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譬如说你想吃冰淇淋,没办法求得到的时候,那是不是苦啊?对啊!是苦!可是一旦让你马上可以吃到冰淇淋的时候,你是不是由苦受马上变成乐受啊?所以当你在吃第一份冰淇淋的时候、吃第二份冰淇淋的时候,你都觉得很快乐,没有苦受;可是当你再吃到第三份冰淇淋的时候,你的不苦不乐受就出现了;乃至一直要求你吃第四份、第五份冰淇淋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痛苦了!为什么?因为已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种痛苦一产生,我们马上就能明显感觉到,而且是难以接受的,属于粗大明显之苦。第二是坏苦,即暂时以为快乐的,但过段时间就变成痛苦。比如小孩子爱吃冰淇淋,吃一个两个很开心,他一口气吃八个,结果吃的浑身发冷牙齿酸麻变成痛苦的事情,有人小时候家穷没钱吃不起肉,现在有钱了,大鱼大肉成天吃个没够,直到躺在病床上,才知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果然是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许正在走路时出现了,也许正在蹲马桶时出现了,也许你正在吃饭,也许正在课诵,或者正在打坐,这都不一定,但它随时可能会出现。那就是说,当你已经离开了欲界爱44,因此初禅就自动现起了,这已证明你的欲界贪爱确实是消失了──你真的已经离开欲界的系缚了。这个时候再配合你的见地,也就是初果所得的智慧、所断的三缚结产生的见地,再用功断除对众生的瞋心,那你就成为三果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复次,佛食马麦,亦无忧慼;天王献食,百味具足,不以为悦,一心无二。如是等种种饮食、衣被、卧具,讚呵、轻敬等种种事中,心无异也。譬如真金,烧锻打磨,都无增损。以是故,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论曰:阿罗汉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佛诸烦恼习都尽无馀。------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譬如久锁脚人,卒得解脱,行时虽无有锁,犹有习在。如乳母衣,久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又有人说:“蹲马桶时不许念”,这也不对,照样可以念,在心里面默念就可以。所以,不管什么处所都可以念。如果会念的话,到了地狱去照念不误,这一念,马上就离开地狱啦。会念的人时时刻刻念,因为念佛实在太好了。谈到修学念佛法门时,人们往往这样讲:“唉呀,不行啦,我那么忙,怎么跟你去念佛?”念佛与忙不忙没有关系。有人说:“我一天要做很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又如帮助老人、残障者过马路等。而法施为佛法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之一部份,一个人想要求得禅定、智慧的功德,如果过去生没有做好布施,今生就会有许多的障碍。布施之外,尚须持戒。分别受持各种不同的戒,因个人的因缘而有不同。如环境不许可,可先持受五戒之少分戒或多分戒;待因缘成熟时,再持满分戒。五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棵树约有一十六万公里高,比喜马拉雅山高太多了。宝树有七宝所形成的花、树叶:犹如世间有花、叶,但均由七宝所形成,各不相同的珍宝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此,一棵树观想成就之后,观想一行;一行观想成就后观想二行;直到观想成两边各有七行。观想一条黄金道及两旁七重行树完成后,再观想极乐世界大地的无数黄金道与行树,每棵树观想分明。每棵树上的花朵与树叶,都是由各种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时要暂时中止忆佛,去活动一下,把心散掉,如一开始就发觉这种现象,马上注意,使喉咙不起作意,即可避免此种情形发生。此是极少数人才有的现象,一二百人中不过一人而已,学者不需耽忧。第五目:无相忆念拜佛之净念相继我们继续谈无相念佛,上周我们讲究第四个次第,而第五个次第是我们在无相忆念拜佛时,可以一念相续,在拜佛时不会去攀缘色、声、香、味、触及一切的法。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是会发现忆佛的念,常常会丢掉,请不要灰心,这是正常的现象,经不停的练习观察,忆佛之念丢掉即马上找回来。直到很纯熟的时候,忆佛的念就不会丢掉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这个境界,将眼、耳、鼻、舌、身、意都回归到意根来,这就是“都摄六根”。此时不想任何杂念,只有一个忆佛的念,这叫“净念相继”。 | 三摩地 2018-07-20 |
|
