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生出。由于十八界的法都是虚妄性,所以称为空相。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是无常、空而产生无我的智慧,由此断我见我执成阿罗汉的。十八界法是佛法的基础,佛子只有明了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才能发起大心去寻觅那常、乐、我、净的真我——真如佛性。 | admin 2020-06-08 |
|
有人是努力修行而把六度万行确实加以实行,可是实行的过程中,由于证与不证而有差别;在般若的亲证上面无法确实取证,就是有修而无证,就入不了七住位,最多仍只是信不退的贤人而已,仍无法如实的安住——不能起忍——不能证得阿赖耶识,也不能生起本来无生之忍,还是属于信不退的贤人而已。第七住位的菩萨们都能认定阿赖耶识是常住法,不会再有怀疑、有所 | admin 2020-06-08 |
|
有人是努力修行而把六度万行确实加以实行,可是实行的过程中,由于证与不证而有差别;在般若的亲证上面无法确实取证,就是有修而无证,就入不了七住位,最多仍只是信不退的贤人而已,仍无法如实的安住——不能起忍——不能证得阿赖耶识,也不能生起本来无生之忍,还是属于信不退的贤人而已。 | admin 2020-06-08 |
|
十八界当中只有一个意根是可以去到未来世的,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这个意根却又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我们的第八识所生出的,所以在《阿含经》里面,佛说这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佛说这是涅盘的本际。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阶段的菩萨,已经能够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虽常恒、不断、不坏,但是在不生灭心体中,却有生灭相存在,恒时流注一切种子,而出生意根与六识心等生灭法之现行运作;六识心等种子流注生灭法,与不生灭之第八识本觉心体和合运转,名为阿赖耶识。因此说,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之七住位菩萨,已证如来藏而入理般若,能离断常、生灭二边邪见,能为众生宣说般若空理,能度众生证得般若空 | admin 2020-06-08 |
|
执受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惑种就是烦恼障的种子,会系缚二乘人;对一切种的不究竟了知,就是所知障,会系缚菩萨;所知障,不障碍二乘人的解脱,所以得除掉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才是能称为真正出三界的解脱。在《楞伽经》中,佛陀开示: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 | admin 2020-06-08 |
|
此诸大师过在不明二乘无我空相、不明真如阿赖耶识,错认空明觉知之意识心为真如,又复未曾眼见佛性,不明真如佛性之实相,误认空明觉知心中无妄想妄念即是涅槃,教人舍报时以此心住于无妄想妄念之中,名为入无余涅槃;误以为如此即可不再受生,以此名为无生。而不知真如本来已在,本来无生;真如之本来无生,非由空明觉知心修除妄想而成,乃是空明觉知之心断除三界贪着、了知自 | admin 2020-06-08 |
|
此诸大师过在不明二乘无我空相、不明真如阿赖耶识,错认空明觉知之意识心为真如,又复未曾眼见佛性,不明真如佛性之实相,误认空明觉知心中无妄想妄念即是涅槃,教人舍报时以此心住于无妄想妄念之中,名为入无余涅槃;误以为如此即可不再受生,以此名为无生。而不知真如本来已在,本来无生;真如之本来无生,非由空明觉知心修除妄想而成,乃是空明觉知之心断除三界贪着、了知自 | admin 2020-06-08 |
|
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把世间林林总总、不可计数的事物,分类归纳为五位百法,来统摄宇宙间的一切万法;而这五位百法是以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以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以十一色法为识之所变,以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为识之分位,由这四大类、总共九十四法和合运作,方能显示阿赖耶识自体之真如性。而这个真如性乃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法,不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法,更不是阿赖耶识所依 | admin 2020-06-08 |
|
此空性实相心,有时称为如来藏,有时称为阿赖耶识,有时称为真如,有时称为实际,有时称为法身,有时称为心,有时称为空性,虽有林林总总的称谓,无不是同体异名的第八识心体。而这个具有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心,能借着自身所生的阴界入及靠着种种缘而生起一切法,为吾人所受用。然在有情受用境界时,如来藏自身却不在六尘境上起分别,也不在六尘境上做主,不受用六尘境界,而配合 | admin 2020-06-08 |
|
