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确实很难得,然今就要被张晋荣先生的错误邪见所耽误,能确认这一点的所有人都会设法加以制止,否则还能说是菩萨吗?当然张晋荣先生也可以主张平实及诸同修的法义有错,然而平实帮助大家所证悟的第八识真如有错误吗?若仍然认为有错误,是否可以请张先生以三自性、三受、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十(或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善恶无记性、有漏无漏性、有为无为性等来加以 | admin 2021-02-02 |
|
无惭与无愧是百法明门五十一心所法中的随烦恼,是学人修道过程中,要断除的随烦恼。假使肯承认作错事,并且愿意改正,公开声明之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叫作有惭有愧;有惭与有愧是百法明门五十一心所法中的善心所。《增一阿含经》卷9,佛告诸比丘:【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意思是说,有两个妙法能帮助世间人。哪两个妙法呢?就是有惭与有愧。忏 | admin 2020-08-28 |
|
空如来藏意思是说,如来藏自住境界中空无一法可得:没有六根、六尘、六识,没有色受想行识,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二十个随烦恼,「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究竟没有任何一法可得,本来就是不生不死的涅盘境界。空如来藏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境界,这才是真悟菩萨们的因地觉心;以这个因地觉心来进修,求将来佛地果位的「空如来藏」境界,才能与将来果位的「空如来藏」常住名目相符 | admin 2020-06-16 |
|
既胜解已,于法坚持,则于一切烦恼、随烦恼而得解脱。当于是时,如来.应.正等觉于其世间而得其数,是能作于如来佛事。尔时世尊说伽他曰:如彼莲花可厌恶,并其胎叶及须蕊;譬如天眼而观见,是如来藏无所染。若能除去萎花叶,于中即见如来身;复不被诸烦恼染,则于世间成正觉。今我悉见诸有情,内有如来微妙体;除彼千俱胝烦恼,令厌恶如萎莲花。我为彼等而除遣,我智者常说妙 | admin 2020-06-14 |
|
」理障就是不明真如佛性,又名所知障,就是无始无明,事障是指烦恼障,被根本烦恼及各种随烦恼所障碍,不能取证涅盘。事障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除了《楞严经、圆觉经》说「理」是真如佛性,「理」是顿悟以外,《楞伽经》等其它诸经也是讲「理」代表真如佛性。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 | admin 2020-06-08 |
|
(《大般涅槃经》卷11)可以说,唯识五位百法五十一心所法中的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根本烦恼,以及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二十随烦恼,以及悔(或者称为恶作)、睡眠、寻、伺等四不定法,都是属于烦恼障所摄。因为不能弃舍三界境界,当然就有一个三界中的我存在;有我,就有了对境界 | admin 2020-06-08 |
|
”(《文殊师利问经》卷2)窥基大师也这样子解说:“除五见外,所余一切烦恼、随烦恼,皆烦恼浊体。”(《妙法莲华经玄赞》卷4)意思就是说:在五利使所说的五个恶见之外,一切的根本烦恼当中的其它的五种烦恼,还有二十种的随烦恼,这合起来都是烦恼浊的内涵。如果以唯识五位百法中五十一心所法来说,就是除了这个恶见以外,其它的五个根本烦恼,还有二十个随 | admin 2020-06-08 |
|
而哑羊僧则是指愚痴、鲁钝,不能够分辨有无违犯杀、盗、淫、妄等根本罪,对于微小罪及忿、恨、覆、谄等小随烦恼不能发露忏悔,也不知依止善知识而安住,不知道要时常亲近多闻聪明的善知识,去恭敬请问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如何作是有罪?如何是无罪?不能够决断善恶默然无语,犹如白羊都要被杀了也不能作一声一样,因而就被称为哑羊僧,当然这也是包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都 | admin 2020-06-08 |
|
而这五种修所断烦恼之中尚有随烦恼。根本烦恼与随烦恼都断尽后,人我执的烦恼就断尽了,一念无明也就断尽。声闻人断尽一念无明后就取涅盘,非声闻种性之菩萨断尽一念无明后不取涅盘,他进入菩萨阿罗汉位或第八地。仍不是佛,仍在修道位中。从此开始修断尘沙惑(即无始无明之过恒沙数修道所断上烦恼),尘沙无明断尽,便断法执,到此才算把无始无明断尽无余,金刚喻定现前,「金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说,在人间必定八识心王具足,若无八识心王具足及运作,五遍行心所有法不能在人间生活存在及运作;若无五遍行,则五别境心所有法亦无法生起及运作;若无五别境心所有法,则不能了知一切法;若不能了知一切诸法,则善十一、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不定四等四十一心所有法,也不可能现行及存在;若无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有法等二位诸法和合运作,则无色十一可以让行者现 | admin 2020-06-08 |
