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接著说第二种缘起,赖耶缘起,是说众生所造一切善恶业,以及所熏习的一切善染法,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不论是什么法,都落在阿赖耶识之中所集藏,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以及八识心王的一一种子,及众生因不明实相、不知解脱,而熏习种种外道邪见和我见、我执所成的无明,都集藏在阿赖耶识中,就有了三界的生死轮回。然后在三界生死轮回之中,往世所造业种以及所熏无漏法种就会 admin

2018-08-04

这个颂中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是在讲欲界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但是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却又归结于第八识如来藏,或称阿赖耶识,因为前面七个识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出生的。我们所有的一切法所能运用的、每天都在受用领纳的一切法,统统是由这八识心王辗转而出生的。八识心王在一切法中最殊胜,所以称之为“一切最胜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七识的意根 admin

2018-08-04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复次大慧!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即藏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故,起常见(以五蕴十八界为常为我为作者为实际为)。」No.670《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T16,p0512b:「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即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执藏性即阿赖耶性)。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外道不悟第八识-阿赖耶 admin

2018-08-01

如来藏亦名阿赖耶识、真如、异熟识,有种种的名字。大乘入道亲证如来藏,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既然有大乘,就有所谓的二乘,所以我们讲大乘的入道,并不是指二乘的入道;那既然要讲入道,就有所谓的入道、不入道的问题。在入道、不入道的问题上来说,我们入道了就会入内门而修行,不入道就是外门来修行。打个比方来讲,某个行业,如果 三摩地

2018-08-01

三界中一切法之生、住、异、灭,皆因如来藏--阿赖耶识,经由其相分及见分(七转识)而显现。然七转识见分之运作,不能离于如来藏阿赖耶识之外相分及内相分,离此则七识见分无能运作,则吾人能知能觉之心无能运作,故云法相唯识--一切法皆不离一至八识。一切证悟者(错悟者除外)皆能以其证悟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及其所生七转识,而证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理。此非未悟及错悟佛子 三摩地

2018-08-01

这个执持众生色身的阿陀那识,也称为阿赖耶识。为什么称为阿赖耶识呢?因为这个阿赖耶识,一直住在自己所造的色身里,与色身犹如一体的不断相应而配合运作。世尊在经中已明白指出这个圆成实性的阿陀那识(阿陀那识即是阿赖耶识、如来藏之异名),就住在众生的色身中,与众生的色身和合为一,遍身而住。当众生造作一切身口意行,引发不同之善恶业种,执藏于如来藏心中,因为有此 三摩地

2018-08-01

 关于有情众生舍寿时的过程,在弥勒菩萨所著作的《瑜伽师地论》卷1中,有开示有情众生是如何舍寿的,其大意是说:当生命将结束时,造恶业的人先从头部开始生起冷触,也就是阿赖耶识从头部先开始舍离,慢慢地往下舍离,而使冷触到达心脏处。阿赖耶识舍尽头部时,意识已经消失;在舍离头部的整个过程之中,死者是住在恶业所造成的恐怖境界逼迫之中,这时死者的心会非常混乱 三摩地

2018-07-31

自天竺密宗之梅纪巴、月称、毕瓦巴……等人,中至之阿底峡、莲花生、移喜磋嘉、宗喀巴、克主杰、马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等人,下至今时之、印顺、诸王、陈健民、卡卢、宗萨将杨仁波切(不丹)……等一切人,皆未见有人已证得空性实相真心,皆未证得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之第八阿赖耶识,实则是皆未证得法身之性障凡夫人;如是而空言法身 三摩地

2018-07-23

与阳性认知体系概念相反的则是假、恶、丑、秽、不净、忿、怒、恚、非人、病、死、苦、混乱、愚痴等等阴性心念体系,其实均是生命业识亦谓藏识、阿赖耶识之二元体现,形成心性中的自我设限。显宗多基于阳而用阳,密宗则多基于阴而用阴,于法则并没有什么不平等。但崇尚阳则易迷执于外求之法,崇尚阴则易迷执于怪力乱神之术,平衡阴阳、和合而中道才是真正入道门径。世道生命业识 三摩地

