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释迦成佛后,七日思惟诸法,谛观众生愚钝,难可救度,于是默然不语,意欲入涅盘;后因大梵天劝请住世常转,于是思惟佛法之分期宣讲方便,前往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开示四圣谛法,令皆成为阿罗汉,此后人间才有了僧团,三宝从此建立。第一目皈依三宝的真义皈依佛:皈依无上正觉、福慧两足尊。一、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十方一切诸佛。二、皈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皈依报身卢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跟释迦牟尼佛学的人,那是在佛世的时候,那一些阿罗汉跟大菩萨,除非他能够说出他的证量,说出他的本生(他有过去的本生)。如果他没有禅定的证量,他也不可能说出本生的,所以如果有人说他是跟佛陀直接学的,那要看看他有没有禅定的证量,他至少要有初禅以上的证量,他才有可能有那样子的能力;可是他连禅定是什么,连欲界的定都没有,那他是不可能能够知道他的本生,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不可因为诸多在家身相之地上菩萨为令众生崇隆三宝而故意贬抑自身,为诸阿罗汉顶礼作揖,故意令众生忽略自己之圣僧身分,便只见表相而轻慢于在家相之等觉菩萨维摩诘、弥勒……等。当知大乘诸地菩萨往往以最尊贵之身,而行最下贱人所不愿为之事;是故为度二乘定性声闻得入大乘法中,维摩诘居士乃以等觉位之尊贵身份,头顶礼拜诸阿罗汉,令世人不敢轻视二乘罗汉,藉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即使如是依照小乘法,也是无法安立,更何况是大乘佛法呢!若有常体,则法师此论则破;既然是常,又修解脱成就,如何不得称之为我?是以所说,当世间无有人可以修得胜法,当无有人可以解脱,毕竟无有常者可道;然而世间毕竟有阿罗汉,毕竟有如是解脱圣者,如何可以说无有「常」!既然有「常」,当信当然有「我」,只是佛陀说:「不相在」,这个五蕴不在真常里,这真常不在五蕴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多闻圣便不再随意作出不适当的身、口、意业,来趣向于三恶道,这正是使得个人经由放逸而离开佛道;因此圣决定趣向三菩提,历经七次天人的往来,而证得阿罗汉果,达到苦的边际而永不受苦。」《杂阿含经》卷6:【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多闻圣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苦狐疑断,于习、灭、道狐疑断,是名比丘。多闻圣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对迦叶说,你不是阿罗汉,为何自我贡高,自称是阿罗汉?迦叶听了,心惊肉跳,想:今此大圣能知我心。连忙拜伏在地说,请求大圣收我为弟子。佛说,你是国王大臣都归敬的道人,今天改投师门,应该和你的弟子们都商量商量,说说清楚。迦叶说,好。把弟子们聚集一处说明了以后,弟子们都说,老师,我们早就想向这位大沙门学习了,但怕您不高兴,就不敢说,这下好了,我们都皈依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就是独觉,或是说这个辟支佛缘觉也包括在内)、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时间所限,我们讲的引用这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的经文,我们只在于解说第一项的胜义僧,顺便依此而来补充、而来演说“平实导师到底算不算是胜义僧”?乃至外 | 三摩地 2018-07-22 |
|
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已利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复有阿僧企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转生死沉溺爱河。欲达彼岸为闻法故。愿见世尊求一切智无有力能。尔时慈氏菩萨。为欲咨问甚深义趣。一切有情云何发菩提心求佛决定三无数劫无有疲倦。今佛世尊意趣难解广大甚深。文句巧妙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个孩子长大后,辞别父母跟着佛陀出家修行,精进勤奋,身口意三业清净,离一切邪妄,终于证得阿罗汉果。阿难尊者好奇的请示佛陀:「这位比丘过去作了什么功德,能出生在豪贵之家,出生未久就能言说,又能出家学道证果,神通自在?」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这位比丘前世是波罗奈人,为富有人家的儿子。