|
(《大般涅槃经》卷11)可以说,唯识五位百法五十一心所法中的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根本烦恼,以及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二十随烦恼,以及悔(或者称为恶作)、睡眠、寻、伺等四不定法,都是属于烦恼障所摄。因为不能弃舍三界境界,当然就有一个三界中的我存在;有我,就有了对境界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随烦恼的意思是说,随着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就叫作随烦恼。所谓随有三种意思:第一是自类俱起,第二是遍不善性,第三是遍诸染心。随烦恼心所共有二十个,可分为小随、中随和大随烦恼等三种;小随烦恼有十个,中随烦恼有两个,大随烦恼有八个。然而什么叫作小随烦恼呢?所谓小随烦恼是说,其发生作用范围最小,而行相粗勐,于不善心中各别生起者,称为小随烦恼。小随烦恼 | admin 2020-06-08 |
|
六、分别依缘:眼识只能分别青黄赤白等显色功能,若没有意识的功能差别──归纳、分析、整理,如何能够了知色尘之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之种种差别?又如何能够随着意识而与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相应?因此眼识现起时,一定会有意识同时现行分别。七、染净依缘:如果没有意根末那对法尘之警觉,又如何能够了知法尘的变动?又如何因为末那想了知法尘境之变动,而叫意识去清 | admin 2020-06-08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admin 2020-06-08 |
|
」理障就是不明真如佛性,又名所知障,就是无始无明,事障是指烦恼障,被根本烦恼及各种随烦恼所障碍,不能取证涅盘。事障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除了《楞严经、圆觉经》说「理」是真如佛性,「理」是顿悟以外,《楞伽经》等其它诸经也是讲「理」代表真如佛性。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 | admin 2020-06-08 |
|
」理障就是不明真如佛性,又名所知障,就是无始无明,事障是指烦恼障,被根本烦恼及各种随烦恼所障碍,不能取证涅盘。事障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除了《楞严经、圆觉经》说「理」是真如佛性,「理」是顿悟以外,《楞伽经》等其它诸经也是讲「理」代表真如佛性。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 | admin 2020-06-08 |
|
那到这个阶段,在进一步降伏两种,就是对五尘境的攀援、以及贪、瞋等各种随烦恼的现行。这两个部分再加以降伏,而且妄念来也可以不受影响地令心常住于忆佛净念,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有二:专注一趣、等持。在第二个阶段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接下来只要再加以精进,无间无缺地继续锻炼。当可以做到不念而念时,也就是不须提念而忆佛念自然都在,这时候无相念佛算是已经锻 | 三摩地 2020-04-12 |
|
烦恼如果概要地说有贪、瞋、痴三种,详细一点有六根本烦恼、二十种随烦恼,或者分为一百二十八种三界烦恼,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因为众生之烦恼各不相同,因此相应的修学法门也因此而有差异。而因为杂烦恼的因缘,就会造作种种杂业,因此有时行善、有时行恶;善多恶少就生到欲界天享福,恶多善少就下堕三恶道中受苦,极恶之人就下堕地狱受无间之苦;因此说杂业因缘受于杂有,杂有 | admin 2020-02-21 |
|
既然出生在世间中,孝养父母、供养师长,这都是作人子的、作人弟子的所应尽的种种本分;乃至于修止观、读诵经典、思惟经典;乃至于修证,证得这第一义谛,离开贪瞋痴种种诸法,离开性障一切诸烦恼;乃至随烦恼中一一能够消灭,这都是为菩提而能精进勤行,这样才是究竟的般若波罗蜜。而菩萨于过程中就会去想,我如果今天休息一下,那会导致于什么样呢?菩萨经过思惟以后,知道因 | admin 2020-02-21 |
|
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瞋的缘故所引生。所谓瞋,就是瞋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现出忿怒的表情,五官肢体也显现出不自然的样子,譬如面红耳赤、青筋外露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