何义?答:障义、覆义、破义、坏义、堕义、卧义是盖义。此中,障义是盖义者,谓障圣道及障圣道加行善根,故名为盖。覆义乃至卧义是盖义者,如契经说,有五大树种子虽小,而枝体大覆余小树,令枝体等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