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业因差别经》详细条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起骄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与回诸善根。因业力的牵引,阿修罗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却由於降德而遭贬坠;湿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诞生 三摩地

2018-07-22

22、呵斥态——女人喜坐在那儿吆喝畜生,表现威态,以满足骄慢的心理。三、思念男子类23、内喜态——女人见男子来,欲迎还拒,吊人胃口,外面表现不屑,内心却莫名其妙地欢喜。24、贡高态——女人贡高,自以为是,憎恨、嫉妒他人,不随喜他人一毫之善。25、佯慎态——女人想得夫婿,见面时,又假装愤怒,表现出不可亲近、孤傲的样子,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为他开示:“当年波斯匿王在供养三宝时,你所生起的念头是至诚的恭敬心,因此种下未来成为国王的善因,所以能登得王位;而另一同行的伙伴,心起骄慢,因而种下了恶念的种子,所以感得车祸之因。这一切的因缘果报,无非是由自己起心动念所招感,都是自作自受,不是天龙鬼神所能左右的!”于是佛陀说偈:“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作而不集?因为我们的心没调整好,我们平素的念头有太多的缺陷,有不少的嫉妒、嗔恚、骄慢、邪见等等,这些会聚集什么?聚集恶业。哪怕你做了不少的好事情,但善业没聚集起来,形不成果报,也就反应不到你的生活中。这一点大家一定注意。很多人不重视这个,却认为自己行善没有好报,是不了解因果的运行法则。(原标题:佛教的三世因果)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菩萨示现自在神通力时,令诸有情骄慢之心悉皆调伏,而为说法。】(《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八这是说八地菩萨先以示现种种的神通变化来调伏众生,摄受众生,让众生生起了信心,再为众生说法。所以,神通在佛教中是存在的,有时为了摄受众生也是必要的。佛教将神通分为六种,就是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以及漏尽通,简称为六神通。神足通 三摩地

2018-07-22

有骄有慢就无惭无愧,说明惭财、愧财不够!“骄”指自己真的很好而欺负、教训人家;“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步。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的;慢偏在心行上。※七种骄:色力骄、无病骄、长寿骄(例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 三摩地

2018-07-22

(或有重病或在禅人定说法众中或坐非犯)六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骄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七月六斋不加受八戒供三宝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八不往听法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处,不能往听 三摩地

2018-07-22

八、比丘尼若有过,应在比丘及比丘尼众的面前发露忏悔,以消除骄慢之心。如此八法,一切比丘尼皆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违越。以上八种不可违越法,因为都是规定比丘尼众应该恭敬比丘、尊重比丘的事情,所以后人就称之为八敬法。只要女人能够终身奉行不违越,就能出家作沙门。其实佛法本来就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之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陀制订八敬法的目的,很有可能是在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无论你做什么,随时随地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心念,看看自己的心念将来会感召什么后果?平素待人接物,你的心念是什么?妒忌、嗔恚、骄慢?我们要认真体会,认清楚,每消除一种不好的念头,你的境遇就会有相应的改变。没有嫉妒,你会恰当地赞美他人、没有嗔恚,你自然营造和睦的气氛、没有骄慢,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这都是由我们心念这个司令进行的调兵遣将。很常见的事情,平 三摩地

2018-07-22

复有五事:一者不见他过,二者虽见他过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骄慢,四者见他善业不生妒心,五者观诸众生如一子想。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来八种妙声。复有二事:一者了了自知己身有苦,二者知众生苦如己受苦,为断彼苦如己无异。善男子!若 三摩地

2018-07-21

复有三事:一者为人受苦心不生悔,二者具足微妙无上智慧,三者具善法时不生骄慢。复有三事:一者为诸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二者见他得利不生妒心,三者所作善业不为生死。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受苦如己无异,二者所修善事悉为众生,三者善作方便令彼离苦。复有三事:一者观生死乐如大毒蛇,二者乐处生死为利众生,三者观无生法忍多诸功德。复有三事:一者舍身,二者舍命,三者舍 三摩地

