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卷中曾指出:波罗密多乘(指显教大乘)人,所修诸法真实,窝诸戏论(指消除偏执和烦恼),即修随顺法身行相之道,然无修习随顺色身(肉体,即生理)相好庄严行相之道,咒则有之。由是成办利他色身方便,道体上有最大不同,故分二乘。以上观点综合地反映了宗喀巴教主对显密教法的见地,足以体露宗喀巴的修证境界。坦率地说,真通显宗者根本不用求助所谓的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密教化其实是随顺世间学术积非成是的说法。因为,佛法被化之前是密教化。也就是说,佛教在印度后期有所谓的秘密大乘出现。十一世纪左右,回教军队进入印度灭除秘密大乘时,秘密大乘的残余势力进入,与当地苯教结合成教。可是,天竺当时的秘密大乘是佛教吗?其实,秘密大乘是否认以释迦为教主的外道宗教,根本不是佛教。日本平川彰在《印度佛教史》中说:独立的密教经典是作大毘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而,纵使末法时世受学此法而有实证之人,欲求入地实亦匪易,盖因真见道之证真如已经极难亲证,后再论及相见道位非安立谛三品心之久劫修行,而能一一教授四众者,更无其类;何况入地前所作加行之教授,而得具足实证大乘四圣谛等安立谛十六品心、九品心者?真可谓:善知识者出兴世难,至其所难,得值遇难,得见知难,得亲近难,得共住难,得其意难,得随顺难。如是八难,具载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然,每个人对人格贤善的判断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脾气好、性格好、做事勤快,就是人格贤善;有人认为漂亮的人,就具有人格魅力;有人认为心比较软,就是人格很好;有人认为个性坚强,肯定是好人…但法王并没有这么认为,他老人家说,人格贤善的标准有这么几点,希望大家好好记住:一、言行恒时随顺友:言行举止跟上上下下的亲友和睦相处,跟谁都合得来,不会动辄横眉怒目 | 三摩地 2018-07-23 |
|
汝今但当如前而诵!就依然按照水老鹤来诵了!这样诵的结果,自然不能令人离三恶道了!呜呼!这就是警示!阿难在世尚且如此,如果我们现在不去维护元典的严肃性、稳定性,真伪错杂着流传,总有一天,伪经驱逐真经!因为伪经更随顺众生的习气、戏论!君不见,因为伪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文字优美,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现在依然大量流通、而基本不见真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然我们也不可以把方便当随便,结果只是随顺自己的习性胡乱地造作,那就完全失去持戒的意义了。像现在的环境,已经和佛世时大不相同了,已经不能够没执照而私自为人免费看病。那么如果说,想要为别人看病的话,那就应该努力去考取医师执照,才能够为人诊病、开处方,来救护众生身心的病痛。如果我们私下为人看病,成了密医而被起诉、被法官判刑,那也只能接受,因为现代法律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智慧的人布施的时候,还有什么样的解脱智慧呢?佛陀继续这样开示着:【观于二事:一者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二者终不随顺悭吝之心。何以故?如是财物,我若终没,不随我去,是故应当自手施与;我今不应随施生恼,应当随施生于欢喜。】《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中,佛陀告诉我们,有智慧的人在布施的时候,观察着这些世间的财物,包括这个外财、内财都是无常,都是会毁坏,都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这样子就会来诃责自己,诃责自己这种没有修学布施的心,他终不随顺不修布施的心;因此他知道,如果这一世没有再来继续修布施的话,就会长养悭贪。因此如果再碰到自己有很多财物,可是有人来乞求的时候不能发心布施,他就会这样来思惟,来破除自己多财不发心布施的情况。第二种情况是:菩萨在财物比较少的时候,碰到有人来乞求,可是因为财物比较少,有人来乞求,所以也不能发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略的意思是说,菩萨因为已经具备菩萨性的关系,因此能随顺于众生之所需而行布施,并且对于所布施之物心无贪著,因此能够无所顾惜的布施;并且在布施的时候,身、语二业安住于佛陀施设的律仪、阿含解脱道的正见,与佛菩提因果正理的真实见中。在这个故事里面,提到菩萨因为智慧而睹世无常、荣命难保,尽财布施。也就是菩萨知道要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财物,也就是换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只要是我们可以吃,诸佛就可以随顺我们人间的食物;所以只要弄好以后,就可以先来供佛,这样我们只要十几分钟以后,再来取用就可以了;或是食物的其中一部分,先请出来,先来供佛,这样也是可以。乃至于说,有的人说,这食物且罢就是如此,可是可能我有时候,食物是在外面人家勉强给我的,施舍给我的,我实在不方便拿来供佛;是的,有时候不方便的话,也没有关系。