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可是我们可以说甚深微妙大光明法所指的就是如来藏、就是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涅槃本际……还有种种的名,佛陀说这个甚深微妙大光明法是超越一切的六十二见,这六十二见可以分为本劫本见跟末劫末见。什么是本劫本见?什么是末劫末见呢?本就是有所本,就是根据一个劫里面所发生的事实,因为这样子的事实然后产生的见解、有根据的见解,可是有根据的见解不一定 | admin 2020-07-17 |
|
平实导师对“明心开悟”的标的—第八识如来藏—三十年来从始至终曾无改变,而禅宗从达摩祖师传入中国,亦即依《楞伽经》开示之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印证;然琅琊阁写手却在此扭曲平实导师对许多人退转的解释,而将之曲说为“正觉对『明心』的说法不断修改”,真是“用心良苦”。为免再有退转者,于是近年平实导师在禅三中,对于助学人转 | admin 2020-07-12 |
|
如果要体究念佛的人,他不了解什么叫作自性弥陀相关的知见,那他就一定会着相——落入五受阴当中而不自知——他会在相里面去找自性弥陀,这样终究是找不到!因为自性弥陀又叫做真如、佛性、阿赖耶识、第八识……种种的名字,在经典当中,祂有种种的名称。这个真如佛性虽然不离一切的相,但是一切的相却不是真如佛性。经典中告诉我们说:真如佛 | admin 2020-07-06 |
|
若所悟之心,是于六尘能起欲者,不论所起之欲是善法欲、或是恶法欲,皆是意识觉知心也;譬如住于定境中时,起欲希望常住定中而不受干扰,即是欲心所也;或是起欲更求胜进之定境,亦是欲心所;定中之觉知心必定与欲心所相应,则知此定中之觉知心乃是意识心也,何以故?谓第七识末那识心,不与欲心所相应;第八阿赖耶识真心,亦不与欲心所相应故,则知此一能与欲心所相应之觉知心 | admin 2020-07-06 |
|
自古以来,未能亲证般若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者,从蕴处界诸法之缘起性空、蕴处界诸法不能自在无有自体之无常空为依据,并以与境界分位差别相应之意识,妄想为唯识经中说的第八识无分别识及《华严经》中说的万法唯识之识,于心中建立这样的错误基础而谈论般若经中所说诸多空义之体性;以意识觉知心意会、套用此空之体性而归属于般若,以意识心来观察蕴处界诸法自性空之体性无有 | admin 2020-07-02 |
|
】与此般若经句全然无异,因为百丈禅师所悟者即是般若智体金刚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此金刚心虽处于污浊之五蕴烦恼泥中,其本有之清净涅槃自性则是如金在矿,却从未受此烦恼泥所染污;一切有情不分小身大身、无足、两足、多足等等,同有此心,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故金刚心之本有真性普现一切众生界中,并非如莲花戒所说是已成就具势力者才能具有之法,更非如同释摩诃 | admin 2020-07-02 |
|
“一心”并不是教你静坐除去妄想杂念,而是教你在唯一的一个心上面用功修学,当然诸位都知道这个“一心”就是指真如阿赖耶识,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可是不要忘了,唯识学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一心说,唯通八识。”不管是谁,如果他要说众生就只有一个心,那么这个“一心”的说法,一定是指第八阿赖耶识。这个一心说,不能作别的解释, | admin 2020-06-20 |
|
这就是凡夫众生对阿赖耶识─如来藏─有所欣喜,死时心里想:“好在我还有这个心存在,所以我未来世还会重新出生,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种挣扎的情况并不是世俗人才有,出家人中也有的。以前桃园县─不讲哪个市─有一位法师临终,大家去帮他助念,说是很危急了;大家来助念到三更半夜,已经过了凌晨一点,然而大家看著觉得他不会这么早走,所以大部分人就先回家 | admin 2020-06-20 |
|
空如来藏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境界,这才是真悟菩萨们的因地觉心;以这个因地觉心来进修,求将来佛地果位的「空如来藏」境界,才能与将来果位的「空如来藏」常住名目相符。而「空如来藏」是第八识的自住境界,不是意识离念灵知境界,也不是意识觉知心放下各种烦恼的六尘中境界。当代各大法师都以意识心作为将来成佛的境界,是以因地第六意识境界,想要修成未来佛地的第八识「空如 | admin 2020-06-16 |
|
依照本章上述之解说,即知无论是初转法轮或二转法轮之经典,皆同于三转法轮经典所宗,皆依胜义谛如来藏空性心而说,如初转法轮阿含部经典中所提到的“入胎识、住胎识、取阴俱识、如、本际……”,亦如二转法轮般若系经典所说“真如、诸法实相、非心心、无心相心、无住心、空性心、金刚心……”,都是在说这个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 | admin 2020-06-12 |
|