2018-07-21

善男子!出家菩萨若有在家,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即是法行:供养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至心受戒,不妄毁犯;受寄不抵,见恚能忍;恶口恶语及无义语,终不为之;怜愍众生,于诸国王、长者、大臣恒生恭敬怖畏之心;能自调伏妻、子、眷属,分别怨亲;不轻众生,除去骄慢,不亲恶友;节食除贪,少欲知足;斗诤之处,身不往中;乃至戏笑,不说恶语,是则名为 三摩地

2018-07-21

能赞三宝所有功德;不以斗秤杂余异贱,欺诳于人;不乐酒博贪欲之心,常修惭羞愧耻之德,虽复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骄慢。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施波罗蜜。善男子!若有人能净身口意,常修软心,不作罪过;设误作者,常生愧悔;信是罪业,得恶果报。所修善事,心生欢喜;于小罪中,生极重想;设其作已,恐怖忧悔。终不打骂嗔恼众生,先意语言,言辄柔软。见众 三摩地

2018-07-21

’施于妻、子、眷属、仆使、生怜愍心;施于贫穷,为坏苦恼;施时不求世间果报,破骄慢施,柔濡心施,离诸有施,为求无上解脱故施,深观生死多过罪施,不观福田非福田施,若能如是行布施者,报逐是人如犊随母;若求果施,市易无异。如为身命耕田种作,随其种子获其果实,施主施已亦复如是,随其所施获其福报。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辩,施主亦得如是五报;若施 三摩地

2018-07-21

根本者:若有他想、有众生想,若以疑心断其命根,若动身作相或口说杀,是名根本;求刀磨利,置毒作索,是名方便;杀已手触,称量提持,若自食啖若与人食,得物用度,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心不悔恨,自赞其身生大骄慢,是名成已。是他财有,亦作他想,若自往取若遣人取,若以疑心移置异处,是名根本;若坏垣墙,咨问计数,置梯缘墙,入舍求觅乃至手触,是名方便;若得物已 三摩地

2018-07-21

善男子!若欲修忍,是人应当破骄慢、嗔心、痴心,不观及我所相、种姓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欢喜。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嗔?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谁当受骂?然彼 三摩地

2018-07-21

修此三昧,现身即得十种利益:一者,常为十方诸佛菩萨之所护念;二者,不为一切诸魔恶鬼之所恼乱;三者,不为一切邪道所惑;四者,令诽谤深法重罪业障皆悉微薄;五者,灭一切疑诸恶觉观;六者,于如来境界信得增长;七者,远离忧悔,于生死中勇猛不怯;八者,远离骄慢,柔和忍辱,常为一切世间所敬;九者,设不住定,于一切时一切境中,烦恼种薄,终不现起;十者,若住于定,不 三摩地

2018-07-21

骄慢习者如尊者舍利子弃掷医药。愚痴习者如尊者笈房钵底。食前咳气知食未销不知后苦。而复更食。如是等事其类甚多。世尊虽无烦恼余习」(CBETA,T27,no.1545,p.77,a27-b4)(原标题:阿罗汉只是断除烦恼的现行,而没有断除烦恼的习气。) admin

2018-07-21

在行菩萨道时候,无数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恭敬礼拜,破除自己的骄慢。所以得到无见顶相。(顶成肉髻相,梵名鸟瑟腻,译作肉髻,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先得眉间毫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不欺骗一切众生,所以得到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常放光。)为菩萨时。于无量 三摩地

2018-07-21

这时候教团当中彼此互相埋怨:“难道真的没有人,可以把毕陵叫来吗?难道真的要派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长老,才能把毕陵给带来吗?”此时佛陀来到僧团,佛听完了大众的禀告之后,只说了一句“你过来”!于是在一瞬间,毕陵就出现在佛的面前,毕陵尊者对佛禀白说:“佛啊!我不骄慢,我也不会自大去轻蔑于人,只是当我才想要开口呼唤诸位长老和尚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6条/4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