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作家马德说,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你不去苟且,世界就没有暧昧。(------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从前有一位菩萨,因为家境贫穷的关系,生活困苦就接受商人的雇用,乘船只出海作贸易,想要采集更多有利润的货物。出海之后,这个船只突然就在海中静止不动了,没办法继续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写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无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来!连喊岂有此理?他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尽找也找不出那首诗的毛病;他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禅师道: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你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此当他人评论另外一个人如何如何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离开现场,一个方式是说,就不要去说他所说的是对的、或是错的;因为你所说这件事情,那一个人不是这样的,你有可能马上触怒了当前这一个人。所以他找你来谈话,就是希望你赞同他,结果你说了相反的话,而且还为另外一个人来辩解,这样他就不高兴。所以透过这样的思惟,你就发现,最好的第一时间的处理是先不要说话,然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朋友即刻的调整了自己看待这件事的方式和角度,在短暂的思考之后,马上就让自己从这件事情所造成的糟糕情绪中脱身了。这样的利落,也是因为她本就不甘当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一件事情只要给她一点主动权,她会立马把握这个主动权让自己打一个翻身仗!事情的走势是人与人互动之中所呈现的因缘和合之法,它也许很难完全依某一个人的意愿而行,更多时候我们以善心善意结下一段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2 |
|
待人何必那么严苛,那么多向外看的精力,何不用以为鉴,努力改进修正自己呢!话说在好多年前,笔者在一位自己特别亲近的人身上,因为走的太近,所以一切对方的毛病与缺点,也似乎被放大了无数倍,那么最看不惯对方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论谁跟他提出建议,他都会马上否定,并且立刻说出一大堆的借口,让你的一腔善意彻底冻结成冰,而对方身上的这个特质,也成了笔者想要彻底远离之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万物为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奈何乐此。(《法句经?世俗品》)[今译]万物如同水泡,心意好像野马,所居住的世间如同梦幻,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慈母在堂,名之为富;慈母不在,名之为贫。慈母在时,名为日中;慈母死时,名为日没。慈母在时,名为月明,慈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大乘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观察的话,并不是叫你马上把自己的修所断,修道所要断的那些烦恼断除。不是!要知道,见所要断的是属于最粗糙的、跟圣谛不相应的那些知见,所以次第不要弄胡涂了。没有人一开始要你把心锁在一个地方,然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等等,不是!要先去想说这世间是不是无常的?是不是变异的?你先从变异来看,因为一下子你没办法切入世间是无常的,那对你来说只是中文两个字 | 三摩地 2018-07-22 |
|
印光法师身处民国的特殊时期,他针对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危机情况,弘扬《太上感应篇》等劝善书籍,让暂时无法接受佛法的苦难众生免遭涂炭,也是对儒、道等传统文化的保护。这正是法师悲心的表现,也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权宜之计,但不能因此认为这就是佛法。佛陀在涅盘前,曾叮嘱了“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种痛苦一产生,我们马上就能明显感觉到,而且是难以接受的,属于粗大明显之苦。第二是坏苦,即暂时以为快乐的,但过段时间就变成痛苦。比如小孩子爱吃冰淇淋,吃一个两个很开心,他一口气吃八个,结果吃的浑身发冷牙齿酸麻变成痛苦的事情,有人小时候家穷没钱吃不起肉,现在有钱了,大鱼大肉成天吃个没够,直到躺在病床上,才知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果然是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从经典可以发现,为什么这个婆罗门尼她找到本心之后就不再疯狂了呢?