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敬善知识,由善知识见一切智:于善知识不生违逆:于善知识心无谄诳:于善知识一也常随顺:于善知识起慈母想.舍离一切无益法故:于善知识起慈父想,出生一切诸法善故。卷六十五复云:善知识教,犹如春日,生长一切善法根苗;善知识教,犹如满月,凡所照及皆使清凉;善知识教,如夏雪山,能除一切诸善热渴;善知识教,如芳池日,能开一切善心莲花。由上可知,善知识对于修道者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六祖大师曰:汝慎勿错解经义。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此事古今多有,而于今为烈。积非成是,深入禅子心中,难转难移。我无名气,复无师承,难以移风易俗,故以往甚少说禅。而今说禅法之因缘有三:(一)不忍佛子轮转生死,不得开悟见性。世尊云: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是故常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要印证这样的事情,然后随顺这样的事实,然后他要能够安忍。所以,当他能够对于所取的境界,能够确定它是空无所取;对于能取的心,他也能够去接受,我的觉知心,能取的觉知心也是虚妄不实;虽然还不能完全接受,可是他必须接受这个事实,然后能够安忍这样的事实;虽然他还不能完全否认自己的存在,这个时候他就进入了忍位。也就是,忍于他所取的境界是虚妄不实,而自己能取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一巴掌了,也知道别人是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连别人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你都知道,都了了分明了,那不正是分别吗?分别完成了就是取尘啊!换句话说,四加行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要能亲证能取和所取全部虚妄 | 三摩地 2018-07-23 |
|
]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大众回答:完成了!)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一巴掌了,也知道别人是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连别人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你都知道,都了了分明了,那不正是分别吗?分别完成了就是取尘啊!换句话说,四加行最后一个阶段,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苦受是违逆己心的境界受,乐受是随顺己心的境界受,不苦不乐受是既不随顺也不违逆己心的境界受。而这些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意识现起后产生的境界受。譬如喝苦茶,其味苦性甘,因此刚喝下去时有苦的滋味,苦受出现;但喝完之后,口内渐渐回甘,乐受渐渐出现;久之,甘味渐渐消失,乐受便转为不苦不乐受,因此以喝苦茶为例,可以发现三受剎那剎那变异,无有真实的体性。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后我都喜欢表达,透过我的表达让别人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如果我是说不随顺这样的意思,我就开始瞋。那就要去想说:为什么做一位菩萨,你还要所有的人都知道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要表达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这样强的来显示自我?难道这个自我是真实的吗?并不是啊!所以透过这样的检讨自己的过失,也可以逐渐的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修正。然后就要在这过程中去思惟:那我要怎 | 三摩地 2018-07-23 |
|
既然恶劣众生下了地狱,不就应该让这些活该下地狱的众生好好受教训吗?为什么要去救呢?而且又读到地藏王菩萨还是为了地狱众生故现声闻相,表示地藏王菩萨是随顺地狱众生所喜好的声闻相来示现的,因为菩萨其实是讨厌心志狭小的声闻相,可是为了地狱众生,菩萨还是要先随顺地狱众生而示现声闻相。其实修行是在思考:最后如何利益自己,自己如何获得最后的胜利,而且是全面的胜利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要在日常生活运为时较能摄心无相忆佛,先要意识如理说服意根,收摄意根让意根不随种种法尘变动而追逐著,能安住于一清净法尘上,不动不摇,如此五根就随顺于意根作意,而不随五尘种种境界起舞,能都摄六根。因有之前的前方便,说服意根了知十八界的虚妄性,所以当六尘起起伏伏时亦不随顺而引生种种攀缘,乃至亦不随顺种种法尘起伏而游走于妄想中,所以就使得六识觉知攀缘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学者主张:阿罗汉就是佛,佛与阿罗汉是一样的,甚至说因为当时的时代风潮是正觉解脱,佛陀只是随顺,也就是受限于这样的主流风潮来弘扬佛法。这位学者如此主张,心态上就是不承认有成佛之道,只承认有阿罗汉道。然而在佛示现涅槃后,没有一位大阿罗汉敢自称成佛;不像现在的教里面的,究竟成就者的人数分布,比里长的密度都还高,集体造大妄语业相互吹捧。