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上面这段地藏王菩萨的开示很清楚地说明了,菩萨道的修行从最初一开始,就一定要依止不生不灭、自性清净的诸法实相——如来藏阿赖耶识作为根本;如果离开了这个真实根本的话,就连菩萨道最初的十信位都没有办法满足,更别说是要成就菩萨种性了;至于成就佛道,那就更难以指望了。-----《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2集菩萨正行的基础—-依止如来藏一实境界> 三摩地

2018-07-21

善知识都没有说过你明白真心时,真心究竟是哪个心呢?就是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善知识从来没有这么说过,所以大家一天到晚参禅,说要明心、要明心,可是都找不到一个方向。有人错把色阴当作如来藏、有人错把识阴当作如来藏、有人错把受想行阴当作如来藏,然后就自以为开悟了。总之,什么样的错悟都有,说之不尽,但始终离不开五阴,都往妄心的方向一直钻进去。从妄心的方向直 三摩地

2018-07-21

也要教导修学者第一义的知见:如来藏即是第八阿赖耶识,祂是根本识,无前六识见闻觉知心之知觉性、分别性,亦无第七末那识之思量作主性。但祂有本觉性,能了知众生心行,能知器世间、有根身、诸种子等法。阿赖耶识虽因七转识的染污熏习,出生有漏三界、六道、五阴万法,使有情漂溺其中,轮回流转不息;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空寂,不与我见、我执、法执相应,自性清净犹如虚 三摩地

2018-07-21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復次大慧!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不覺識藏(即藏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故,起常見(以五蕴十八界为常为我为作者为实际为)。」No.670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T16,p0512b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即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执藏性即阿赖耶性)。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外道不悟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经典里面到底有没有说到真心,我们举出了经典的一段话来作说明:经典里面说“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切的众生都有一个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是本来就存在的,也就是一切众生本来都有一个阿赖耶识,而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识;接下来说“圆满清净”,也就是说这个阿赖耶 三摩地

2018-07-21

在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你就不会再轮转生死,也不会退转了!永远不会再去怀疑说:[这个可能不是如来藏,离念灵知应该才是如来藏。]我们会中以前三批退转的人,都是我不好:先没有断除他们的我见就直接明示如来藏,所以就会退回离念灵知意识心中。已经现观[知就是取],如此断了我见,接着帮你证得如来藏时,你就不会再退转了。这就是诸位所有亲教师爱护你们的地方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五阴世间及三界世间皆是生异住灭,成住坏空,念念不停,如梦如幻,暂时现有;唯有证得如来藏,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永无生灭,体性真实,非如虚空之常,亦非如色法之有、之无常,远离二边,不堕常见断见外道论中,永无生死,方能出离生死;上平居士、元音老人、徐恒志居士、一切藏密古今诸师,乃至四大名山诸师,皆认取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为真实心,或者认取觉知心之证自证分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意根也不能单独而存在,必须依阿赖耶识的运作才能有所作为。意根本身的了别性很差,没有前六识的配合,只能在法尘上作极简单粗糙的了别,不能作细分别,所以意根在接触到五尘的剧大变动而决定要加以详细了别时,就要促使阿赖耶识现起意识及前五识来帮忙,意根再依六识分别六尘的能力,才有办法在六尘中起种种的决定、作主等应变作为。意根如果没有前六识来帮忙,就无法很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这样的情况,在所有的人里面,还算是好报的;因为如果菩萨完全不理会者,则是因为其人的业力太重了,一切菩萨都不敢贸然干涉其人的阿鼻地狱业的因果,有诸通力者,一见即知,其后苦必生,是以咸皆撤手,然而诸等无知者,尚且以为不受报而自扬,将自恶之处不加隐讳,并且以之而续行诋毁,如是之者本同于凡夫,今以多生熏习,而能够获得殊胜因缘,并以此世间智慧而行猜测密意 三摩地

2018-07-21

若所悟之心,是于六尘能起欲者,不论所起之欲是善法欲、或是恶法欲,皆是意识觉知心也;譬如住于定境中时,起欲希望常住定中而不受干扰,即是欲心所也;或是起欲更求胜进之定境,亦是欲心所;定中之觉知心必定与欲心所相应,则知此定中之觉知心乃是意识心也,何以故?谓第七识末那识心,不与欲心所相应;第八阿赖耶识真心,亦不与欲心所相应故,则知此一能与欲心所相应之觉知心 三摩地

