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圣制乞食,俾令弟子众精勤于闻思修证,破除骄慢,修平等心以回报施主;如来虽也允僧受请,但必须以利他为前提,若有一丝利己之心,就不应接受请食。[8]乞食时,施主授食之后,僧应当面为他祝愿、令住三宝;食前,赞叹佛德;食讫,以水洗荡钵器,[9]令所残余流泻于清淨处,亦是转施鱼虾、鸟兽、虫蚁等。受请时,必先赞佛,方受施主授食;食后,为施主诵一二颂的陀那伽陀(回报施 admin

2022-06-23

  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步。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的;慢偏在心行上。※七种骄:色力骄、无病骄、长寿骄(例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少年骄、富贵骄、族姓骄(种族、学历、工作等)、多闻骄。※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卑劣慢、增上慢、邪慢(没 admin

2020-06-08

  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步。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的;慢偏在心行上。七种骄:色力骄、无病骄、长寿骄(例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少年骄、富贵骄、族姓骄(种族、学历、工作等)、多闻骄。-------《-世间财和七圣财》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5-66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二、三)>正圜老师开示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步。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的;慢偏在心行上。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卑劣慢、增上慢、邪慢(没有实证言实证)、我慢(根本慢,我 admin

2020-06-08

  有骄有慢就无惭无愧,说明惭财、愧财不够!骄指自己真的很好而欺负、教训人家;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步。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的;慢偏在心行上。※七种骄:色力骄、无病骄、长寿骄(例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少年骄、富贵骄、族姓骄(种族、学 admin

2020-06-08

  八、比丘尼若有过,应在比丘及比丘尼众的面前发露忏悔,以消除骄慢之心。如此八法,一切比丘尼皆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违越。以上八种不可违越法,因为都是规定比丘尼众应该恭敬比丘、尊重比丘的事情,所以后人就称之为八敬法。只要女人能够终身奉行不违越,就能出家作沙门。其实佛法本来就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之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陀制订八敬法的目的,很有可能是在 admin

2020-06-08

就是因为有现在修学的三昧力,那一切的导因就是因为我今生能够对我的怨家示以宽大的怀抱,不再念念在对方的恶,所以我不念旧恶,也不念新恶,也不念未来的恶;为什么?我不起恶念,也不在意对方的恶念,我能够方便修养我的慈善之心,等到有因缘的时候,我广大威德力将来可以破除众生种种的恶业;而且可以降伏我自己的骄慢之心,我能够真正地修持忍----安忍、忍辱种种一切忍,都 admin

2020-02-21

22、呵斥态——女人喜坐在那儿吆喝畜生,表现威态,以满足骄慢的心理。三、思念男子类23、内喜态——女人见男子来,欲迎还拒,吊人胃口,外面表现不屑,内心却莫名其妙地欢喜。24、贡高态——女人贡高,自以为是,憎恨、嫉妒他人,不随喜他人一毫之善。25、佯慎态——女人想得夫婿,见面时,又假装愤怒,表现出不可亲近、孤傲的样子, admin

2020-02-21

复有五事:一者不见他过,二者虽见他过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骄慢,四者见他善业不生妒心,五者观诸众生如一子想。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来八种妙声。复有二事:一者了了自知己身有苦,二者知众生苦如己受苦,为断彼苦如己无 三摩地

2019-07-20

当然,“成佛”必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广行六度波罗蜜,帮助数不尽的有情众生,一起迈向成佛之道,才能够具足圆满的福德和智慧!生生世世学佛,熏闻八识的正确道理,将如来藏储存的种种染污的种子(例如:贪心、骄慢、嗔恚)汰换成清净的种子,持续进步,就会一直走在佛法的智慧大道上,最后一定会成佛。佛陀的智慧,能够让大家离开生老病死的痛苦,获得真正的 admin