因为大阿罗汉他们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就像是这样子,如果有人在这个佛教圣法之中,对于善法没有确实的生起信心,不持禁戒,没有博闻,不作布施,于善法中没有智慧可以修学;他虽然有很多的金、银、琉璃、水精、摩尼、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码脑、玳瑁、砗渠、碧玉、赤石、圆珠,但是他其实仍然是贫穷的,在圣法之中是没有势力的,这就是我圣法中说的不善和贫穷啊!他造作了身恶行、口意恶行,就是我圣法中说的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花。这首偈里面当然有容易让人家误会的一念不生全体现,因为不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我们就一句话带过。一念不生全体现:是指那个本来就一念不生的心,能够出现五阴十八界、一切山河大地。可不是要大家把这个生灭、有来有去的意识心修成不生不灭,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所谓的离念灵知,那也是邪知见。好,回到我们的主题,这首偈最后有告诉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正志(正思维):心观察、普遍的观察、随顺解脱而作观察;观察以后,对于可以忆念的法就忆念起来,对于可以仰望的法就加以仰望,这就称为正志。正语:除了觉悟解脱之后口中所作四种妙行(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以外,种种其余的口业恶行都远离、都除断了,不再作种种口恶行,凡有所说不与口恶相合,不再与口恶业际会了,这就称为正语。正业:除了色身所作的三种妙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菩萨学佛的第一要务就是抉择善知识:唯有随顺善知识教导,成佛一事斯可希冀。愿所有的菩萨皆能善待烦恼,掌握在烦恼境中走钢丝的智慧:既不厌离烦恼,断如来种;也不随顺烦恼,增长凡夫异生性——以烦恼为助道阶梯,于佛菩提道上证量次第增进,迅速成佛!------平实导师《禅—悟前与悟后》以及《优婆塞戒经讲记》(原标题:烦恼即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菩萨学佛的第一要务就是抉择善知识:唯有随顺善知识教导,成佛一事斯可希冀。愿所有的菩萨皆能善待烦恼,掌握在烦恼境中走钢丝的智慧:既不厌离烦恼,断如来种;也不随顺烦恼,增长凡夫异生性——以烦恼为助道阶梯,于佛菩提道上证量次第增进,迅速成佛!(原标题:为何菩萨不应厌离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这句话一出口,心里一个警铃打响了:我在干嘛?我还发愿当菩萨,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随顺不了,我怎么随顺众生?于身边的人不能生忍,怎么去忍众生?我如果不能度身边的人,怎么去度众生?当亲人指责我时,我手中的盾牌如此快的伸了出去,拼命的抵挡,原谅自己的缺陷,还要求对方也原谅。老公还在继续唠叨着,我不在回应,我知道自己真的错了,不够细致就是我的缺点,这半辈子 | 三摩地 2018-07-23 |
|
讲说佛法要看对象如何,他的目的志向何在,想人天法,我们就随顺开导其人天中最殊胜的方法。想求声闻辟支佛乘,就帮助其成就声闻乘,志向大乘,就为其解说大乘经典。然后等其善根成熟再逐渐深入,万不可一刀切,以一种方便法门为手段。)善男子。又有初发心菩萨犯根本罪畏堕恶趣。闻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至心愿见。欲发露忏悔所犯罪故。于初夜后分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至心合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不离中道的缘故,空、假、中,都在他一念之中,所以他能够随顺世间的众生所施设的各种法则去生活。因此他的贪、瞋、痴(无明)非常淡薄,在解脱道上称之为薄地。在这个境界里面他具备了初地菩萨的解脱功德,但仍不是初地菩萨、称之为灌顶十住位,也就是斯陀含、再来、一来。为什么?因为明心而见性以后,贪、瞋、痴淡薄的缘故,所以今生舍报后生于欲界天,在那边继续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192,c10-12)而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11更说明得很清楚,昏沉睡眠盖的原因:【惛沈者,谓或因毁坏净尸罗等随一善行、不守根门、食不知量、不勤精进、减省睡眠、不正知住而有所作、于所修断不勤加行,随顺生起一切烦恼,身心惛昧,无堪任性。睡眠者,谓心极昧略。又顺生烦恼坏断加行,是惛沈性;心极昧略,是睡眠性,是故此二合说一盖。又惛昧无堪任性,名惛沈;惛昧心极略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三、生长善根方便,谓于三宝所,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随喜、劝请,正信增长;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僧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以真如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随顺真如修行善业,是名生长善根方便。------《大乘起信论》前面讲的是离开一切诸恶——止息诸恶。可是止息诸恶以后,仍然不能使你如实的清净啊!还要有方便把你的善根加以增长。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