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此马鸣菩萨才会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开示说:【此心生灭因缘相,能显示大乘体、相、用故。】(《大乘起信论》卷1)——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第021集心真如的因缘相 陈正源老师 (原标题:无明与业种藏在哪里?) admin

2018-08-04

这八个心的功能,以及辗转出生的一切法,马鸣菩萨统统把它们叫作“有法”。为什么有法又叫作一切众生心呢?因为这是一切众生所会显现出来的心。人类是这样子、狗也是这样子、蚂蚁也是这样子。因此我们看到了猫、狗等动物,不要以为它们都笨笨的什么都不懂,其实它们和我们一样有八识心王,你在想什么它大概也知道,你板起脸来它就夹起尾巴躲到旁边去;它只是无法以语 admin

2018-08-04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中说:所言觉义者,谓心体(如来藏)离念。离念相者(法离见闻觉知),等虚空界,无所不遍(遍一切处、遍一切地、遍一切时),法界一相(真如相);即是(等于)如来(佛地)平等(因地心即果地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觉相)。何以故?本觉义者(如来藏自住境界),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破无始无明初次悟入),即同本 admin

2018-08-01

为什么佛称为宝,叫作佛宝呢?我们就从马鸣菩萨开示的偈子来探讨,马鸣菩萨说:【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尊。】(《大乘起信论》卷1)意思是说:佛具足一切世出世间法,可以普遍地大作饶益有情的功德业。佛的智慧无限而且又是自在,佛具足佛菩提智——也就是四智圆明,包括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成所作智。佛是大医王——一般医生只能 三摩地

2018-07-23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道:【信佛具足无边功德,谓常乐顶礼、恭敬、供养,听闻、如法修行,回向一切智故。】这个部分请读者请阅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的开示。所以我们劝请大众应以回向佛菩提的成就为主,佛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七说:【所修善法回向菩提,以是因缘,得一一孔一毛相、身毛上靡、口四十齿、最上味相。】3.有关经典真伪的判定,我们曾在《正觉电子报 三摩地

2018-07-23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就是开悟了。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从上面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以及马鸣菩萨摩诃萨的开示,就应该好好地思考:像他们这样子,真的能够进入菩萨正行吗?菩萨道能够正确而没有偏差地修学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以上简单的说明,相信各位已经可以理解,如果没有具足足够的福德因缘,值遇诸佛菩萨来为他说明,那么要进入十信位的初信位,其实都是非常困难的。(原标题:您的福德因缘足够让您信佛吗)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具足信分的五门行,应当如何修行呢?首先宣讲布施行的修法,马鸣菩萨说:论文:〖云何修施门?谓若见众生来从乞求,以己资财随力施与,舍自悭着,令其欢喜。若见众生危难逼迫,方便救济令无怖畏。若有众生而来求法,以己所解随宜为说。修行如是三种施时,不为名闻、不求利养,亦不贪着世间果报;但念自他利益安乐,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讲解这部《大乘起信论》很奇怪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例如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这样子开示,祂说:【依如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大乘起信论》)所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从真如心如来藏来说这理一心。念佛法门的理一心,就是成就了体究念佛,亲见诸佛本源,就是见法身佛。例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集我们跟各位介绍到《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说,如果众生能够把一切妄念灭除,而成为无相的话,就是证得如来的智慧。我们也举了有人有很严重的文字障,这个就是所谓的妄念有相,如果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能够妄念无相。我们上一集说到,悲智他主张无想就是涅槃,而且主张无想定,所谓的净无想道,就是到达涅槃的一个道路。基本上他那样说,他是对的,可是他又认为说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因为他过去世可能跟我结过法缘,因为有缘就来认识了;认识了以后学法,但因往世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今生业障就现前了,这就是马鸣菩萨所讲的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有的人也许是过去世曾经诽谤究竟了义法,不承认有如来藏,否定第七识、第八识,舍报前忏侮而没有落入恶道中,但这也会成为他的重罪,未来世的现在真正遇到了义法时,这个重罪产生的障碍就出现了,就会遮障 三摩地

2018-07-23

落到三恶道去,正在受苦的时候,其实也是毕竟无有少分滋味啊!也许你心里面会想:马鸣菩萨乱讲!哪里是毕竟无有少分滋味?真的是毕竟多多有味,而且都是尤重纯苦之味。真的是受苦啊!下了地狱受苦的时候,难道真的无有少分滋味吗?当然是很大的苦受。但是他们那时会安慰自己:好在不是下堕无间地狱。有时候也会让他喘息一下嘛!譬如火热地狱,好热好热,烧热不已;那些众生心里 三摩地

2018-07-23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破除了骄慢心,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都能忍:试想一个有骄慢心的人,怎么能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怎么能够成就众生忍呢?怎么能够安忍于大乘菩萨道的“难行则行,难忍则忍,成就无生忍呢?更别提安忍于诸法的无生 三摩地

2018-07-23

你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这就是马鸣菩萨说的随力施与。为什么要讲随力施与呢?因为你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你的存在毕竟比那个来跟你乞求财物的世俗人重要啊!你懂得修学佛菩提道、修学解脱道,他们不懂;他们跟你乞求了财物去,只是为了生活比较好过,或者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已。乃至有的人来跟你借钱、讨钱,他并不是真的生活难过,而是挥霍无度!所以常常要向你借钱花用、饮酒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马鸣菩萨的开示。但是,少数人会有一个现象:他来正觉同修会中想要求悟,结果是障碍一大堆;如果他回去修世间善行,那又没事啦!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不是真发无上菩提心,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来;他想在开悟以后去跟人家炫耀,或者藉这个法去获取名闻与利养;他心中别有目的,不是为众生的法益而求无上菩提的。这就表示他得道的因缘还不具足,所以不能获得三宝威神力的 三摩地

2018-07-23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就是开悟了。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例如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这样子开示,祂说:【依如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大乘起信论》)所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从真如心如来藏来说这理一心。念佛法门的理一心,就是成就了体究念佛,亲见诸佛本源,就是见法身佛。例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马鸣菩萨在《大乘启信论》中说过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 三摩地

2018-07-22

这十无尽愿都是为了成熟众生,就像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有这样的开示说: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槃。(《大乘起信论》)所以,十无尽愿是大愿,而且是殊胜大愿,所谓遍法界,尽虚空,尽未来际;虚空无尽,因此法界无尽,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未来际无尽故,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所以称为十无尽愿。乃至成佛之后,也不舍十无尽愿,穷未来际,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胁尊者定中所观察到的这位外道就是后来的马鸣菩萨(BodhisattvaAsvaghosa),他于公元一、二世纪,诞生于西印度。胁尊者于是想办法,在法义辨正大会折服了他,把他收为弟子,付其法要。马鸣菩萨直接影响了公元二、三世纪时诞生于南印度国婆罗门家族的龙树菩萨(BodhisattvaNagajuri),正好符合佛陀预先的授记。及至公元三世纪左右,“如来藏法”之法脉传承,由龙树菩萨 admin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5条/5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