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来藏一词,出自佛经,在经论中,一义而多名:以识而言,有阿赖耶识(《华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丶异熟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瑜伽师地论》)丶无垢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方等大集经》)丶阿陀那识(《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丶藏识(《华严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丶《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楞伽经》)。以心而言,即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佛才要在二转法轮时明说有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不住心等心真实存在;乃至在三转法轮时明说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心存在,为菩萨们非常详细及深入地解说空性心的种种体性,以及祂共有几个心识,祂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让菩萨们可以亲证及体验;乃至最后,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由此可以证明:佛次第为佛弟子们说法,所以才会施设三转 | admin 2020-02-18 |
![]() |
前面有提过,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 | admin 2020-02-18 |
![]() |
阿赖耶识也能够变现意根出来,让意根能够时时作主、处处作主。当意根开始作主之后,却又把阿赖耶识据为己有,而说阿赖耶识的所有功德性都是意根祂自己的功德性,这就是唯识学中所说的意根恒内执阿赖耶识为我。这一句话,还没有破参的人就一定听不懂,只懂得字面上的意思,不懂真正的意思,但是破参的人一听就懂了。其实意根是附属于阿赖耶识的,只是因为阿赖耶识从来都不作主, | admin 2020-02-18 |
![]() |
真如无为是依附于阿赖耶识而说有一个真如无为,不能离开阿赖耶识而说有真如无为。虚空无为也是一样,这个真心的体性犹如虚空,非形非色,这就是虚空无为。一般人常常会误会虚空无为,说是因为虚空中没有任何一法,不起作用,所以是无为,这是误会了虚空无为。真正虚空无为所指的是这个阿赖耶识如来藏祂的体性犹如虚空,无形无色。那不动无为又是什么呢?不动无为是在讲禅定中第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有人找到了一个心,说他找到了真如阿赖耶识,那你可以问他:你找到的这个心,跟五遍行相应的时候,有没有遍一切时都不间断?如果他回答是:睡着无梦的时候就不跟五遍行相应了。那他所找到的就不是真如阿赖耶识。同样的,你也可以问他:有没有在遍一切界里面相应?在六根界有没有相应?在六尘界里面有没有相应?在六识界里面有没有相应?如果没有,那就不是真正的开悟了,不 | admin 2020-02-18 |
![]() |
这些无为法都是依附于阿赖耶识----如来藏----的涅槃性而建立的。一般人都有一个观念,就是要断尽烦恼之后才能修得涅槃,但是这是从二乘菩提来说的;从法界实相来说,其实涅槃并不是修来的,但也不是不修而能得。这个的说明,要先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谈起,有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亲证,才能了解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最后才能了解佛地的无住处涅槃,然后才能了解:这四种涅槃 | admin 2020-02-18 |
![]() |
接着说第二种缘起,赖耶缘起,是说众生所造一切善恶业,以及所熏习的一切善染法,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不论是什么法,都落在阿赖耶识之中所集藏,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以及八识心王的一一种子,及众生因不明实相、不知解脱,而熏习种种外道邪见和我见、我执所成的无明,都集藏在阿赖耶识中,就有了三界的生死轮回。然后在三界生死轮回之中,往世所造业种以及所熏无漏法种就会 | admin 2020-02-18 |
![]() |
为什么阿赖耶识会有本来存在的涅槃性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就要说到阿赖耶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先说本来性;阿赖耶识的本来性,祂不是父母生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佛菩萨所给的,而是每一个有情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的;祂不是后来才出生的,所以说涅槃境界不是有生之法。有生的东西将来一定会灭掉,没有生就没有灭;因为祂本来就无生,所以祂不灭,这叫作本来性, | admin 2020-02-18 |
![]() |
这个颂中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是在讲欲界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但是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却又归结于第八识如来藏,或称阿赖耶识,因为前面七个识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出生的。我们所有的一切法所能运用的、每天都在受用领纳的一切法,统统是由这八识心王辗转而出生的。八识心王在一切法中最殊胜,所以称之为一切最胜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七识的意根末那识,是由阿赖耶识所出生的 | admin 2020-02-18 |
