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此谓优婆塞、优婆夷归依三宝时,若欲超过表相归依,而入实义归依之列,则须能通般若真义;欲通般若真义,则须亲证法界之实相;所谓亲证法界之实相者,即是亲证万法根源之心体,即是阿赖耶识也!证得阿赖耶识心体者,即能现观所应转依之真如法性也;真如则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之「如所有性」也。上来所举般若所说归依者,即是此理。如是,亲证阿赖耶识心体者,现见阿赖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含藏识当然就是第八识,就是藏识;阿赖耶识这个藏识,清清楚楚地记载在《六祖坛经》当中。可是,菩萨们您去看看古今以来,特别是现代所谓的这些假名善知识他所解说的《六祖坛经》,他有把这个所谓的禅宗开悟明心、六祖所谓的自性清净心、不违于《胜鬘经》所说的自性清净心、不违于《华严经》所说的“五蕴悉从生”的这个真实心而说的这一个我所悟的自性,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把圆成实性,把依他起性等清净分讲对了,我们才能够依于这一个圆成实性心,这一个一切种子识——阿赖耶识而来修证一切种智,成就四谛、四智圆明,佛地的所知障、无始无明完全断除。我们既然是要解脱轮回的苦,因为必定是信受轮回,信受轮回是苦,信受一切轮回当中,你所享用的这些财色名食睡,欲界的这财色名食睡,都只是虚妄无常的,不可能常住久安的。那知道有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大乘菩萨的修行之路则是要相当的长久,因为所有菩萨一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才能究竟圆满佛道;而成佛的唯一标准,是要净除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烦恼障的现行以及习气种子,并且还要断除所知障的随眠种子;此外,还要以六度、四摄法来摄受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因为摄受有情共同修学菩萨道以成熟有情,就是在摄受自己的佛土、在庄严自己的佛国净土。一般说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道的修学,首重在开悟,也就是要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也是中国禅宗证悟的标的。而在经典当中,佛陀并且已经明白的表示: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以下我们将约略的来说明: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几个特有的体性。首先我们要来说明的就是说,如来藏祂是妄心七识的俱有依。所谓妄心当然就表示说它是虚妄的心,怎么说是虚妄呢?就是说它是生灭的、是无常的心。首先我们要 | admin 2018-07-21 |
![]() |
藏识一词音译为阿赖耶识,因为如来藏能够收藏善恶诸法种子故名。玄奘法师于《成唯识论》中说:如无阿赖耶识(如来藏)收藏善恶业种,一切因果皆不得成。又名执持识(音译为阿陀那识),因为它能够执持色身使其不会坏烂,同时也执持种子与器世间(草木、山河大地等无情)。我们的如来藏拥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是我们需要在证解如来藏之后逐步修学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各位菩萨!您明白世尊的意思吗?其实这个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指的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本来就具足的实相心,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又称为如来藏。然而对于有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并不是大家都相信。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各位就会明白:譬如有一对父母,生了四、五个小孩,那这四、五个小孩照道理讲,都是同样来自于(同一对)父母的基因,他们应该都是像工业产品一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法本来唯心,多少假名知识于此一句便生错解,以为离念灵知可以生一切法,事实上既然离念,便是念头不生起,念头既不生起,如何能有一切又离念灵知并非真的无念,因其既然仍有知,便仍是意识境界,意识一法念念生灭,在人间尚且要依胜义根与末那方能生起,不可独自而起,乃缘起之法,又如何能生万因此这里的唯心,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如来藏能生有身根,并藉由此有身根接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的阿赖耶识心体所生起的能取的七转识,以及七转识心所取的六尘等法相,其实都是依阿赖耶识心体而起,非真实不坏,但是由于愚痴凡夫的虚妄分别而遍计所执,认为实有蕴我,处我,界我,执有实我实法,认为能取和所取都是真实不坏的法;虽然如此,在七转识的能取与所取的六尘相这二取相中,却能显现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殊胜的如来藏识;这个如来藏识,其自身虽能生出能取所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大乘佛法的二、三转所说的如来藏,则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一向离于六尘的见闻觉知性,从来不曾住于六尘中。这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探究生命流转的问题,佛教小乘学者从《阿含经》所说的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及八正道中,从佛处处所宣说的缘起、无我的义理,建立了业感缘起的生死轮回,及涅槃解脱的理论。但是,仍然存在着尚待克服的难题。