2018-07-21

故妄心就是七转识,真心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心妄心并行无碍,和合运作,如《入楞伽经》卷七载,佛告大慧: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真心),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妄心),(真心)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妄心)——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禅宗开悟所悟的心就是真心,参禅即是以自己的妄心寻找真心的过 三摩地

2018-07-21

这是从不同的层面来说不同名称的阿赖耶识。既然南传佛法的阿含经里面也说有此心,显然入了无余涅槃灭掉十八界以后不是断灭空,因为阿赖耶识如来藏不属于蕴处界所摄,所以无余涅槃面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改名异熟识)独存。菩萨证得如来藏,证明无余涅槃里面独存的是如来藏,就已经很清楚证知了,从此以后他看待涅槃时:涅槃与我五阴平等,与我十八界平等。一般人会说:“ 三摩地

2018-07-21

凡此三辈九品往生西方极乐国者,皆是承蒙阿弥陀佛之威德与本愿而得度之有情,依弥陀悲愿而得度之有情,自心种识│阿赖耶识│所持有之功德与智慧法种,在阿弥陀佛慈悲哀愍摄受下,安住于极乐国得能免于再轮回三界。在因缘成熟后,与诸不退菩萨、阿罗汉共同于佛前听经闻法、读经思惟、修习禅定、供养十方诸佛、广修福德,所作所为,无非趣向成佛之道。综观此九品往生者由下至上之 三摩地

2018-07-21

」再告诉他:「因为涅盘有本际--就是般若所说法界实相空性心阿赖耶识、如来藏,你入了涅盘,你断灭了,祂不断灭、祂不生不灭是中道,所以涅盘是中道。」你如是说,他虽然不信,也无法与你做任何反驳。所以说:一切法师居士讲缘起性空、无常空,统统不可以否定法界实相阿赖耶识这个中道心而单纯的说涅盘,否则就成为无因论。印顺法师和《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作者宗喀巴,都是这种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些人就是因为无智,所以错误连篇的理解佛经的法义,还要误导论坛学佛者,诽谤第一因阿赖耶识如来藏是神我外道,诽谤弘扬的善知识萧平实,阻止人们学习,知道这个罪业有多重吗?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成业论》,说明阿赖耶识的起源及名义。5.《大乘五蕴论》,解释五蕴。6.《释轨论》。7.《三自性论》,为近来发现之梵本,古代未汉译,或已失译。三、论书注释1.《摄大乘论释》,共有:陈真谛、隋代达磨笈多与行矩、唐玄奘等三个译本。2.《大乘庄严经论释》,注释《大乘庄严经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之外另一现存的重要著作之一,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众生)。3.《 三摩地

2018-07-21

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八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讲《法华经》之时,尚且还有五千声闻法中的增上慢人当场退席,当场对佛公然表示不信,何况是明心以后对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事实表示不信而退转,当然也是正常的。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没有一个有情的七转识是可以无取的,“如果想要证得无取的佛法真实境界,只有证知您的阿赖耶识一条路。”《大乘起信论》说明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为大乘修行的阶次,要入华严法界,亲证释迦牟尼佛常住于十方无量世界,必由此论为入法界之门也!“一心有二门: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还是一心,真妄和合。末法众生,多有未证悟者,不知不证,纯以文 三摩地

2018-07-21

于成就十回向位如梦现观后,发起十无尽愿、修习百法明门;复同时修集布施波罗蜜多,以法施为主,进而永远伏、除性障如阿罗汉,成就初地犹如镜像现观(现观一切六尘相,皆是如来藏阿赖耶识所出生之观行),便满足初地心。成就初地满地心后,复转入二地入地心中,广修二地菩萨诸善法、十善业道、严持戒行。又进修二地所应进修无生法忍(二地所应修证的一切种智),于因缘成熟时,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诸法实相讲的就是心真如,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当然祂还有种种的名,当亲证了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就是亲证真谛的入门了。对佛一切法根本的第八识究竟了知,对第八识一切种子能够具足现观、具足亲证,所以叫作具足真谛,这是在佛地才能够达到的境界。所以依佛具足了这二谛,所以称为正等正觉。只有真实觉了二谛,而且能够透彻源底了,才能称为正等正觉;二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