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世间财(如财富、人脉、健康、身份、地位等)依附于生命,但生命只有一次,带不到未来世,都是此世果报,因为世间财起烦恼,不值得,易和鬼道相应!只有七圣财能到来世(依附于如来藏)!修行应在七圣财上下手。七圣财依附于世间财而显现,借世间财修七圣财(清理自己的世间财)。七圣财包括:信、戒、惭、愧、闻、舍、慧一、信财信的种类:迷信(盲从)、仰信(崇仰而信)、解 admin

2020-06-08

  第二个角度,我们可以从能取的角度来看,譬如说天人看到水,他是把它当成是琉璃,人见水还是水,可是饿鬼道看到水就变成是脓血,所以我们也没办法说,哪一个有情他所看到的是真的。这一些事实上都是在当时的异熟果报身、跟环境因缘下所见,所以说没有不变的法相。第三个角度就是说,随着自己定慧的增长,会让我们所取的相产生转变,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修行人不应该执着他所 admin

2020-06-08

  第二个角度,我们可以从能取的角度来看,譬如说天人看到水,他是把它当成是琉璃,人见水还是水,可是饿鬼道看到水就变成是脓血,所以我们也没办法说,哪一个有情他所看到的是真的。这一些事实上都是在当时的异熟果报身、跟环境因缘下所见,所以说没有不变的法相。第三个角度就是说,随着自己定慧的增长,会让我们所取的相产生转变,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修行人不应该执着他所 admin

2020-06-08

  这个世间法指的就是一切凡夫有情的五蕴十八界,一切凡夫有情的五蕴十八界,都是由这第八识如来藏借由所含藏的业种的内涵,如实地去变现六道有情的种种五蕴身:人丶饿鬼道丶地狱道丶畜生道丶或是天界五蕴身。所成就的五蕴身都与他的业种相称丶相应,所以能成就因果。[16]如来藏功德难可思议:「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丶性自性丶相性自性丶大种性自性丶因性自性 admin

2020-06-08

  有情处在中阴身时,他就会在这个阶段等待出生的因缘,因此在中阴身这个阶段并不属于鬼道鬼道是已经离开中阴身阶段,而出生到六道之一的鬼道了。所以中阴身与鬼道二者,是有差异存在的。譬如在《佛本行集经》卷32中的开示: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于地狱;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畜生中;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于饿鬼;或有众生,从人间死,还受人身;或有众生,从人间死,生 admin

2020-06-08

  此诸有情由于恶业增上力,聚集在一起,各各执取众苦具,相互不断的砍杀,闷绝躃地;然后空中有声音说:「你们可以活过来!活过来!」诸有情因业力故,就忽然活过来,于是又取苦具互相不断砍杀,如此死了又活,活了又死,循环不已,直到等活地狱业报已尽,才得出脱,转生于饿鬼道中。人间的五百年为四王天中的一天,四王天以三十天为一月,以十二月为一年,寿命五百岁;但四王天 admin

2020-06-08

  这是说:蒙山施食之法,经由持诵佛菩萨所说咒语,以及佛弟子自身之修持功德,而感应佛菩萨之加持,而变生无量之鬼道食物,乃是由佛或八地以上菩萨三昧力所变生之食物,非是观想之自身便可真实成就者,与密宗之唯凭观想便得成就之说法迥异,不可相提并论。「事密」虽然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古时印度晚期佛教中的「初期密宗」的事行法门,本来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一些护法神所 admin

2020-06-08

  每一个人的五阴都是一个世间,因此,人间道、傍生道、饿鬼道、修罗道、地狱道,乃至四圣之住于三界而不取灭度者,都叫作世间,因为都有五阴的缘故。阿修罗则不单属于一趣,而是散布在五道之中,善恶不定;因为瞋心重的缘故,受无酒的果报,所以又叫作无酒。以上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总名为六种凡夫世间。十法界除了以上所说六种凡夫世间以外,还有四圣法界。所谓四 admin

2020-06-08

  如是果报,《大乘方广总持经》等经典具有明确的记载:诽谤、诽谤善知识的人舍报后,来世即出生于地狱中,受苦无量,多劫始能脱离此苦,而后辗转受生于饿鬼道、畜生道多劫,然后方能再生人中;初生人中,五根不具,盲聋瘖哑,生在边地,不闻佛法,历五百世;后生有佛法处,然因往世之诽谤习气与业力故,甫闻善知识所讲的时,又不能自已地加以诽谤,舍寿再堕地狱,如是反复轮转, admin

2020-06-08

  」】---《楞严经》正确解释如下,摘自善知识《楞严经讲记》:这一类魔,是因为日蚀月蚀的时候,依附于金玉芝草上面的鬼道有情吸取了黑气而成精,年老成魔来惑乱人。或者是久年修行的麟凤龟鹤等有情,在每次「日月薄蚀」时吸取了精气,经过千年万年不死以后,已经成就自己的灵气,所以出生在国土中;又继续修行,「年老成魔」才能来恼乱这些人。当他们恼乱够了,心中渐渐生起厌 admin