2018-08-09

所以上品施主他是以怜悯心来布施,而没有生起任何的骄慢心,或者是有所得的心。另外上品施主他在布施的时候,他是深信因果的;他在深信因果的过程里面,要守护着他自己的佛菩提的法道,同时也要守护着佛陀所传的佛菩提的法。一方面他深信因果,所以在修行佛菩提道的过程里面,他知道他应该要摄取众生、摄取国土。他所用的方法,首要就是要用布施,以布施来让众生得到利益,来让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些人很爱比较,当看到别人有任何地方胜过自己,无论是长得帅、长得美,还是表现好,或者是家里富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拿来比较,当自己胜过别人,就生起了骄慢心;而如果别人胜过自己呢?就生起了嫉妒心而心中闷闷不乐。其实不止上面所说的世间法,有许多人在修行之后,嫉妒心不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地严重!看到别人修行的好——有贤、有能,或是修学善法,自 三摩地

2018-07-23

持戒:十重四十八轻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嗔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1不敬师友戒2饮酒戒3食肉戒4食五辛戒5不教悔罪戒6不供给请法戒7不往听法戒8心背大乘戒9不看病戒10畜杀众生具戒11国使戒12贩卖戒13谤毁戒14放火焚烧戒15僻教戒16为利倒说戒17恃势乞求戒18无解作师戒19两舌戒20不行放救戒21嗔打报仇戒22骄慢不请法戒23骄慢僻说戒24不习学佛戒25不 三摩地

2018-07-23

迦叶啊!有五种因缘显现出来,就能令如来的沉没,是哪五种原因呢?譬如身披僧衣的比丘们,对于实证佛法的大师不能虔诚恭敬,也不尊重大师,又不能弃舍骄慢,不能低下心来至心诚意地供养大师;若比丘们像这样不肯恭敬、尊重大师,不能弃舍憍慢,也不愿低下心来供养大师,然而却还能依于初禅的身乐境界而得远离五欲,安住其心,此时佛教一时还不会消灭。但若是对于大师教授的真实 三摩地

2018-07-23

于是他起了骄慢心,一日于静室中,自起一念言:世界法中津途(津途者,门径之意)甚多,想要自创教派、自立门户、度化众生。这时,有一位大龙菩萨立刻感知其念,不希望他于佛陀之外别立门户。大龙菩萨基于慈悲悯念,即以大神通力,将龙树菩萨摄入龙宫,开汽包经函,出示种种大乘方等经典,他看到了前所未闻的经典,这时龙树方才知道自己以往的无智,以前根本未能好好地了解方等 三摩地

2018-07-23

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于世间为人时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布施、不畏今世后世、不畏县官,阎罗处此人过罪!’阎罗即呼人前对,阎罗言:‘汝为人时于世间不念父母养育,推燥居湿乳哺长大,汝何以不孝父母?’其人即对阎罗言:‘我实愚痴骄慢!’阎罗言:‘处汝罪者,非父母、非天、非帝王、非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菩萨示现自在神通力时,令诸有情骄慢之心悉皆调伏,而为说法。】(《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八这是说八地菩萨先以示现种种的神通变化来调伏众生,摄受众生,让众生生起了信心,再为众生说法。所以,神通在佛教中是存在的,有时为了摄受众生也是必要的。……(此处省略如何修得神通,16期内会有)至于有人说,可以作法来消除地震、台风等这些 三摩地

2018-07-23

""又见众生以色命故,而生骄慢,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恶知识所诳惑,故生亲想,如六师等,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堕生有界,受诸苦恼,犹故乐著,是故生悲。""又见众生造身口意不善恶业,多受苦果,犹故乐著,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渴求五欲,如渴饮咸水,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欲求乐,不造乐因;虽不乐苦,喜造苦因;欲受天乐,不具足戒,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于无我、我所,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这些定境出现的时候,不要心生恐惧和担心,也不要因为修定出了境界而心生骄慢,以为自己定力很了不起了,也不要贪着这些境界,试图长时间保持和享受这些境界。这都会导致意识心的攀援散乱,无法保持住心一处的状态而使定力难以继续增上,严重者,由于过于执着境界法,鬼神魔就会得其所便,对修行者进行误导,引入歧路。当这些境界出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不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这些定境出现的时候,不要心生恐惧和担心,也不要因为修定出了境界而心生骄慢,以为自己定力很了不起了,也不要贪着这些境界,试图长时间保持和享受这些境界。这都会导致意识心的攀援散乱,无法保持住心一处的状态而使定力难以继续增上,严重者,由于过于执着境界法,鬼神魔就会得其所便,对修行者进行误导,引入歧路。当这些境界出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不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6条/4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