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萧平实导师谨2000/9/28注:《正觉总持咒》乃是平实导师于公元2000年秋天所造,以世亲菩萨所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为根本架构,将佛法之总纲以每句五字的偈诵,总共十四句共七十个字显示出来。一切法: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五位法中,首位是八识心王。因为一切世、出世间法都由八识心王直接或间 admin

2020-02-18

或如修行时的实践法门——八正道,以八正道而含摄缘起性空的法智,这则是属于总持智,总持智是将法智编成偈而容易记忆,以总持智含摄法智的法相总体。二乘法如是,大乘法的般若和种智亦复如是;若将般若或种智中的许多法相编成总持,而且能每天至少诵念一遍,就可以保持不忘,这也是法智的一种。由于法智的总持是智慧的一种,所以在诵念时会发出智慧光明,鬼神或具 admin

2020-02-18

了解了这个道理并且加以实际观察思惟之后,就能确实了知识阴六识都是依他而起的虚妄法,是会间断、会坏灭的无常之法,只要能确认这个事实,并且对于根、尘、识诸法虚妄的真相能心得决定而安住,我见就断除了;我见若断,疑见及戒禁取见随之即断,这时三缚结俱断,您就是解脱道中的初果人了!如果您具有想要救度众生的悲心,不想断尽我执而于舍寿时入无余涅槃,愿意生生世世在人 admin

2020-02-18

因为玄奘菩萨造作一首,叫作《八识规矩》。这《八识规矩》已经告诉我们有八个识:有八个种类的识。各个识有祂自己的行相,有祂自己的功能范围,而不是由意识的细心来假称第七识,由意识的极细心来假称第八识。假如说是由意识的细心或者极细心来假称(如来藏),那应该只有六个种类的识啊!应为都归属于意识嘛!可是玄奘菩萨却说是八识,(说)八识各有规矩。所以从名称来 admin

2020-02-18

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将八识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四类概括成,以利益后世广大佛弟子。---------------------------------------中文名八识外文名Eightconsciousness性质佛法基本正见---------------------------------------目录1前六识2第七识意根3第八识如来藏4彼此配合5佛理深析6结语-------- admin

2020-02-18

[17]《八识规矩》中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即是阐述此道理。如来藏在佛法的重要地位依如来藏提领,三乘菩提交相呼应,完整而无懈可击。二乘涅槃丶辟支佛的因缘观丶大乘成佛之道的佛菩提,皆依如来藏真实而说。佛法本唯一佛乘,三乘菩提也是方便说;如果不施设方便来分别演说,直接就演说大乘佛法,众生听不懂啊!他们没有办法了解。所以演说三乘菩提的目的,其实是 admin

2020-02-18

如果您能够把这个记住,并且如实地了解,对于大乘佛法,你就能够大概知道一个架构了。这个中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是在讲欲界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但是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却又归结于第八识如来藏,或称阿赖耶识,因为前面七个识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出生的。我们所有的一切法所能运用的、每天都在受用领纳的一切法,统统是由这八识心王辗转而出生的。八识心王在一切法中最殊胜, admin

2020-02-18

什么叫作根本烦恼呢?《成唯识论》卷六云:【烦恼心所,其相云何?曰: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论曰:此贪等六,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得烦恼名。】(《成唯识论》卷六)这段论文的意思是说:所谓的根本烦恼,包括了贪、瞋、痴、慢、疑和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也称为缠,由于它会缠缚有情在生死海中流转,所以称之为缠。这六种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的种 admin

2020-02-18

如果您能够把这个记住,并且如实地了解,对于大乘佛法,你就能够大概知道一个架构了。这个中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是在讲欲界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但是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却又归结于第八识如来藏,或称阿赖耶识,因为前面七个识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出生的。我们所有的一切法所能运用的、每天都在受用领纳的一切法,统统是由这八识心王辗转而出生的。八识心王在一 admin

2020-02-18

第二类称为应,应的意思就是说,长行以后呢,为了要让佛弟子容易记,所以要以一次,这个部分就称为应。第三类称为记别,也就是记别弟子命终以后生到哪里,或者说佛弟子什么时候可以成佛,那这样的内容称为记别。第四类称为讽,讽的意思就是以两句偈、三句偈、四句偈不等,来说明这个教法,例如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类似这个样子。第五类称 admin

2020-02-18

所以,里面虽然有这个譬喻,虽有因缘,可是我们要知道它是不是菩萨藏;如果是菩萨藏的话,它必定会含摄这些方广、论议等等的,甚至有譬喻,有这个重、长行、讽等等都有。所以当你阅读佛经的时候,千万要记得一定要去了解它前后文在讲什么,这个前提一定不能把它忽略掉了。那如果忽略掉了以后,你只是断章取义,那么或者是断句取义,那这样的话,对佛经就是不尊敬;也可以说 admin