![]() |
然而,如来藏真的没有见分吗?如来藏假使真的没有见分,也就是说如来藏如果真的没有了知的功能,那又怎能叫作识呢?又怎能叫作第八识或阿赖耶识呢?识就是了别,就是见分,所以如来藏一定是有见分的,一定是能了别某一些法,不是七识心所能了知的,所以才会被称为心,才会被称为阿赖耶识、异熟识、阿陀那识。识就是能够了知、了别的意思,那么第八识一定是在某个层次中也有了别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识阴----识的出生基本条件是眼、耳、鼻、舌、身、意处没有坏,是正常的,外法处现前,生六识的作意现起,则六识得生;而意识是从阿赖耶识种子现行所生,依于意根为等无间缘,缘一切共不共法为境界,以了别为性,所以识就是了别的意思;凡是出生以后的目的是为了别六尘的心,就是识阴所摄的心,因为识阴等六识是为了分别六尘诸法而出生的。若是胜义根已经毁坏,就无法接触 | admin 2020-02-18 |
![]() |
至于具有五遍行心所有法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由于没有别境心所有法的关系,所以不触知六尘境,不在六尘境起作意,不领受六尘境,不取六尘境中离语言文字的妄念相,不了知六尘境界中的离言说相,也不太于六尘境中自知有我而起作主的心行;因此佛地前第八识的心行,不在六尘当中来了知。也就是说,这个第八识对六尘、对诸法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祂没有无明可说,也没有灭 | admin 2020-02-18 |
![]() |
而名色皆必须缘另一个识,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才能于三界六道中现行运作,并不是本来自在之法,都不是可以独自存在不坏之法,都是所生之法。因此,佛陀于阿含诸经中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名色之名中既然已经有六识以及意根总共七个识,而名与色身又同缘另一个识,那么这个所缘之识,当然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二)》<第012集《广论 | admin 2020-02-18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admin 2020-02-18 |
![]() |
从这个单元开始,我们将以世亲菩萨所写的《大乘百法明门论》中的偈,来说明为什么第八阿赖耶识是一切法的根本,也就是要阐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偈是如何说的,偈曰: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大乘百法明门论》)这首偈的意思概要的说,是指三界中的一切有漏法以及一切无漏有为法,都因八识心 | admin 2020-02-18 |
![]() |
然而这善十一法是不是遍一切性、遍一切时、遍一切识呢?是不是遍行于三界九地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个第八阿赖耶识的体性,祂是离见闻觉知,由于离见闻觉知,所以没有五别境心所法,因此就不会与善十一相应。而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俱有依,此心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的指挥六识心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是恒审思量的心,因此不会与欲、胜解、念、定相应;祂虽然可以触法尘,而 | admin 2020-02-18 |
![]() |
什么叫作无始无明呢?无始无明的意思是说,众生不明白真如实相,不明白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法演变的过程;以及不明白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等,这就称为无始无明。这种无始无明无量劫以来不与众生心相应;一直要到菩萨明心以后,才会第一次与无始无明相应,但仍然还没有办法断尽;一直要到佛地断尽变易生死时,才能断尽无始无明;所以才会说心不相 | admin 2020-02-18 |
![]() |
这五根由阿赖耶识藉意根、无明及父母四大为缘而变生,是阿赖耶之所缘境;阿赖耶识依这五根缘外五尘,变现出内相分五尘,为意根所触。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 | admin 2020-02-18 |
![]() |
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把世间林林总总、不可计数的事物,分类归纳为五位百法,来统摄宇宙间的一切万法;而这五位百法是以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以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以十一色法为识之所变,以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为识之分位,由这四大类、总共九十四法和合运作,方能显示阿赖耶识自体之真如性。而这个真如性乃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法,不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法,更不是阿赖耶识所依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