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人问到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应该要戒淫来茹素呢?还是我们应该率性而为,承认自己有饮食的,也有男女欲的,而随顺而为呢?就有人问到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古德有说:食色性也。就是饮食跟男女色是我们的天性。这是事实,因为我们必须要靠饮食来生活、来生存,我们也需要有男女欲来让人类的生命延续,让我们的家族延续,所以说食、色确实是我们的天性。也就是我们每 三摩地

2018-07-22

彼不随顺。自力强逼。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处合大地狱脉脉断处。受大苦恼。所谓热筒。盛热铜汁。置口令满。唱声吼唤作如是言。我今孤独。如是无量百千年岁。乃至恶业未坏未烂。业气未尽。于一切时与苦不止。若恶业尽。彼地狱处尔乃得脱。若于前世过去久远。有善业熟。不生饿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所得妻妇。贪爱他人。彼人见之。不能遮障。是彼恶业余残果报。彼 三摩地

2018-07-22

同时,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说在婚姻生活中,以慈心故随顺利益身边的亲眷、再成就自己,以此来摄受众生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纵使在夫妻之间,也是以同样的态度来面对,即尽量随顺对方为优先考量。婚姻是锻鍊人格与摄受众生的绝佳场域,因为要跟另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过着一场场的贴身肉搏战,除此还有他背后的一大堆亲人,再来又是小孩接着出生,我不再专属于我,很多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经典中还多处说挚爱行菩萨道者及菩萨随顺众生爱欲以结缘度化的功德。如《华严经》卷七五说妙德女因挚爱修菩萨行者威德主太子(释尊前身),求为其妻,而生大功德,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载,众尊王菩萨以地大心执女人手共一床坐,劝一位爱他的姑娘发菩提心,受到佛的赞叹,谓成就如是悲心,虽受五欲,不犯众罪。树提梵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阿难尊者与摩登伽女过去生当过好多世的夫妻,当摩登伽女遇上阿难时就无法克制地爱上阿难,阿难自知自己是出家人而不能有所逾越,戏中阿难尊者是被摩登伽女的母亲施了咒术才乱了方寸,后来佛陀请文殊菩萨以楞严咒去解救差一点丧失戒体的阿难;而一般人有了过去的情种,当两人不期而遇时,所落谢在本心中的种子自然会遇缘现行,如果两人被业的势力所转就无法自拔而深陷其中再 三摩地

2018-07-22

今将百字明之意译颂文列出,以供有智之人判断之,自知其意之邪谬也:敬礼大金刚密誓(敬礼双身修法之护持者——吓噜噶),顿然显自性清净(顿然显出淫乐空性之自性清净),于大金刚心佛位(于成就第四喜之大金刚心佛位),令我得坚固安住(令我可以不泄明点而得坚固不软,因此安住大乐而不中断),令我显真实自性(令我显出乐空不二之真实自性),令我具最极胜乐(令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兴起行经》与《大宝积经》,通过这两段的对照,很能说明成就佛果后还有业报否?大家都知道佛陀入娑婆乃是随顺众生因缘而示现的,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故。《兴起行经》是佛陀为了对众生说明因果的重要性,《大宝积经》是佛陀对众生说明:佛陀所受的业报只是针对众生的因缘而示现的。所以这两段同样的讲述了佛陀的头痛,但后面的那段说得更为了义。(原标题:佛经业力问答集 三摩地

2018-07-22

父母随顺儿子的意思,就派人去把儿子的前世母亲请来。原来这孩子施设三个高座的用意是:第一、为了佛陀,第二、为了前世的母亲,第三、为了这一世的母亲。当佛陀与众僧进入房舍次第坐定之后,美味佳肴自然就现前了,非常的丰富。佛陀受供之后,就为他们演说佛法;孩子的父亲和两位母亲、全家大小闻佛说法都法喜充满,也都证得了初果须陀洹。这孩子长大后就辞别了父母,跟随著佛 三摩地