2020-02-18

又参泐潭准和尚,……山僧十七岁上,便知有此事;恰恰参十七年,也曾作偈、拈古、代别,无有不会。忽然思量:释迦老子说寤寐常一;返就己推穷,只今惺惺时,佛所赞者,戒、定、慧、解脱知见,一一依而行之;……佛所呵者,故不敢犯。为甚么一睡著时,梦得金宝、见一切如意之事,心中便喜;梦见火焚水溺、及为人所杀,便怕怖慞惶,惊觉来通身汗出?当 admin

2020-02-18

像《大宝积经》卷57中,有偈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57)所造的业尚未消失的情况下,因缘际会时必定要受报。但是假使某人的业原本是恶因,例如开车不慎撞死人,然而他并不逃避,除了赔偿亡者眷属外,并与亡者结法缘为亡者助念与超渡,使亡者因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亡者到了西方满心欢喜,而到达不退位之后,必定心存感恩而想 admin

2020-02-18

 (注16) 【偈: 譬如穷宅下,有无尽宝藏,然彼人不知,宝亦不告彼; 如是亦不知法性—无垢不须立与除,如置心内之宝藏—有情恒受诸贫苦。 如穷人宅下,放置有宝藏,宝藏不告彼,彼人亦不知;法藏住心宅,有情如贫人,为令彼证得,能仁生于世。】(注17) 如是,天月(Hlay-da-wa)所译之《大般涅槃经》(Mahāparinirvā?aSūtra)(注 三摩地

2019-11-22

一般居士更是糊涂,见面不谈正法,不辨析法义,只是互相恭维,歌功德,盲信盲从。好多人认为不批评就是修行的态度,验证前辈,质疑祖师是佛教不可逾越的禁区。修净土的无知谦卑,修禅宗的狂妄自大,修密宗的装神弄鬼,修声闻的无智无畏,这就是佛教信众的整体状况。 当然,我绝对相信大多数出家人都是好的,大多数出家人是很穷很苦的,坏人只是极少数。造成大多数人想求 admin

2019-09-09

 (注16) 【偈: 譬如穷宅下,有无尽宝藏,然彼人不知,宝亦不告彼; 如是亦不知法性—无垢不须立与除,如置心内之宝藏—有情恒受诸贫苦。 如穷人宅下,放置有宝藏,宝藏不告彼,彼人亦不知;法藏住心宅,有情如贫人,为令彼证得,能仁生于世。】(注17) 如是,天月(Hlay-da-wa)所译之《大般涅槃经》(Mahāparinirvā?aSūtra)(注 admin

2019-09-02

若说欲事、非时之言,是名根本;若歌若无义章句,随人所喜造作百端,是名方便;若教他已,还受财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骄慢,是名成已。于他财物生贪欲得,是名根本;发烦恼心,是名方便;作已得财任意施与,欢喜受乐复向余说,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骄慢,是名成已。若打骂人,是名根本;若捉杖石问其过罪,是名方便;打已生喜,受 三摩地

2019-07-20

石美博士所研究的《大遍知所著宗义安立明义释——除偏私之暗》是措尼嘉措在1901-1904年间所造的一部对传为觉囊派祖师朵波巴上师所留下的一部关于内外宗义安立的偈体文本的释论。通过对这一文本的解读、翻译和研究,石美博士对措尼嘉措的他空思想作了如下的梳理和总结:“措尼嘉措调和中观应成见地,融入自宗他空大中观宗义体系;于显乘论著中,不再以‘ admin

2019-07-19

” 摄: 二在家、果实施者、二住家施者、食施者麦番、次有二耳环、帕牙西。第六品……】 由以上后出的南传小部经典的记载中,也可以证明鸠摩罗迦叶自始至终都是修习童贞行的人;在声闻法中的所有童贞行者都必须领受比丘戒或比丘尼戒,也都不被称为童贞行者,都被称为比丘或比丘尼,但迦叶从来不被称为比丘或比丘尼,故童女迦叶从来都不曾属 三摩地

2019-06-25

一般居士,见面不谈正法,不分辨正邪,只是互相恭维,歌功德,认为不批评就是修行的态度。修净土的无知谦卑,修禅宗的狂妄自大,修密宗的装神弄鬼,修声闻的无智无畏,这就是佛教信众的整体状况。上世纪末,大陆佛教刚刚开放,在境外不受欢迎的净空法师,利用净宗学会广泛宣传“一尊佛,一部佛经,一个佛号,一位导师”确立了自己在大陆信众的垄断地位。净空严重错 admin

2019-06-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