2020-04-08

他们在年老舍寿后,将会先受最重罪之报,然后就是在无量世以后再领受行善的果报;他们会先入无间地狱之中,这样受尽五种无间之苦,然后再次第上生到上层比较小的地狱之中,这样历经了十劫,一一受报完毕以后才能够转生于饿鬼道当中去继续受苦,受尽完毕以后,再转生到旁生畜生道当中去受种种的苦,一直到成为人类的宠物以后,已经是几十大劫以后的事了;这个时候就是即将受完谤 admin

2020-04-07

换句话说,除了堕落地狱接受极重的纯苦恶报以外,一定会有同样的余报;什么样的余报呢?就是要去饿鬼道受无量苦,历尽多劫之后,再转到畜生道受无量苦,再历尽多劫才能够生到人中,生在人中的果报还是五根不具足、盲聋瘖哑,并且将会生在边地不闻佛法的地方,这个都是属于余报。正报最主要是在地狱的果报,说辗转是因为地狱报完仍不能马上回到人间,一定要受余报,所以说辗转。 admin

2020-02-21

堕入地狱道后回到人间其实是有顺序的,不是在地狱受完罪以后马上回到人间,而是在地狱受完纯苦重报以后,先去饿鬼道受生,多劫领受种种苦难而报尽了,再去畜生道多劫领受苦报受,报尽了才能够回到人间,都是依着这个顺序辗转回到人间来的;而且佛说初回到人间的时候,前五百世盲聋瘖哑,或当瞎子,或当聋子;耳朵聋了就只好当哑巴,甚至于不瞎不聋,就只是喉咙发不出声音。而且 admin

2020-02-21

】(《优婆塞戒经》卷6)这十恶业道中,并不是所有的业犯了都得下地狱,其中有的轻、有的重;重的会下地狱,轻的生到饿鬼道或畜生道去,到这个地方去受报。既然有轻有重,当然我们得要先来谈论一下重的部分。如果是杀害父母,就是父亲、母亲,这个是世间最重的,因为在世间最有恩于众生的人就是父母。在出世间法来讲,杀害辟支佛及阿罗汉,这个也是最重的罪,这个都是属于地狱 admin

2020-02-21

生为天人一天到晚都看见可爱的妙色,下堕地狱所见的色尘,统统是苦受的恶劣六尘,都是唯心之受;到了饿鬼道时,我们人间看见的清净水,天人看见的是琉璃,饿鬼看见的却是脓血、大火;所以恶道众生所见的六尘都是痛苦的杂色,虽然所见为同一对象,但是因为业报的不同,造成所现起之内相分有差异,因此所见各各不同。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1中的开示:【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 admin

2020-02-21

地狱与饿鬼道众生是非常痛苦,并且寿命极长,因此要忍受长远时间的痛苦;但是也许有人会误认为人间畜生道的平均寿命较人类短,因此可能会以为落入畜生道,大概比较没有关系吧?而且许多畜生道似乎在山野丛林,也可以快乐自在地生活。如果有这种错误的观念,那就要留意;因为落入畜生道受报,并不见得只有一世,有可能要多生多世受报,完成后才能出离;因为在畜生道中很难修学善 admin

2020-02-21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今天要继续跟各位分享《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我们今天要讲的佛典故事,是一个有关堕饿鬼道的因缘,这个故事在说,有一个优多罗的母亲,她堕到饿鬼道的因缘,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众生为什么会堕到饿鬼道去呢?在《菩萨本行经》里面这么说,它说因为什么:【悭贪、嫉妬、不肯布施、不知衣食、不信三尊,悭火所烧,死堕饿鬼,形体羸瘦,骨 admin

2020-02-21

譬如:心地残酷狠毒以残暴手段故意致人于死,今生被判死刑处死后,依着杀业还要落到地狱中受苦;地狱苦报偿尽了,还得辗转出生到饿鬼道、畜生道,然后才生到人间;生到人间之后,等待因缘成熟的时候,还必须因为意外而枉死于过去世被他杀害的人手中,这样他杀业的果报才算报尽。 恶业的罪报如此,布施的福报也一样在来生,要等因缘成熟才受报。像《毘耶娑问经》中世尊开示:如 admin

2020-02-21

有情倘若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当然是因为心性的关系而去造作,心性上有烦恼相应而造作这个恶业,相应而牵引到三恶道去受报,受报ㄧ定要经过畜生道、鬼道以及地狱道,这样的果报来偿还,将这些所造的业来偿还,让它能够消除。有情如果说,他沾上了恶习气,长养恶念,他要怎么样消除呢?他ㄧ定要经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的降伏他的恶习恶念,能够出生解 admin

2020-02-21

所以这个问题问出来,我们可以知道说,那需要被超度的亡灵,他必定是要生到不好的地方去,不好的地方去就是属于三恶道,就是畜生道、地狱道、鬼道。那如果说好的地方是哪里?是人、天。也就是说,其实能够生为人或是天,它是属于善报,所以我们说是人天善报。所以,假如今天亡灵他有可能会生到三恶道,那么亡灵的父母眷属因为生起了这种慈悲心,为了亲人,想要度他救度他,就要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