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人,悉皆不知不解七住菩萨所悟真如阿赖耶识故,说为法身;此名依一心三身,说佛有三种。复依藏通别圆四教判果,说有四种佛:三 | admin 2020-06-08 |
|
真如法身与三大无量数劫前之阿赖耶识非一非异。因地阿赖耶识修除执藏三界有漏法种之执藏性已,舍阿赖耶名;复修除变易生死之种子流注,断尽尘沙惑已,复舍庵摩罗名,无有异熟,方名真如。一体三名,随于修证层次差别而分别安立,实唯一心,非谓有三;故云现今异生凡夫身中之阿赖耶识,与未来三无量数劫后之真如非一非异;依佛三身,说佛有三种:谓应化身、庄严报身、真如法身。 | admin 2020-06-08 |
|
如来藏一词,出自佛经,在经论中,一义而多名:以识而言,有阿赖耶识(《华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丶异熟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瑜伽师地论》)丶无垢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方等大集经》)丶阿陀那识(《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丶藏识(《华严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丶《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楞伽经》)。以心而言,即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 admin 2020-06-08 |
|
且说世俗谛之二乘菩提,以大乘胜义谛为理体,然而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由于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故,才能有三界众生之蕴处界,由于有三界有情之蕴处界,方能有世俗谛,才能够去亲证、才能够成就解脱果。若无胜义谛如来藏,尚且不可能有蕴处界,何况能修证解脱果呢、何况能有世俗谛呢。所以说世俗谛是以胜义谛为体,也因为有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有大乘菩提,才能有胜义谛。为 | admin 2020-06-08 |
|
94为何会感生各种异熟果报呢?三世因果又如何在异熟果报中具体实现呢?其因在于各个众生都有的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此识含藏着众生无始以来所熏习的善、恶、有漏、无漏的一切业种,过去所造的善业、恶业与无记业习气能影响业种的流注而不断现行。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 | admin 2020-06-08 |
|
众生由七转识透过身口意的造业,就有习气之产生;习气是烦恼种子,储存于阿赖耶识中。种子在阿赖耶识中不停的流注,而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及阿赖耶这八识心王中,各自的种子都是不断流注的;而同类种子前后相续不断,八识识种也都是如此无间的等流,因而有了世间的「显境名言」,因而成就了世间法的种种果报,故名等流果。等流果必须有异熟生(异熟果报出生),才有等 | admin 2020-06-08 |
|
内相分是说五扶尘根触外五尘后,由阿赖耶识在五胜义根处,变现与外相分境一模一样之似色非色境,称为内相分。六根触此内相分境而生六识,至于外相分是指器世间,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世界、山河大地、花草林木、地水火风以及有情身。外相分中的人身,是由有情各自的阿赖耶识藉父精母血、四大、业种之缘而变生的正报;而山河大地……等器世间之依报,则是由共业有情阿赖 | admin 2020-06-08 |
|
由是缘故,说法界之实相,即是众生本具之自心如来藏—凡夫位中名之为阿赖耶识。《大乘无我观》一切种智是讲我们的第八识里面,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种子又名为界,又名功能差别。了知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就称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的时候,就称为道种智,也就是地上菩萨的无生法忍般若智慧。《心经密意》一切种智就是真心所含藏的,总共八个识的一切 | admin 2020-06-08 |
|
心生灭门者,始从七转识之染净熏习作用,进言法界实相理体之阿赖耶识,明言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乃是七转识之根源,名为如来藏。又倡言一心唯通八识心王之说,谓若主张众生皆唯有一心者,则此一心唯可说为阿赖耶识,将七转识悉皆纳入阿赖耶识一心之中。又言阿赖耶识一名者函盖第八识如来藏与七转识,将此不生灭之第八识如来藏与其所生之七转识合为一心,即名之为阿赖耶识。是故自古 | admin 2020-06-08 |
|
声闻人是从断我见的基础上面来修中观的,证悟的菩萨们,却不是从断我见上面来修中观的;南传佛法的声闻人,他们的二乘菩提观行的本质,是断灭见的修法,因为他是现观十八界、五阴、十二处、六入悉皆虚妄的,所以是完全无我性的;但是因为他们信受佛语开示,相信无余依涅槃中完全无我而有本际不灭,信受佛语而知道其中有阿赖耶识不灭,所以他知道涅槃不会落于断灭一边,如是即为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