马鸣菩萨于论中,以含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众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一心含摄八识之体、相、用,显示摩诃衍之义理;并以一心二门之心真如门及心生灭门广为解说,显示摩诃衍之真实义,以对治二乘圣、凡众人对大乘一切法毕竟空无之邪解,及因未证解如来藏而错解生死与涅槃,互诤『涅槃后有、无』而堕于常见或断见中的声闻部派凡夫四众,得以消除所妄执的大乘人我空及法我空的误 | admin 2020-06-10 |
|
佛又说般若波罗蜜及大乘是一切声闻、缘觉、诸佛出处,这也表示声闻、缘觉所证之解脱道,是以大乘法中菩萨所亲证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根本、基础;声闻、缘觉所证之有余、无余涅槃,即是因于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施设。菩萨从三贤位修证到十地、等觉,最后妙觉地究竟佛所证之无住处涅槃,也是不离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无 | admin 2020-06-10 |
|
![]() |
公元2003年法难分裂胜义僧团,《灯影》钜著澄清质难令无疑 公元2003年,正觉同修会会中有不解《成唯识论》正义者,意欲成为正觉之领导人而不得遂,为亲教师会议所反对之后,执取“真如无为”来反对“第八阿赖耶识”心体常住,否定正觉同修会正法,企图分裂胜义僧团。如是者先诬蔑平实导师贪取会中钱财,无根无据之后,又诬指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 | admin 2020-06-09 |
《心经密意》真心就是讲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或者又叫做阿赖耶识;这个第八识具足了这四种遍,所以说祂才是真心。在《般若经》里面说祂叫做空。但是空有两个含意:一个是空相,一个是空性。妄心之相也是空,真心之相也是空,同样都没有形色,都不是物质的色法。《心经》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声闻人是从断我见的基础上面来修中观的,证悟的菩萨们,却不是从断我见上面来修中观的;南传佛法的声闻人,他们的二乘菩提观行的本质,是断灭见的修法,因为他是现观十八界、五阴、十二处、六入悉皆虚妄的,所以是完全无我性的;但是因为他们信受佛语开示,相信无余依涅槃中完全无我而有本际不灭,信受佛语而知道其中有阿赖耶识不灭,所以他知道涅 | admin 2020-06-08 |
|
此外一念无明是烦恼不是真心本体,它是真心本体--阿赖耶识里面所蕴含的烦恼,所以见性后必须经由修道来修除,而不是真心之中的一念无明变为佛性。--------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然一阐提人或时因佛慈力故而生一念善心,复信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名为闻见佛性,即离一阐提趣。是故(《大般涅槃经》)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不退佛性故,名之为有;阿毘跋致故,以当有故, | admin 2020-06-08 |
|
《正法眼藏‐护法集》一念无明是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累积留存下来之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四种烦恼的总称。这四种烦恼能生一切起烦恼,所以没有断尽一念无明的人,时时会产生妄想妄念。这妄想妄念就是起烦恼,明心见性的人,已经断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和一部分的无明住地烦恼,所以妄想妄念比一般人少。悟后精进修行的人,欲爱、色爱、有爱等三种住地烦恼渐渐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甘露法雨》一念无明是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累积留存下来之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四种烦恼的总称。这四种烦恼能生一切起烦恼,所以没有断尽一念无明的人,时时会产生妄想妄念。这妄想妄念就是起烦恼,明心见性的人,已经断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和一部分的无明住地烦恼,所以妄想妄念比一般人少。悟后精进修行的人,欲爱、色爱、有爱等三种住地烦 | admin 2020-06-08 |
|
末那识的体性就是遍计执性,从无始劫来就一直保持这种体性,不曾改变;祂的另一种体性又称为恒审思量,也就是说:祂从无始劫以来,不论是睡着或者闷绝,乃至正死位与灭尽定、无想定中,祂都是永不断灭的,所以说祂「恒」;祂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着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存在地审度一切法,所以说祂「审」 | admin 2020-06-08 |
|
死后意识灵知心消失,只余末那及阿赖耶识,此时即由阿赖耶识中之一念无明烦恼感生后有,则必随业受生,不舍所依境界故。《生命实相之辨正》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