因为,当她找到如来藏的时候,因为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当她找到如来藏的时候,她马上可以对比出来:我们的五阴里面这个觉知心,这个发狂的觉知心,事实上祂是生灭的。因为祂是生灭的,她就知道原来她发狂的心也是虚妄的。而且在这个情况之下,她就证得声闻的初果,因为她可以来确认五阴都是虚妄。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知道了以后,对大乘经典就生起了信心,恭敬心,因此马上命终,离开地狱,生到了甘露鼓如来的世界,寿命十劫,所以作菩萨的人是希望建立善根,因为大家还是都要成佛啊,「我」要遮障大家成佛作什么,巴不得所有的人赶快明心,这世界赶快正法传遍十方,甚至所有的人赶快道业所得超过于「我」,哪里会有人还希望自己如何如何,这样的人必定都不是菩萨种性的人。以前总是想作菩萨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很多年前,我一个朋友开一辆普桑,经常闯红灯,后来换了一辆宝马,每次在十字路口还有很多秒才是红灯,他就早早的停下车来,任由后面的汽车狂按喇叭而不顾,友好的让行人穿越斑马线,他不是一下变得遵守交通,而是在不断享受行人投来的羡慕目光,每次吃的都很过瘾。同时,在和一个心仪的异性刚开始接触时,更多是带着很深的感受在进行,是用心在感觉对方,看她的容貌、品味她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众等各各一心勤修精进。慎勿懈怠懒惰睡眠纵意。夜即摄心存念三宝。莫以空过徒设疲劳后代深悔。众等各各一心谨依此戒。如法修行应当学。】】复次,依《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我亦如是诵。一切菩萨已学。一切菩萨当学一切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时也被罗马教廷认为不容怀疑的真理。后经哥白尼和伽利略等人,力斥其说,为此;他们差点把老命葬送。但宗教的权势终于阻遏不了科学的证据,现在连一个小学生都知道地球只不遇是宇宙无数星球中的一个小角色而已,而且它不但会自转同时还会绕着太阳公转呢。(见高中历史第三册一一一~一一二页)现在我们来看看佛教所描绘的宇宙伟大组织,跟现代科学所叙述的正不谋而合(甚且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下一辈子要根据新的根身而建立其「意识心」,如下一辈子投胎变成马,也去安住那个「马意识心」,和这辈子的「人意识心」根本不同,马作马应该的行为,所以这「意识心」是随着各个身根而建立的。3.这辈子的「意识心」是没有办法走到下一辈子的,即使是未来辈子有了神通,能够知道这辈子如何,那知道的还是那一辈子的「意识心」,而非是这辈子的「意识心」。4.胎儿一开始从受精卵 | 三摩地 2018-07-22 |
|
编者小语:端午小假刚要过去,一年一度的高考分数马上要揭晓,今天正好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启益!也许您今年不是考生,也不是考生的父母,依然相信这篇文章会引发您思索!听闻麻省理工学院某中国籍学生的消息时,我正在公交车站无聊地翻着手机。曼哈顿的灯光已经开始照耀在这个全世界最神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是纽约最平凡不过的一个夜晚。这个28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从上面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以及马鸣菩萨摩诃萨的开示,就应该好好地思考:像他们这样子,真的能够进入菩萨正行吗?菩萨道能够正确而没有偏差地修学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以上简单的说明,相信各位已经可以理解,如果没有具足足够的福德因缘,值遇诸佛菩萨来为他说明,那么要进入十信位的初信位,其实都是非常困难的。 (原标题:您的福德因缘足够让您信佛吗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就是说,儒家之道如果只是赡养父母的肉身,那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顺,因为家中的犬马,我们也都能够赡养啊!必须要能够照料到父母的心、意、识,让父母欢喜、没有遗憾,这才叫作孝顺;但是佛除此之外,更上一层楼,不但要照顾父母的色身,要照顾父母的心、意、识,更要为父母未来无量生谋取福德因缘。我们就用释迦世尊自己的例子,来为各位说明:世尊的生母摩耶夫人,在世尊出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同时,在教育心理学中,也有一个概念叫翁格玛丽效应,在被表扬的情况下,受表扬者会不断进步。父母与孩子好好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经典里面说:【王告女曰:汝向所言象、马、宝车(chē)、金轮、宫观、名服、肴膳,斯皆无常,不可久保;而劝我留,岂是顺耶?女白(bó)王言:不审慈顺,当以何言?王告女曰:汝若能言:象、马、宝车、金轮、宫观、名服、肴膳,斯皆无常,不可久保,愿不恋著(zhuó)以劳神思。所以然者,王命未几(wèijǐ),当就后世。夫生有死,合会有离,何有生此而永寿者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