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他们的世界会员大会里,我曾负责会议的英文直译工作,也参与了许多佛光青年的活动,不过这些对我除性障以及法义上的进步丝毫没有帮助。花了很多时间在道场作义工,可是好像都是世间法上的攀缘。记得有一位佛光山的师父曾经告诉我“禅”的定义,“所谓禅,就是保持一颗欢喜心、善良的心、正面的心。”如今只希望佛光山的师父们和正法的因缘早日成熟,未来 admin

2019-09-02

“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是进入初地的三个条件之一,故说初地菩萨已永伏性障如慧解脱的阿罗汉;所以初地即有能力断除性障而除尽思惑,但都只是方便降伏而不断除之,所以初地有能力断尽思惑而在舍寿时取证无余涅槃,故不应改为有余涅槃。但菩萨修行不仅止于如阿罗汉修证解脱道之只断烦恼现行,还要断尽烦恼之随眠种子;更主要是在修学佛菩提道,求证大菩提果,故在世时不 admin

2019-06-19

今过一年,再梓行第四辑于人间,藉以彰显如来遗法迄今依然可证,非属玄谈或思想而已,盼得鼓舞佛门清净守戒、修福、除性障、勤修正知见、已修定力之佛子们,因此发起效法贤圣之心,同以荷担如来家业为己任,进而求证此识如来藏,冀能与平实一同复兴久已衰落之中国佛教,诚乃报佛恩、国恩、父母恩、众生恩之大行也。 若是身穿僧衣而暗中修习双身法,已丧失戒体而不只是佛门 admin

2019-03-04

如是尽力行已,然后始能无愧於心,然后始能舍寿时坦然面对世尊,岂以贪生畏死之心而可自居菩萨位?岂以乡愿之行而可自言菩萨行?岂以和稀泥之不直心而可谓为菩萨心?岂以坐视无辜众生被表相大师误导而故作人情者可以将来坦然面圣?无是理也![18]诸方大师悉以粗浅之表相佛法作为真实佛法,每多教示众生:“修除贪瞋,伏除性障,即是佛法正修。”初不曾言解脱之道与佛 admin

2018-12-27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admin

2018-08-07

这个“你”的自性并没有证自证分的功德,所以这个“你”无法在眠梦中来反观自己正在睡觉、无法了知自己在眠梦中的存在,也无法了知种种法,因为这个“你”的了别慧很差,得要靠见闻觉知的六识心起来帮忙,然后和合运作之后才能够了知万法,才能够了知自己确实是继续存在的;那么这样的七个识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面去攀缘,攀缘的结果就会有喜欢 admin

2018-08-04

祈愿天下四众佛子,皆得消除性障,悉具正见;现前当来,得证无生。------末学正藏顶礼 (原标题:如来藏在吾人身中) 三摩地

2018-08-01

而应该广为布施,而且要平等心;如果能常常透过布施,累积福德及修除性障,便能有机会值遇大善知识修学,实证解脱与证悟菩提。(原标题: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三摩地

2018-07-23

事相上的福德就是布施和护持正法,心地上的福德就是定力和除性障;所以《大般若经》中说菩萨要调柔又聪慧,加上勇猛护持正法,如此才能不退转。佛陀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600中开示说:「善勇猛!若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受持一句,尚获无量无边功德,况有于此大般若经,能具受持、转读、书写、供养、流布、广为他说,彼所获福不可思议!善勇猛!唯性调柔极聪慧者,乃能 三摩地

2018-07-23

其目的一方面在修除性障,减少执着,一方面累积福德,再一方面就是增强定力及摄取般若知见。待定力、知见具足,便知转折和方向,层层转折升进后,禅的实证就出现了。不知道的人认为这个禅应该是很妙、很玄,亲证之后,就知其实祂平实得很,一点儿玄、一点儿妙都没有,但祂在平实之中却处处显着大用。我们可以这样说,禅宗参禅的过程,就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但这个 三摩地

2018-07-23

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佛.南无大乘胜义僧.南无究竟第一义.正觉总持咒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浅化亦是佛教之一大隐忧,此谓诸方大师悉以粗浅之表相佛法作为真实佛法,每多教示众生:修除贪嗔,伏除性障,即是佛法正修。初不曾言解脱之道与佛菩提道,绝不教人断除我见与我执之。或如圣严法师之教人放下一切,而不肯放下觉知心自我,唯求觉知心之无念离念境界,以此为禅宗之开悟境界,以此为禅宗佛法之正修行。或者教人放下自我、消融自我,而却教人保持无念之意识觉知 三摩地

2018-07-23

在福德善根具足的佛,来到了佛教正觉同修会,他在来同修会当中,学习一位菩萨所应该具有四方面的修行:定力、慧力、福德、除性障,也就是正觉同修会教导佛,以无相唸佛为功夫法门,为最初的行门,渐次地修习人天乘的福德、功德,藉由对于五蕴、对于十八界的观行,也就是对于色、识、受、想、行蕴,以及十八界自己亲身的观察,在身、口、意当中,然后在六住位的时候,能够证得断 三摩地

2018-07-23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迴向位到十迴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三摩地

2018-07-23

这四个条件就是福德、智慧、定力以及除性障。这四件事情就如同一把椅子的四支脚,一定要齐头并进;哪一支脚长一些或短一些,这一把椅子都会摇晃不稳,我们一坐上去就会摔下来。学佛要进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福德」,而且是必须要在正确的佛法、在之中所培植的福德。佛法当中每一个阶位的修行,它都必须要具有相对应的福德,差一点点都不行。学佛久了以后就会发现,福德其实是 三摩地

2018-07-23

为求开悟明心之学人当努力修集三福德:一者布施,二者修定,三者修除性障。若能具足如是三种福德,不问修道时劫远近,皆成久学菩萨,能超越众人。菩萨道的成就,是以福德为基础,始于十信位之广修外门六度万行,或三贤位之内门六度万行,或初地乃至十地菩萨之十度万行,都是以布施为首。依次解说三福德如下:一者、布施无贪之心名之为施,因于布施破烦恼闇──悭贪、嫉妒、瞋恚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三乘菩提的修证,不论是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或是佛菩提道的开悟明心、通达般若乃至入地后修学道种智、成就一切种智等,都是要有定力作为基础,而修证定力的前行方便,就是必须要从伏除性障、不贪五欲作起。世间人想要成就世间法的学业、事业,也是多分、少分必须要有相对的专注力才能成就,更何况是修证出世间的解脱道与世出世间的佛菩提道呢?所以菩萨也要舍离五欲而 三摩地

2018-07-23

除了布施、护持正法上的福德,还有修除性障,修除五盖也是福德;定力也是福德之一,称为定福。因此前五度都是福德的内容,有了福德才可能会实证般若,如果福德不够那就算悟了也很容易退转,道业无法增进。福德不够的话修道时就容易遇到许多遮障,像有的人要来讲堂上课会遭遇许多困难,或是要上禅三时就出意外或生重病等等。譬如一个人过去世如果跟很多众生结怨,那就可能被这些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这个明心就能让你永不入三恶道,如果很精进修除性障,一生可以证阿罗汉果;如果你有四禅八定的功夫,只要一个明心,当下你就可以成为俱解脱大阿罗汉;这样的功德,难道不够大吗?难道抵不过你为同修会主持一世的超度吗?所以说这个事情要让大家了解,一定要把自己的「我」这个中心的观念消除掉,不然无法发起圣性,就永远进不了初地。十行位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长养圣性,长养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4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