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众生行的体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因此你最终都会通通地了解,具备一切的智慧。 (原标题:甘愿做菩萨(五-八))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众生,要用这样的观点来思考,你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你自己,至于对于众生的愚痴,对于众生安于轮回的愚痴性,你必须随顺建立非愚痴性,旁敲侧击,而不是去强行打造他,众生不用你打造,佛法必须要自悟,根本无法强求。因为许多的众生,他永远几乎是众生,很难成佛。因为呢,尽未来际、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你成佛以后,再尽未来际、再尽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我们不是修学佛法的人,那您可以随顺一般人来讲:五教可以融合,宗教都一样,没什么不同,都是劝人为善。可是如果您稍微有深入佛法,您就要知道,唯一能够让众生们出离轮回之苦的,那是只有佛法;而一切修行的入门,却必须要从断我见、断身见开始。所以如果您真的自认是佛,那您要记得一件事情:真正最平等的宗教就只有佛教!因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您信佛教、您不 三摩地

2018-07-23

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4就是除了克尽自己应尽的职责,随缘尽分去善了夫妻情缘之外,同时也可以观察因缘摄受配偶学佛;或许他就像前面世尊讲述故事中的女人伽咤一样,会在您将来成佛时担任重要的角色了! (原标题:学佛人如何面对婚姻) 三摩地

2018-07-23

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彼波罗奈城初转法轮时。说无常。苦。空。无我。今于此间拘尸那城转法轮时。说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卷十四【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与我无异。】——《如来藏经》【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在造因的当下已能预见未来的果报,所以总是谨言慎行,不敢妄造不当之言行;而凡夫则不然,常是随顺习气而行,当不可爱的果报现前时,则又往往是气愤难当,怨天尤人啊!各位菩萨,以上所说是偏向恶业果报的说明。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属于善业净业的因缘果报存在,譬如二乘菩提解脱道的修证,不管是初果、二果、三果乃至阿罗汉果的取证,都需要有修梵行之因,加上修梵行之缘 三摩地

2018-07-23

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是名迦叶:五因缘故,如来于此沉没。迦叶!有五因缘令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迦叶!是名五因缘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是故!迦叶!当如是学:于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我发了愿要做菩萨,菩萨也有随顺的特质,既然业障现前我就随顺它,以它为契机好好的看看自己,我到底需要什么。打了几天牌,只感觉自己被一个个情绪包围着,隐隐约约觉得有一个东西在贪著它们。不是钱不钱的事,是那个东西要那种糊了牌的喜悦、被别人抢胡的失落、要什么牌来什么牌的满足,要什么牌没什么牌的懊恼……所有的觉受。这天我本想好了要去玩的,但耽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假如有这种清净信的善男子,能够日夜来观察这些真如妙理的这种般若空性,原来只是这样的随顺因缘而现起种种法,完全没有所谓自我的这个存在,没有自我的执著,也没有系缚在三界中任何一法,一切罪障就能够消除;也因为这样子,所以就不会对一切众生生起这个贪、怨、爱以及恨等种种心,也不会对一切众生生起这些因为烦恼执著而相应的这些身、口、意行,也不会去对众生造 三摩地

2018-07-23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在戒行上要谨慎行事,因为凡夫所认为可行的,菩萨不能随顺于凡夫心态的贪瞋嫉妒等烦恼而去做,必须从戒的受学中,明了因果上的差异,以能够成就没有恼害众生的福德,以利于累积佛菩提道所需要的资粮。因为别人受寄的财物的所有权它是归属于当事者,虽然说当事者有欠于自己,可是这是两回事;所以从财物本身的这个归属,以及从所谓欠债这个部分要还来说,我们都要看待说,还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想要求大乘见道的菩萨,对一切教导我们世出世间法的师长,都要能够恭敬奉养,随顺师教。如果能够这样如实的做,那么慢心自然就能够渐渐的消除,当我们的心地渐渐转为调柔淳厚的时候,见道的因缘也就渐渐成熟了。各位菩萨,孝养父母、奉侍师长虽然是很简单的做人道理,但是要确实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说明慈心不杀对修道的影响。《佛说分别善恶 三摩地

2018-07-23

随顺他离杀的功德。而且除了这个随喜之外,还要起回向思,也就回向我们所修的,这些业都能够回向菩提。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造作离杀的这些清净业呢?就是因为我们想要获得解脱,我们想要实证菩提。为什么众生最彻底能够去离杀?最究竟的就是能够实证菩提。如果实证菩提,众生相处就永远不可能会有彼此杀害的事情;,我们之所以会有彼此杀害的事情,就是因为我们全部的人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同时菩萨还要建立如来藏与所生五蕴的差别体性的知见!因为五蕴是如来藏所出生,其中的色蕴是色法,是四大所成,可是如来藏却是心法,不是色法;受蕴是六根触六尘,领受六尘的内容,可是如来藏不领受六尘;想蕴是了知六尘的内涵以及了知触的内涵,可是如来藏却不分别六尘、不了知六尘;这个行蕴是在六尘中生起造作之心、生起作主之心,可是如来藏却于六尘中不作主;同时识蕴本身 三摩地

2018-07-23

四、法住随转:有力证者,证得后,如所证随转,能令学人随顺教授教诫,如是名为法住随转。五、他所哀愍:「他」是指施主,施主对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或衣服饮食等诸坐卧器具资具等。第三目思惟暇满身难得且引《广论》本身所说善言来警惕《广论》的修学者,《广论》61页:【我今获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无果利;我若令此空无利者,更有何事较此自欺、较此愚蒙而为重大? 三摩地

2018-07-23

」不要,千万不要这样!你这样叫做很不随顺他人。这样呢,法,就只有你对了,而他就刚好持有对佛法上的种种误解,而你也没有摄受对方的方便,这样的话呢,你就不应该来这个娑婆世界。导师有他法主的责任,所以他在法座上,可以开经演教,直接说众生的愚痴与对错。可是,我们不是担任那个角色的时候,你不需要去刺激众生,因为众生一定没办法跟你比嘛。因为你学佛的历程也不是一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众生,要用这样的观点来思考,你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你自己,至于对于众生的愚痴,对于众生安于轮回的愚痴性,你必须随顺建立非愚痴性,旁敲侧击,而不是去强行打造他,众生不用你打造,佛法必须要自悟,根本无法强求。因为许多的众生,他永远几乎是众生,很难成佛。因为呢,尽未来际、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你成佛以后,再尽未来际、再尽 三摩地

2018-07-23

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众生行的体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因此你最终都会通通地了解,具备一切的智慧。(原标题:珍惜福报修学) 三摩地

2018-07-23

于可爱色、不可爱色,于诸随顺违逆事中,都不分别心常安定。」】白话翻译如下,所以佛陀接着说:「菩萨摩诃萨应该在行住坐卧中,不管是说话的时候,或者安静沉默的时候,都常常不舍离这样的定力!菩萨摩诃萨不论是手,或者脚,都不表现出好像很贪吃的样子,说话也不刚强,言谈也不很喧闹吵杂!眼等六根都不纷扰,不掉散,不动摇也不高傲!身口意三行都不散乱,身口意三行都寂静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为了随顺大众的这种用语习惯,本文在讲到禅定一词的时候就专指单纯的修定之法(定学),而讲到禅宗的禅时,则用禅法禅悟禅慧等词语来表述,以示区别。(原标题:什么是禅定?)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