2018-07-23

心法(一切最胜故)包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第二位是心所有法,51个心相应的所有法和此八识心王相应。心所有法(与此相应故)包含:遍行(触、作意、受、想、思)、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贪、嗔、痴(无明)、慢、疑、恶见(不正见))、随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其中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是永恒存在而不生灭的心体,使得记忆可以永远储存而不漏失。虽然记忆在下一世因有隔阴之迷而暂忘,但自我与他人之关系而形成的「业」(记忆的另一个佛教术语),仍然完整地保留在阿赖耶识中,作为一切因果成立的基础。萧平实的著作及演说全部围绕在上述科学实证的八识论的阐述与说明,因此达到以下广大的影响。第一,将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de 三摩地

2018-07-23

】---《入楞伽经》卷8由经典可知,人总共有八个识:眼、耳、鼻、舌、身五识,意识,意根,阿赖耶识。前六识当中的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识,祂分别色、声、香、味、触尘;也就是说,前五识对现行的境界加以分别,祂本身是虚妄法。接下来谈意识,意识的体性是审而非恒,祂有归纳、分析、整理的体性;可是,祂却是藉意根、法尘而出生的法,所以是生灭法。祂有两类,第一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成佛之道既定由亲证阿赖耶识为因,华严中亦说:证得阿赖耶识者即可获得本觉之智,则可证实:证得阿赖耶识者即是大乘法中之开悟者,即是大乘法中之真见道者;经中又说证得阿赖耶识而能转依此识上所显之真如法性,能安忍而不退失者,即是圣人,当知亲证阿赖耶识时即是开悟见道也,当知除此以外,别无大乘别教正法之真见道也。(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真假开悟》,页427,佛 三摩地

2018-07-23

亦如大乘法中之师与大居士,参禅误会而错认真实心,误将种种觉知心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认作常住不坏之真如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者,随处可见;此即禅宗真悟祖师所说漫山遍野死人无数之意:难得遇见一个已断我见而活却法身慧命者。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于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 三摩地

2018-07-23

看话头、参话头与参禅知见正确方法之传授,使得学员得以自行参究突破初关,证得生命实相之根本心——如来藏阿赖耶识,法身慧命从此豁然全现,不断佛种而报得如来恩。经由禅三萧老师之开示、勘验、印证,并摄受由总相智入别相智,现前领受自心如来之恩泽,学员得能安住于无生忍之见地,真正进入菩萨道之正修行。萧老师更提携着座下已证本心之们,修学增上戒学、增上定 三摩地

2018-07-23

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成唯识论》卷三【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大般涅槃经》卷七【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 三摩地

2018-07-23

善知识都没有说过你明白真心时,真心究竟是哪个心呢?就是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善知识从来没有这么说过,所以大家一天到晚参禅,说要明心、要明心,可是都找不到一个方向。有人错把色阴当作如来藏、有人错把识阴当作如来藏、有人错把受想行阴当作如来藏,然后就自以为开悟了。总之,什么样的错悟都有,说之不尽,但始终离不开五阴,都往妄心的方向一直钻进去。从妄心的方向直 三摩地

2018-07-23

(8)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真如、法身、如来藏、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本来面目等等。第八识是一切法的根本: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生不灭,藉缘能生起一切法——吾人之五蕴身心(前七识)及外界的山河草木皆是自识所变所显。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能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 三摩地

2018-07-23

我不可能坐下来和你们说,知道什么是意识心吗?知道第八识阿赖耶识吗?知道成佛的五十二个位阶吗?知道断我见吗?知道成佛要如何做到吗?没人愿意听我说,谁信一个曾经抽烟喝酒满嘴粗口自杀数次的抑郁症患者的真心表白呢? 数年未见的一位朋友自觉需混的风声水起方能昂首挺胸请我吃饭,却在得知我已是全素食者时,惊呼感慨“天啊,几年未见,你竟已遁入空门!” admin

2018-07-23

而以佛性真常的人,不了解真如仅仅是第八识的清净无为法性,真如是不能离第八识心体而独立存在的,自然不应该说真如是法界诸法的依止,而应该说第八识为一切法的依止,而以阿赖耶识为所依。而说佛性当常的人,则误会阿赖耶识,祂因处于分段生死的阶段,就以为阿赖耶识不具有清净的本性;这是因为不了解每位有情的佛性本自常住,所以无论是处于分段生死位的阿赖耶识,或是入八地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