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4月初版二刷)如理实见 真如其实只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行相;是因为祂有真实性、如如性,由这个第八识金刚心藉著万法显示出来,所以说“真如亦是识之实性”-—真如也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真实法性。当你找到了如来藏时,你就看到真如了!当你看到金刚心如来藏是真实与如如 | admin 2018-12-27 |
![]() |
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即是般若所说“非心心、不念之菩萨心、无心相心”故,亦即是《阿含经》所说“名色缘识”之识故,亦即是阿含诸经所说“涅槃之本际、实际、(真)我、如来藏、有分识、穷生死蕴”故。(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三刷)由如来藏空性才能有空相 而祂所出生的一切法 | admin 2018-12-27 |
![]() |
空如来藏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境界,这才是真悟菩萨们的因地觉心;以这个因地觉心来进修,求将来佛地果位的“空如来藏”境界,才能与将来果位的“空如来藏”常住名目相符。而“空如来藏”是第八识的自住境界,不是意识离念灵知境界,也不是意识觉知心放下各种烦恼的六尘中境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 admin 2018-12-27 |
![]() |
此外,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垢不净,非有非无,不一不异,非善非恶,不生不死,无来无去,非涅槃非生死……等,无量的不堕二边而同时函盖二边,也都是心真如阿赖耶识本来就“如”而显现于外,可以被利智菩萨亲证而现观的实相,都叫作中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49-50。)5、真如 | admin 2018-12-27 |
![]() |
《华严经》又说:证得阿赖耶识心体的人,即是证得本觉智的圣者。[1] 世尊开、示、悟、入如来藏妙理,是佛法迥异于世间宗教的精髓所在,六识论否定第七、八二识,则失去佛法本质。佛法是义学,菩萨五十二阶位皆可实证和现观。诸大菩萨秉承世尊圣教,《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百法明门论》阐述的皆是八识正理,《成唯识论》论中以七转识来指称其它七识 | admin 2018-12-27 |
![]() |
如来藏一词,出自佛经,在经论中,一义而多名:以“识”而言,有阿赖耶识(《华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丶异熟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瑜伽师地论》)丶无垢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方等大集经》)丶阿陀那识(《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丶藏识(《华严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丶《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楞伽经》)。以“心” | admin 2018-12-27 |
![]() |
末那识的体性就是遍计执性,从无始劫来就一直保持这种体性,不曾改变;祂的另一种体性又称为恒审思量,也就是说:祂从无始劫以来,不论是睡着或者闷绝,乃至正死位与灭尽定、无想定中,祂都是永不断灭的,所以说祂「恒」;祂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着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存在地审度一切法,所以说祂「审」 | admin 2018-11-14 |
应成派中观,不许有阿赖耶识,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不了义。月称论师《入中论》偈说:“经说外境悉非有,唯心变为种种事;是于贪著妙色者,为遮色故非了义;佛说此是不了义,此非了义理亦成;如是行相诸余经,此教亦显不了义。……如是了知教规已,凡经所说非真义;应知不了而解释,说空性者是了义。”宗喀巴(1357—1419)在《 | admin 2018-11-07 |
|
![]() |
世亲菩萨说,一切法中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以及阿赖耶识这八个识,是三界万法中最重要的,是三界万法之王,所以称为八识心王,所以说一切最胜故。 因为接下来的第二位的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六根本烦恼,还有二十随烦恼以及四个不定,这总共五十一个心所有法,都是与八识心王相应,都是为八识心王所有。乃至再接着第三位的色法,包括了眼、耳 | admin 2018-11-03 |
![]() |