这其中最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说有十个识的人他说:第八识叫阿赖耶识、第九识叫异熟识、第十识叫无垢识,所以总共有十个识。但是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其实都是第八识,祂只是因为第八识有阿赖耶性,所以叫阿赖耶识;因为第八识有异熟性,所以我们就称祂叫异熟识;因为阿赖耶性、异熟性都被灭掉了,已经没有染污了,所以我们就说第八识叫无垢识,也就是成佛的时候第八识就叫作无垢识。所以不会有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空性实相心,有时称为如来藏,有时称为阿赖耶识,有时称为真如,有时称为实际,有时称为法身,有时称为心,有时称为空性,虽有林林总总的称谓,无不是同体异名的第八识心体。而这个具有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心,能借着自身所生的阴界入及靠着种种缘而生起一切法,为吾人所受用。然在有情受用境界时,如来藏自身却不在六尘境上起分别,也不在六尘境上做主,不受用六尘境界,而配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甚至错误的把用来指称外道的阿赖耶外道,拿来指称这些大乘法中依三乘菩提里面三转法轮如来藏唯识经典而来演说阿赖耶识的菩萨,甚至包括玄奘大师,乃至包括《碧岩录》的克勤圆悟祖师,乃至包括《六祖坛经》的六祖慧能。因为慧能祖师很清楚地在《六祖坛经》说他所悟的这个自性能够出生万法,叫作含藏识──也就是第八识。那这些错误,不管是佛门内、佛门外的错误,我们在这个单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空性实相心,有时称为如来藏,有时称为阿赖耶识,有时称为真如,有时称为实际,有时称为法身,有时称为心,有时称为空性,虽有林林总总的称谓,无不是同体异名的第八识心体。而这个具有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心,能借着自身所生的阴界入及靠着种种缘而生起一切法,为吾人所受用。然在有情受用境界时,如来藏自身却不在六尘境上起分别,也不在六尘境上做主,不受用六尘境界,而配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觉同修会——目录一、依持身之功德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二、如来藏是七识之俱有依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三、由如来藏出生十八界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四、由真如含藏诸不善法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五、由真如双具有为无为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六、依圆成实性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七、经中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八、真如与如来藏之关系全文导读如来藏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的入道见道就是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成佛也是依止着阿赖耶识。世尊所说的佛法,从解脱道到佛菩提道,由头至尾就是以真如如来藏来贯穿整个三乘佛法。二乘解脱道所入的涅槃就是灭尽五阴、十八界,灭尽妄心七转识,而只剩下如来藏独存的境界;说是境界,实在是无所境界,这就是入涅槃。但是阿罗汉只是断尽了一念无明的见惑与思惑,至于无始无明上烦恼的部分,则是不证也不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上一集我们解说了涅槃的意涵,知道涅槃就是如来藏恒不变异,无漏无为的中道性,而说涅槃妙心不是意识心;因为意识心祂是无常的法、祂是生灭的法,无常生灭的法就不是安隐安乐之处,所以说意识心不是涅槃妙心,而说涅槃妙心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在这一集我们要来解说为什么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我们举经中的来解说。中第一个(部分)佛说:【又由未来诸根、五尘境界断灭,凡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全书主要在阐释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三者间之关系。萧老师(平实居士)引用很多的经论圣教量,来充分的证明下列五点:一、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二、阿赖耶识即是因地真如心;三、法身即是如来藏;四、法身即是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五、阿赖耶识是常住法,非生灭法。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内容;读者若能细读,必有很大的收获。末学在本文中,尝试将此书作一番精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契经云:「藏识住于身,摄藏诸种子。遍持寿暖识,如云覆世间。业用曾不停,众生莫能见。」《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有一疑问,唐突请教:《生命实相之辨正》中说:『真如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一、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二、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三、究竟地名为无垢识──真如。一体三名。此阿赖耶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故《华严经》云:「譬如真如非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