2018-07-22

中说一般世间有情的生死相续,生的时候是随顺于业的习气而行,死的时候就随业之变而流转投生六道;临命终时暖触尚在,阿赖耶识尚未开始舍离色身时,一生所造善恶业内涵顿时显现,犹如幻灯片一般,剎那间连续闪过,死逆生顺乃妄见妄习的众生之所欲,此时众生的情与想二种习气,交互生起。什么是「情」?《楞严经》卷8中佛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中说一般世间有情的生死相续,生的时候是随顺于业的习气而行,死的时候就随业之变而流转投生六道;临命终时暖触尚在,阿赖耶识尚未开始舍离色身时,一生所造善恶业内涵顿时显现,犹如幻灯片一般,剎那间连续闪过,死逆生顺乃妄见妄习的众生之所欲,此时众生的情与想二种习气,交互生起。什么是「情」?《楞严经》卷8中佛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中说一般世间有情的生死相续,生的时候是随顺于业的习气而行,死的时候就随业之变而流转投生六道;临命终时暖触尚在,阿赖耶识尚未开始舍离色身时,一生所造善恶业内涵顿时显现,犹如幻灯片一般,剎那间连续闪过,死逆生顺乃妄见妄习的众生之所欲,此时众生的情与想二种习气,交互生起。什么是「情」?《楞严经》卷8中佛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故今生虽欲隐姓埋名,专修寂灭三昧,而为愿力因及习气因所持,不得不随顺因缘而摧邪显正,此亦因果。十九、过去多劫常乐佛慧,依真善知识,依佛所说经,不曲解经意,随顺修学等为因,得今生不落断常空有二见,行于中道之果。二十、过去世多劫努力修除性障,性情和顺,观行清白,慧力增上,解一切众生心而宣说;了知诸法本净、不生不灭。三界有法由何起?因何灭?亦皆能知,而能 三摩地

2018-07-22

佛告诸弟子:你们当随顺我的教导,即可具知千亿大劫的生死之事,怎么做呢?当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断除意识的垢染,消灭贪嗔痴三毒,疑惑结使瓦解消散,得到与佛一样的智慧,便知过去未来之事,如同揩净了的镜子,纤毫俱现。佛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也都相互酬答报应,只是人没有得到清净的法眼,所以不见不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想要求大乘见道的菩萨,对一切教导我们世出世间法的师长,都要能够恭敬奉养,随顺师教。如果能够这样如实的做,那么慢心自然就能够渐渐的消除,当我们的心地渐渐转为调柔淳厚的时候,见道的因缘也就渐渐成熟了。各位菩萨,孝养父母、奉侍师长虽然是很简单的做人道理,但是要确实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说明慈心不杀对修道的影响。《佛说分别善恶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除了别别解脱以外,综合全部的戒法来说时,也有各种不同;譬如有人具足一种戒,所谓随顺别解脱,那就是受菩萨优婆塞戒,或受梵网等大乘菩萨戒,这是具足一种戒。如果有人具足两种戒,譬如受戒之后又证得了初禅、二禅乃至四空定等,那他就同时具有定共戒了,这叫作具足二种戒。或者有人具足三种戒,譬如证道之后得到无漏戒,名为道共戒;若是受菩萨戒加上得禅定,又加上见道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要有这两个法:可瞋而不瞋,乐施众生,随顺众生意。菩萨因为这样布施,所以成佛时得到七处满相。这事情很难的,众生需要什么,你就得给什么。他们来要眼睛,你就用调羹挖眼给他,这就是随意所须。如果他说:“我要你的鼻子。”你不肯给他,那就不叫随意所须了。所以这件事很难,这是专施内财的;这是等觉菩萨在百劫中所做的事,是内财的布施;菩萨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此是佛行处,圣主所称叹;我已随顺说,福德无量聚,回以施众生:共向一切智,愿闻是法者,疾得成佛道。-----《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下> (原标题:梵网经菩萨戒本(难字注音)) 三摩地

2018-07-22

如佛花光王品中说明人忍慧强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此是佛行处智者善思量计我着相者不能信是法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于学于无学勿生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一个受持戒行的人,他对于这一件事情——也就是口业的现行,他会起作意而忍于随顺语业起行的一个习惯,谨慎自己口业的起行。也因此有一些人习惯开口就是恶口,有些人习惯开口就是妄语,有些人习惯开口就是夸大,如果没有一个忍心的话,没有办法看到自己有这样的行为;没有办法看到自己有这样的行为,就失去了改变的契机。所以如果我们要注意自己有没有妄语的习性 三摩地

2018-07-22

彼不随顺。自力强逼。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处合大地狱脉脉断处。受大苦恼。所谓热筒。盛热铜汁。置口令满。唱声吼唤作如是言。我今孤独。如是无量百千年岁。乃至恶业未坏未烂。业气未尽。于一切时与苦不止。若恶业尽。彼地狱处尔乃得脱。若于前世过去久远。有善业熟。不生饿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所得妻妇。贪爱他人。彼人见之。不能遮障。是彼恶业余残果报。彼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