在古时候,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父母随顺儿子的意思,就派人去把儿子的前世母亲请来。原来这孩子施设三个高座的用意是:第一、为了佛陀,第二、为了前世的母亲,第三、为了这一世的母亲。当佛陀与众僧进入房舍次第坐定之后,美味佳肴自然就现前了,非常的丰富。佛陀受供之后,就为他们演说佛法;孩子的父亲和两位母亲、全家大小闻佛说法都法喜充满,也都证得了初果须陀洹。这孩子长大后就辞别了父母,跟随著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二十)一切行中随顺而住。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原标题:做“法布施”,得四十种功德利益)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何者二十?(1)彼未生辩才则能令生,(2)生已不失,(3)得陀罗尼,(4)当得察勤,(5)不用多力广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7)于众生边恭敬尊重常应供养,(8)当得身密,(9)当得口密,(10)当得意密,(11)超越恶道及诸恐怖,(12)于命终时心得欢欣,(13)如法正说能伏他论,(14)具大威德胜人敬仰,况余凡庶!(15)诸根成就无能及者,(16)深心具足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后来有一天,因为当时的僧团中另有他缘,这些比丘们竟然没有追随顺从他出去受供;这位比丘一怒之下,竟口出恶言辱骂着:『你们这些凶狠暴戾之徒,就像是毒龙一般不听驯化。』骂完这些话之后就转头出去。这位比丘正因为这个触恼众僧的恶业因缘,所以于后五百世中,生生都受生成为毒龙之身,而且心中常常含着瞋毒,常常触扰众生,众人皆不喜乐见到牠。而今虽得为人身了,但是往昔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后来有一天,因为当时的僧团中另有他缘,这些比丘们竟然没有追随顺从他出去受供;这位比丘一怒之下,竟口出恶言辱骂着:『你们这些凶狠暴戾之徒,就像是毒龙一般不听驯化。』骂完这些话之后就转头出去。这位比丘正因为这个触恼众僧的恶业因缘,所以于后五百世中,生生都受生成为毒龙之身,而且心中常常含着嗔毒,常常触扰众生,众人皆不喜乐见到牠。而今虽得为人身了,但是往昔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三贤位证悟菩萨有过三分之二阿僧祇劫时间,也有过当生,如导师已经如是跨越三贤位而成为地上菩萨,因此要不要降伏烦恼,要不要续行贪染,要不要续行烦恼的现行,都是自己的事情,这要不要,虽然还是抉择觉分,可是真的不随之贪染,就是不能随顺安忍,放纵自己就是道业不进,这些只能修行人自己在悟后,好好地花上一段时日,好好地想通,当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无法想通,所以才会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诸地相义随顺观察。是名观察义禅。大意是:这是始教菩萨所修禅定,即此菩萨既能观察二乘所修自相共相,知人无我。也能观察外道所说自生、他生、共生。知其皆无自性。然后能观察诸法,缘生无性。了知诸法无我,皆唯心所现。断分别我法二执,入初地。入初地已后,于诸地相诸地义。次第随顺观察,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云何攀缘真如禅。谓若分别无我有二是虚妄念。若如实知。彼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于诸众生常起大悲了一切法悉皆如幻,知诸世间悉皆如梦,观一切佛现差别身悉皆如影,知所说法音声语言悉皆如响,现见诸法生成住持悉皆如化,善能积集最胜行愿,普遍智慧,清净,善巧随顺,究竟寂静,善入总持种智境界,具足无畏诸三昧力,勇猛精进遍修诸行,住法界际,获明智眼,到一切法无所住处,修习无边智慧行海,到智波罗蜜究竟彼岸,得般若波罗蜜 | 三摩地 2018-07-23 |
|
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彼波罗奈城初转法轮时。说无常。苦。空。无我。今于此间拘尸那城转法轮时。说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卷十四【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与我无异。】——《如来藏经》【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六祖大师曰:汝慎勿错解经义。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此事古今多有,而于今为烈。积非成是,深入禅子心中,难转难移。我无名气,复无师承,难以移风易俗,故以往甚少说禅。而今说禅法之因缘有三:(一)不忍佛子轮转生死,不得开悟见性。世尊云: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是故常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