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六、什么是烦恼心所?烦恼心所又分成所谓的根本烦恼,跟所谓的随烦恼。也就是说烦恼有很多的重要的根本的烦恼,譬如说有六个根本烦恼,所谓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法在成佛的时候要完全把它灭尽。譬如贪灭尽了,因为它成为无贪的善心;瞋、痴一样最后转变成无贪、无瞋、无痴的善心;所谓的傲慢,佛陀也没有存在,因为已经对自我存在的这种傲慢已经灭除了,已经获得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另外,相信生命的根本是心的人,绝大多数却又执着自己能够了别的意识心,或者处处作主的意根,说祂就是所谓的真实心,甚至执着有不可知的意识细心或者极细心,说是生命的根本;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众生自从无始以来就有无始无明,所以一直和我见、我慢、我痴、我爱等俱生我执相应,加上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根本烦恼,以及其他许多的随烦恼。所以,一切众生最不能够忍受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意识与五十一心所法相应: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十一善;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十一色法。意识心的现起有三步,第一步为率尔初心,第二步为寻求心,第三步为决定心。意识于五无心位(昏迷闷绝、睡眠无梦、无想定、灭尽定、正死位)消失而不现。意识是生灭法,如果把意识心当作真我,这种错误的见解就是我见。意根又称末那识,祂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哑羊僧则是指愚痴、鲁钝,不能够分辨有无违犯杀、盗、淫、妄等根本罪,对于微小罪及忿、恨、覆、谄等小随烦恼不能发露忏悔,也不知依止善知识而安住,不知道要时常亲近多闻聪明的善知识,去恭敬请问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如何作是有罪?如何是无罪?不能够决断善恶默然无语,犹如白羊都要被杀了也不能作一声一样,因而就被称为哑羊僧,当然这也是包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哑羊僧则是指愚痴、鲁钝,不能够分辨有无违犯杀、盗、淫、妄等根本罪,对于微小罪及忿、恨、覆、谄等小随烦恼不能发露忏悔,也不知依止善知识而安住,不知道要时常亲近多闻聪明的善知识,去恭敬请问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如何作是有罪?如何是无罪?不能够决断善恶默然无语,犹如白羊都要被杀了也不能作一声一样,因而就被称为哑羊僧,当然这也是包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六、分别依缘:眼识只能分别青黄赤白等显色功能,若没有意识的功能差别──归纳、分析、整理,如何能够了知色尘之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之种种差别?又如何能够随着意识而与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相应?因此眼识现起时,一定会有意识同时现行分别。七、染净依缘:如果没有意根末那对法尘之警觉,又如何能够了知法尘的变动?又如何因为末那想了知法尘境之变动,而叫意识去清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六、分别依缘:眼识只能分别青黄赤白等显色功能,若没有意识的功能差别──归纳、分析、整理,如何能够了知色尘之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之种种差别?又如何能够随着意识而与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相应?因此眼识现起时,一定会有意识同时现行分别。七、染净依缘:如果没有意根末那对法尘之警觉,又如何能够了知法尘的变动?又如何因为末那想了知法尘境之变动,而叫意识去清 | 三摩地 2018-07-21 |
|
随烦恼染难解难了。唯佛世尊为眼为智为法根本为尊为导。为正法依。如实知见尔时世尊叹胜鬘夫人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性清净心随烦恼染。难可了知。复次胜鬘。有二种法难可了知。何等为二。谓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由信能解。No.353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T12,p0222b自性清净章第十三世尊。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何以故?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由有烦恼,有随染心,随烦恼染,难解难了;唯佛世尊为眼、为智、为法根本、为尊、为导、为依,如实知见。《大乘密严经》卷中阿赖耶建立品第六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識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随烦恼所染污时。诸无功用作意。及心任运转中所有作意。是名舍相。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知法知义。云何知法。云何知义。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彼诸菩萨。由五种相了知于法。一者知名。二者知句。三者知文。四者知别。五者知总。云何为名。谓于一切染净法中。所立自性想假施设。云何为句。谓即于彼名聚集中。能随宣说诸染净义依持建立。云何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除了六个根本烦恼以外,其余的二十个随烦恼,都与意识心相应,所以说这些心所有法,包括后面的二十个随烦恼,加上不定的睡眠、寻、伺等四个法,总共有五十一个心所有法,这些心所有法是和八识心王相应的,所以叫作与此相应故。因为八识心王有这些心所有法,配合过去世的无明,以及这一世父母和四大元素的助缘,所以就有了五胜义根大脑,也有了十一种色法的出现。包括修定以后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谓随烦恼的意思是说,随着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就叫作随烦恼。所谓随有三种意思:第一是自类俱起,第二是遍不善性,第三是遍诸染心。随烦恼心所共有二十个,可分为小随、中随和大随烦恼等三种;小随烦恼有十个,中随烦恼有两个,大随烦恼有八个。然而什么叫作小随烦恼呢?所谓小随烦恼是说,其发生作用范围最小,而行相粗勐,于不善心中各别生起者,称为小随烦恼。小随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1 |
|
心所有法(与此相应故)包含:遍行(触、作意、受、想、思)、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贪、瞋、痴(无明)、慢、疑、恶见(不正见))、随烦恼(忿、恨、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第三位是色法,由八识心王和51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由有烦恼、有随染心,随烦恼染,难解难了;唯佛世尊为眼、为智、为法根本、为尊、为导、为正法依,如实知见。」】《大乘入楞伽经》云:【「自慧分别苦乐受者,或得灭定、或得四禅,或复善入诸谛解脱,便妄生于得解脱想,而实未舍未转如来藏中藏识之名。若无藏识,七识则灭,何以故?因彼及所缘而得生故;然非一切外道二乘诸修行者所知境界,以彼惟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们应该善用意根的特性来修行,从所谓的「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观之,意根所相应的十八个心所法里,有十二个是烦恼相随,而五遍行是中性的,它随烦恼之有无而转易,而意识的别境慧则是令其转易的主要关键,而意根也唯独与意识五别境里的慧心所相应。由此可知,当思心所流露出来的意行是染污的、是有漏的,甚至于进而发展成身行或口行时,意识这个参谋长就扮演着非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四丶受想行蕴依阿赖耶识而有:以人间法界而言,由於阿赖耶识出生了意根及五色根,所以出生了七转识;八识心王具足时,则有八识心王之心所法各各运行不断,则色蕴丶识蕴自性具足现行,方有五受丶三受等受蕴现行;受蕴现行後,则有了知六尘诸法之想蕴现行(想阴即是了知性丶知觉性);由有行蕴现行故,则有种种的观察丶思惟丶分别丶取舍…等,则根本烦恼与种种随烦恼&helli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或者有一些菩萨,他深深感受到自心当中,存在着贪、瞋、痴、嫉妒等等的根本烦恼或者是随烦恼,将来一定难免会去造作恶业而轮转恶道;所以为了想要去除自心烦恼,将它转化清净,以免落到不好的果报当中,所以他就发起了菩提心。或者有一些菩萨,是因为看到了一些外道修学仙道或者神道,而产生了五种的神通、或者可以延年益寿,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无法出离生死轮回!他为了想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或者有一些菩萨,他深深感受到自心当中,存在着贪、瞋、痴、嫉妒等等的根本烦恼或者是随烦恼,将来一定难免会去造作恶业而轮转恶道;所以为了想要去除自心烦恼,将它转化清净,以免落到不好的果报当中,所以他就发起了菩提心。或者有一些菩萨,是因为看到了一些外道修学仙道或者神道,而产生了五种的神通、或者可以延年益寿,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无法出离生死轮回!他为了想要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