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譬如有说真如出生诸法,也有说阿赖耶识(第八识)变现世间,因此究竟是真如出生诸法还是第八识变现诸法,这就造成了论师们解释上的困难罗。因此,除了要有《瑜伽师地论》和其他经论的原本,也要有精通经论真正意旨的法师,并且亲证实相第八识,发起般若智慧,这才能会通佛法真正意旨,而将这些经论恰如其分说明。这西天取经的重责大任,后来就落在玄奘菩萨的身上了。玄奘菩萨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众生心如来藏有二种门,也就是心真如门以及心生灭门;真如,有真实空以及真实不空两种意涵;而心生灭门呢,即是真妄和合,不生不灭的本觉心如来藏与种子流注不断的六识心等生灭法和合运转,这样而称为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祂既能含摄一切世出世间法,也能生显一切世出世间法。祂又显现出两种的义理:第一种义理是觉,意思是说,祂从本以来离一切的妄念相,法界一相无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众生的如来藏,一切众生的阿赖耶识,皆是平等平等,都是无形无相无所住,都是自性清净心;不因为您造善造恶,而能够去染污他或是说让他洁净,这个绝对的胜义清净心,是一切众生有情本来具足的。依这一点我们说,佛教才是真正最平等的宗教,而佛教也依于它的杀盗淫妄酒,它对一切有情,也都是要有平等的一个对待的道理,绝对不会无故去伤害众生的性命。我们最后再引用《佛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因为祂含藏着将来成就究竟佛道而成为如来的功能,也就是含藏着能使众生未来成为如来的种子,所以祂也叫作如来藏。大乘菩萨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后,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把如来藏中七识心相应的贪嗔痴慢疑等现行修除掉,证得解脱道,能出三界;但却发起受生愿,继续轮回生死,自度度他,一面修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成唯识论》卷三【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大般涅槃经》卷七【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也许当时能够忍住,但是在看的当下,就已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种下邪行的种子,遇缘祂就会产生作用。当我们的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了别的时候,也就已经熏习到了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那阿赖耶识就专门记录我们所有的善事、恶事不会消失,因为我们一切善、恶的种子,都会储存在阿赖耶识当中,纵使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来的。我们如果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知,一定如佛所说每个众生都有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注1因为在死亡时我们的前六识都灭了,只剩下第八识与祂出生的意根还存在,然后由意根携带第八识去投胎,注2接著才在母胎中出生了我们的身心(也就是名色),如此才能继续生死轮回。如佛陀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一样!注3注1《入楞伽经》卷8〈14刹那品〉: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这样不愿接受,自外于之外,对自己到底有何益处呢?现在还有许多附佛法外道团体的,冒用佛陀的法王称号,否定如来藏阿赖耶识的真实存在,却说他们在教导人如何进入菩萨行。我们从上面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以及马鸣菩萨摩诃萨的开示,就应该好好地思考:像他们这样子,真的能够进入菩萨正行吗?菩萨道能够正确而没有偏差地修学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以上简单的说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亲菩萨说,一切法中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以及阿赖耶识这八个识,是三界万法中最重要的,是三界万法之王,所以称为八识心王,所以说一切最胜故。因为接下来的第二位的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六根本烦恼,还有二十随烦恼以及四个不定,这总共五十一个心所有法,都是与八识心王相应,都是为八识心王所有。乃至再接着第三位的色法,包括了眼、耳、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事指的又是什么呢?指的就是实义菩萨,自己实证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能够断我见,生起般若实相智慧,眼见佛性乃至证得阳焰观、如梦观、发起初禅,进入初地以后,实证犹如镜像现观等种智妙法;他也同样的要把所证的法要内容、如何实证的方法行门、所生起的智慧、所断的烦恼等等,要传授给,让众也同样能够断我见,亲证实相心如来藏,生起般若实相智慧,眼见佛性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譬如说,证得阿赖耶识之后又否定祂,说祂不是如来藏,想要另外去找一个如来藏,却误将离念灵知心认作是真正的如来藏,其实是落入意识我见中而说那是更究竟的法;表面上看来还是在佛法中,似乎是心坚难坏,但其实是退转了。所以,是否是真的心坚难坏,要从事实上、实质上来观察,而不是从表相上来看。亲近恶友的结果,表面上看来也是心坚难坏,其实骨子里早已坏了:把正法否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八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讲《法华经》之时,尚且还有五千声闻法中的增上慢人当场退席,当场对佛公然表示不信,何况是明心以后对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事实表示不信而退转,当然也是正常的。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所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诸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来称述这个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也就是法界实相心。所以,禅宗实证的主要内容,都是要实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说主张“未得事一心而悟的都是解悟,不是真正的证悟”,那不就等于说六祖大师是解悟,不是真正的证悟了吗?其实,理一心乃是真如心第八识阿赖耶识祂一向所住的境界,那事一心呢,则是意识修定所得的境界;两种境界不同,境界所依的心识根本不是同一个;如果想要将事一心的意识,修行转变成理一心的真如,那必定是缘木求鱼,永不可得。或许有的观众还是有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子住空无边处定中,心缘十方故,遂渐散乱,渐失空无边处之定力;已觉有过,乃不缘于十方空,向内心收敛返观,自以为所观之了知心即是阿赖耶识。内住于了知之意识及作主之意根,渐渐增长定力,心转微细,忽觉自心识种无量无边——过去识种、现行识种、未来识种皆无边际,欲求神通及诸境界者,皆随时可得,此名识无边处定;若未见道,便以此修证而为圣境,自谓圣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末那识的体性就是遍计执性,从无始劫来就一直保持这种体性,不曾改变;祂的另一种体性又称为恒审思量,也就是说:祂从无始劫以来,不论是睡著或者闷绝,乃至正死位与灭尽定、无想定中,祂都是永不断灭的,所以说祂恒;祂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著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存在地审度一切法,所以说祂审;末那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八阿赖耶识。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定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于般若诸经讲的法义绝对不是性空唯名,因为般若讲的是实相法,实相法就是众生的不念心、菩萨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住心、无所有心,就是众生身上万法根源的第八识心体,祂是万法的实相,是常住不灭的真实相,怎会是性空唯名呢?这个第八识实相心真实有,真实可以亲证,真实可以体验祂,而且又永远无法毁坏祂,即使合聚十方诸佛的大神力为一力,也无法用来毁坏任何一只小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亲证如来藏事关重大!在这小节中,将会讨论从如来藏方面来讨论精进的义理:第一部分:世尊开示的是八识心王正理正常的人皆有八识心王: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