六祖及其门下弟子所修所证所得,都是承源于印度佛教如来藏正法,以第八识阿赖耶识作为证悟的本体,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主要矛盾,触证了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开悟了,以如来藏妙义、妙理开创中国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画龙点睛的心髓之学;而神秀及其门人,总是在现象界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上兜兜转转,舍本逐末,始终进不了般若大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后,被 | 三摩地 2018-10-14 |
![]() |
前提是不要诽谤如来藏正法,不要以想象的假如来藏,或以意识心的变相境界认作如来藏,用来取代真如来藏的阿赖耶识心体,而诽谤真正如来藏的阿赖耶识心体。如果万一不小心谤了法,只要赶快公开忏悔,发誓以后永不再犯,并且得见好相,也是可以灭罪的。最好的作法则是:积极求悟,努力弘扬真正如来藏的正法,这样就可以不必要见好相才灭罪业。所以造了谤法的事业以后,还是可以弥 | admin 2018-08-21 |
![]() |
所以,上面这段地藏王菩萨的开示很清楚地说明了,菩萨道的修行从最初一开始,就一定要依止不生不灭、自性清净的诸法实相——如来藏阿赖耶识作为根本;如果离开了这个真实根本的话,就连菩萨道最初的十信位都没有办法满足,更别说是要成就菩萨种性了;至于成就佛道,那就更难以指望了。马鸣菩萨为了让有情众生对于大乘法的根本——如来藏有正确的认识,对大 | admin 2018-08-21 |
![]() |
其实在《阿含正义》里面,或者是说在《阿含经》里面,其实它并不以如来藏这三个字来作为第八识的唯一名相,祂可以称为阿赖耶识、也可以称为本际、也可以称为是入胎识,祂可以有种种的名。那我们看在《阿含经》里面,我们也可以来说明,其实在四阿含里面,佛陀把如来藏把祂称为叫作“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而这个大光明法祂是隐藏在五神通里面,特别是在宿命通或是宿命 | 三摩地 2018-08-16 |
![]() |
“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大乘密严经》卷2如果你的师父不提真心如来藏的体和用,不提怎样去验证祂的存在,那只能说他尚未入门。欲入佛门首先要具备正知正见,要在生活中如理、作意、观行,认知“身我”“意识我”的虚幻不实,断除“我见”,这是学佛人的必经之路,否则就难以得入 | admin 2018-08-16 |
![]() |
以此缘故,此十年间,证如来藏阿赖耶识之法道已成当代中国佛教实修人士之显学,不再有人宣称证得离念灵知意识境界为禅宗证悟之内涵了。 此十年间,亦因平实各方面著作之逐年增加,依如来藏演绎而说的佛法,广及禅、般若、净土、阿含、密宗喇嘛假佛法、楞严真密(真藏传佛教觉囊巴的如来藏妙法)、唯识增上慧学、戒学之后,而今不再有人谤称如来藏是外道神我,亦不再有人主 | admin 2018-08-16 |
![]() |
第八个心叫阿赖耶识,也称为根本识或如来藏,祂是最神秘的心。因为祂像一台万能的录影机一样,巨细靡遗地记录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我们完全不知祂的存在,但祂却是每个人的生命主体。前六个心接触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和资讯,第七个心时时裁决,第八个心完整无缺地记录并收藏一切。如果我们的身心是一个大公司,这八个心就像合作无间的董事长、总经理、经理、柜台员工。让我们可 | admin 2018-08-09 |
![]() |
所以,上面这段地藏王菩萨的开示很清楚地说明了,菩萨道的修行从最初一开始,就一定要依止不生不灭、自性清净的诸法实相——如来藏阿赖耶识作为根本;如果离开了这个真实根本的话,就连菩萨道最初的十信位都没有办法满足,更别说是要成就菩萨种性了;至于成就佛道,那就更难以指望了。马鸣菩萨为了让有情众生对于大乘法的根本——如来藏有正确的认识,对大 | admin 2018-08-07 |
![]() |
但是,意根也不能单独而存在,必须依阿赖耶识的运作才能有所作为。意根本身的了别性很差,没有前六识的配合,只能在法尘上作极简单粗糙的了别,不能作细分别,所以意根在接触到五尘的剧大变动而决定要加以详细了别时,就要促使阿赖耶识现起意识及前五识来帮忙,意根再依六识分别六尘的能力,才有办法在六尘中起种种的决定、作主等应变作为。意根如果没有前六识来帮忙,就无法很 | admin 2018-08-07 |
![]() |
至于具有五遍行心所有法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由于没有别境心所有法的关系,所以不触知六尘境,不在六尘境起作意,不领受六尘境,不取六尘境中离语言文字的妄念相,不了知六尘境界中的离言说相,也不太于六尘境中自知有我而起作主的心行;因此佛地前第八识的心行,不在六尘当中来了知。也就是说,这个第八识对六尘、对诸法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祂没有无明可说,也没有灭 | admin 2018-08-04 |
![]() |
可是这个染污,却是由你这个七识心去熏习而来的,所熏习的染污性也只是和七识心王才能相应,会使七识心王的体性转变为更清净或是更污秽;而阿赖耶识虽然一直在配合著你,但祂从来不熏习这些染污法,因为祂一向都是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祂一向都是离思量性的,也就是说祂从来都不贪染、都不作主;所以你熏习染污法以后,那些染污相应的习气也就变成了种子,由阿赖耶识所收藏;阿 | admin 2018-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