就这样接二连三的体究下去,所得的答案都不是,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的亲见自性弥陀呢?好像是马上就可以亲见了,但又好像遥遥无期,也许是下一秒钟,也许是明天或下个月、乃至明年、十年或者是来生、皆没有把握。心中是渺渺茫茫,所以愈体究,到后来心情就愈烦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个事情挂在心中犹如一颗石头压在心上,始终放不下来;要见,好像就差这么一点点,可是偏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可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户透长安”。最著名者莫如明末云栖株宏禅师,即是念佛人所尊称之莲池大师。依莲池大师塔铭所载:《单飘支杖,游诸方,偏参知识。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至伏牛,随众炼魔。入京师,参笑岭德宝。笑岭道:“咄!汝三千里外求我开示,我有什么开示?”便辞向东昌,途中闻樵楼鼓声,忽然大悟,乃有颂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 | 三摩地 2018-07-20 |
|
初学禅定者,往往在修行过程中,遇有外境声音,便起心攀缘,心猿意马。待觉知时,早已是十万八千里了;欲得禅定,遥不可得。至于老修行,往往执著佛法及轻安境界,念念不住,攀缘不已,欲求定心,甚难可得。欲除此攀缘之心,动中静中俱各有法可修,本书则介绍动静皆宜的“无相念佛”法门,以无相忆念拜佛及持名念佛为初期之权巧方便,即可得入。觉观心,不但是修定者 | 三摩地 2018-07-20 |
|
也就是说,儒家之道如果只是赡养父母的肉身,那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顺,因为家中的犬马,我们也都能够赡养啊!必须要能够照料到父母的心、意、识,让父母欢喜、没有遗憾,这才叫作孝顺;但是佛除此之外,更上一层楼,不但要照顾父母的色身,要照顾父母的心、意、识,更要为父母未来无量生谋取福德因缘。我们就用释迦世尊自己的例子,来为各位说明:世尊的生母摩耶夫人,在世尊出世 | 三摩地 2018-07-20 |
|
有些较调皮的人,看到流浪狗躺在路旁睡觉,忽起恶作剧心态,一脚踢去,痛得狗哀哀嚎叫,马上逃离,这是众生。念佛人应该长养慈悲心;此举虽无杀害之心,但亦不应有恶作剧心态。这种心态可能影晌来生,造成修学佛法上的一种逆缘,也是个人威仪上的伤害。------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三章第三节第一目<事行之一︰三福净业> (原标题:俱足众戒,不犯威仪) | 三摩地 2018-07-20 |
|
象马七宝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缘故。一切众生能令如来满足本愿故。是以当知。一切众生于佛有重恩。有重恩故。如来不舍众生。以大悲心故。常修习有方便。为一切三界二十五有诸众生中不思己功。修平等慈。常修舍行方便。亦明鉴一切众生 | admin 2018-07-20 |
|
又如帮助老人、残障者过马路等。而法施为佛法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之一部份,一个人想要求得禅定、智慧的功德,如果过去生没有做好布施,今生就会有许多的障碍。布施之外,尚须持戒。分别受持各种不同的戒,因个人的因缘而有不同。如环境不许可,可先持受五戒之少分戒或多分戒;待因缘成熟时,再持满分戒。五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象马、七宝、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父母、众僧,宜应赞叹软语,常念其恩。众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何以故?众僧之中,有四双八辈、十二贤士,供之得福,进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倘若以清净心来向阿弥陀佛,乃至十念念阿弥陀佛来发愿要生极乐世界,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说,他住于大乘者听闻甚深法都能够生起信解,甚深法我们知道:这个一定不是现象界的法,因为现象界的法,都只是马上说了就可以了解的;甚深法指的当然就是能够出生一切法的这个法界实相心第一义谛的法。也就是,能够听闻第一义谛的法就能生起信解没有疑惑,而且在那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第二、如果是声闻种性的菩萨,在这边是中品上生的话,往生到那里去立刻闻法,立刻证得第四果,好快喔!只要你能中品上生,马上就是阿罗汉啦,真便宜啊!所以说往生极乐净土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只要你肯去。如果是明心见性悟得深的人,见性见得分明的人,他往生极乐世界就马上获得无生法忍,一下子跳到初地去。在娑婆世界悟后起修,慢心消除,性障消除,所以他的烦恼障很淡薄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另外一个,到了极乐世界所证的果德也不一样:上品上生和中品上生的菩萨他到那里马上就可以证得果位----上品上生的菩萨证得初地无生法忍以上,而中品上生的菩萨就证得三明六通的八解脱阿罗汉;而中品、上品中生的菩萨到了极乐世界有哪些差别?就说他在那里,极乐世界一个晚上花才开,七天以后才明心,一个小劫才入初地,而中品中生的菩萨他一样七天花才开,证得初果,半个小劫才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