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诸贤!云何正志?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心伺、遍伺、随顺伺;可念则念,可望则望,是名正志。“诸贤!云何正语?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 三摩地

2018-07-21

因贪著五欲所以也会爱恋眷属、财物、虚名、权力;于是随顺世俗的法,和世俗人一样在五欲中打转,故不能专心念佛。每周一次的共修念佛,他是随兴参加,看到今天下雨就不去了;下周风大也不去;再下一周说:“太阳太大了,也不去。”终于有一天,不冷也不热,决定念佛去,这是随兴而念。平常持名念佛也是如此:晚上没睡好,没精神,不念了;被上司责骂,也没心情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其意是说,这个念佛法门离开了语言,超越一切妄想念想,舍利弗啊!其实一切的念头都是寂灭相,凡夫众生不知一切的想念本来不生,以为世界真实有法,所以产生许多妄想执著。若有人随顺这样的方法念佛的话,叫做修学练习念佛法门。《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说:“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知一切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这个实相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虽然看见世间有凡夫、有圣贤,可是他也照见凡夫与圣贤都是施设,因为自性弥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无凡无圣、无取无舍、不来不去,但是却能够在一切的表相上面,随顺于一切的有情众生,示现来去、示现取舍、示现凡圣。实相念佛人住在这个境界里面,就叫作超凡越圣,而不住于凡夫和圣人的境界之中。从此,体和用非常清楚的分开,体是真如、用 三摩地

2018-07-20

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贪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念佛名为破善不善一切觉观,无觉无观、寂然无想,名为念佛。何以故?不应以觉观忆念诸佛。无觉无观名为清净念佛。”“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这个实相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虽然看见世间有凡夫、有圣贤,可是他也照见凡夫与圣贤都是施设,因为自性弥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无凡无圣、无取无舍、不来不去,但是却能够在一切的表相上面,随顺于一切的有情众生,示现来去、示现取舍、示现凡圣。实相念佛人住在这个境界里面,就叫作超凡越圣,而不住于凡夫和圣人的境界之中。从此,体和用非常清楚的分开,体是真如、用 admin

2018-07-20

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中品下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 admin

2018-07-20

所以说,想要求大乘见道的菩萨,对一切教导我们世出世间法的师长,都要能够恭敬奉养,随顺师教。如果能够这样如实的做,那么慢心自然就能够渐渐的消除,当我们的心地渐渐转为调柔淳厚的时候,见道的因缘也就渐渐成熟了。------《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二》第19集<福德资粮概说>张正圜主讲(原标题:奉侍师长的重要性) 三摩地

2018-07-20

父母善言,不肯随顺;妻子恶语,信用无舍。或为妻子呵骂父母,或共亲族母女、姊妹、尊卑、上下行于淫欲,无惭愧心。如是众生,摄在何等众生数中?’(大萨遮尼干子)答言:‘大王!如是恶人,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罪。何以故?大王当知!父母恩重,至心孝养犹不能报,何况弃舍、违逆教命!是名世间最大劫贼。’(原标题:听世尊为我们讲孝养父母之道---佛说 三摩地

2018-07-20

父母善言,不肯随顺。妻子恶语,信用无舍。或为妻子呵骂父母。或共亲族母女姊妹尊卑上下行于淫欲无惭愧心。如是众生。摄在何等众生数中?答言:大王!如是恶人,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罪!何以故?大王!如是恶人当知父母恩重,至心孝养犹不能报,何况弃舍,违逆教命?!是名世间最大劫贼。--------------------------------------------------------佛说阿遬达经(节录)宋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这个实相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虽然看见世间有凡夫、有圣贤,可是他也照见凡夫与圣贤都是施设,因为自性弥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无凡无圣、无取无舍、不来不去,但是却能够在一切的表相上面,随顺于一切的有情众生,示现来去、示现取舍、示现凡圣。实相念佛人住在这个境界里面,就叫作超凡越圣,而不住于凡夫和圣人的境界之中。从此,体和用非常清楚的分开,体是真如、用 三摩地

2018-07-20

)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自见坐七宝莲花,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莲花池中。中品下生不谤大乘,声闻种性念佛人。不持戒、闻法,但能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弥陀世尊的四十八 三摩地

2018-07-20

再者,受持三归等等这个戒福,姑且随顺大德的分类,但是这个受持三归千万也不要等闲视之,以为说,在佛像面前随着归依见证师然后念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那就完成了!但是那只是表相的三归依,进一步的三归依是要归依自性三宝,而这得要发现明白了菩提心,才能有初分的功德;乃至说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也是依于自心如来而修、而转。那这样看来,好像都是世间法的世福呢?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我们随顺于这些恶知识的说法,而去跟随他来毁谤大乘、跟随他来不信受的话,就算你没有毁谤大乘,可是你在心中有起了疑惑,不信受大乘法的知见,那你要求上品中生,就很困难了!所以在舍寿前寻求善知识,来熏习大乘法要的第一义知见,能够培养自己大乘菩萨行的菩萨种性,这个部分是很重要的。所以说,从这段,我们就知道这个道理。再来我们来看从这段,有第三个要点是甚么? 三摩地

2018-07-20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中品中生的菩萨,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要在日常生活运为时较能摄心无相忆佛,先要意识如理说服意根,收摄意根让意根不随种种法尘变动而追逐著,能安住于一清净法尘上,不动不摇,如此五根就随顺于意根作意,而不随五尘种种境界起舞,能都摄六根。因有之前的前方便,说服意根了知十八界的虚妄性,所以当六尘起起伏伏时亦不随顺而引生种种攀缘,乃至亦不随顺种种法尘起伏而游走于妄想中,所以就使得六识觉知攀缘心 三摩地

2018-07-20

因此,教导修学净土之念佛人随顺于世间五欲,认为只要念佛即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即能解脱生死,免于轮回之苦,不必、也不敢求往生品位之提升。此种现象是属于消极的修学念佛法门,只是将念佛法门狭隘化而已。另有一种,一开始念佛人就被教导要轻忽自己,将自己认定是罪恶极重之人,认为于此娑婆世间念佛以求往生极乐,是最殊胜的;只要相信念佛往生极乐是阿弥陀佛之本愿,就可 三摩地

2018-07-20

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萄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 三摩地

2018-07-20

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释梵祈劝,请转法轮。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 三摩地

2018-07-20

随顺智慧,无违无失。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于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之心。柔润调伏,无忿恨心。离盖清净,无厌怠心。等心,胜心,深心,定心,爱法、乐法、喜法之心。灭诸烦恼,离恶趣心。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得深禅定,诸通明慧。游志七觉,修心佛法。肉眼清彻,靡不分了。天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