父亲亡殁后,不懂得经营家业而致家道中落,渐渐就成了贫穷人家。虽然也值遇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人者凡夫善人信行人法行人八人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人菩萨人。一人出世多所利益多人受乐。怜愍世间生大悲心。于人天中多所余润。所谓佛世尊。如是等名佛依世谛为化众生故作是说。若有摄取如是见者。是谓依人。如来为化摄人见者故。说依法不依于人。是法性者。不变不易无作非作无住不住一切平等。等亦平等。不平等者亦复平等。无思无缘得正决定。于一切法无别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在佛世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位老人来请求出家,可是当时佛陀不在精舍,在精舍里的阿罗汉们一看,这个老人在八万大劫之内,都没种过一点善根,一点好事都没有做过,于是这些大阿罗汉们就说:因为你从来没有种过善根,所以没有因缘出家,你还是走吧!这个老人听了,就哭着走了。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刚好遇到了佛陀,佛陀就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呢?他就说:我想去跟佛陀出家,但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在佛世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位老人来请求出家,可是当时佛陀不在精舍,在精舍里的阿罗汉们一看,这个老人在八万大劫之内,都没种过一点善根,一点好事都没有做过,于是这些大阿罗汉们就说:因为你从来没有种过善根,所以没有因缘出家,你还是走吧!这个老人听了,就哭着走了。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刚好遇到了佛陀,佛陀就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呢?他就说:我想去跟佛陀出家,但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阿含中不是讲吗:有个老女人非常贫穷,完全没有能力供养三宝,佛就交代一个阿罗汉去帮助她,要让她来世很有钱;阿罗汉就去向她托钵,这老女人说:我很穷,我什么都没有,布施不起。阿罗汉说:那很简单,你拿了我的钵,去清净的溪流里面舀一碗水来布施给我,来世也得福报。她就照做,死了以后就生天享福。所以布施有布施的果报,悭吝也有悭吝的果报。可是悭吝的果报与悭吝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有位老婆婆很贫穷,都没办法布施,有位大阿罗汉怜愍她,希望她来世有钱财,故意去找她布施。老婆婆说:我没有钱财可以布施,也没有饭可以供养你。阿罗汉说:没关系!你去河狸舀一碗清水来布施给我。阿罗汉就在那边等她。阿罗汉有脚不自己去舀,故意要让老婆婆去舀水来布施给他,就是要让她种福田。老婆婆布施了一碗水给他,他就为她咒愿:愿您来世得大福德。难道你没有水可以布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就赞叹他们求法的心以及发心,并且说:善来,比丘!所以这些外道师徒立刻就现了清净的比丘相,跟著佛陀修学,没有多久他们也证得阿罗汉果;这时候在旁边一起听的人,也都能够领悟了佛法大意,而能够得到眼藏。但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继续稍微来了解一下,我们看到佛陀在讲到说什么是真吉祥呢,我们可以看到真吉祥不是在攀缘世俗的这些事,或者是六尘诸法。我们看到有许多的宗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是布施给向道者——也就是向须陀洹:在解脱道的修行中,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圣贤之人有八种,也就是佛陀所说的四双八辈,也就是向须陀洹、须陀洹、向斯陀含、斯陀含、向阿那含、阿那含、向阿罗汉、阿罗汉这八种修行人;其中最初阶就叫作向须陀洹,也就是向初果人,他们对于初果之前所应该修证的四加行——煖、顶、忍、世第一义,也就是四加行这个部分已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譬如说:我们遭遇到像是辟支佛、阿罗汉、证悟菩萨等的大福田、大善知识的时候,起了善心供养,或者是跟著他修学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这都是会有无量功德的;那么之前所造作的大恶业,比起这个大功德,相形之下就变小了,所以往生的时候就会先受这个人天善报。如果我们又继续大力的布施、护持正法、修集福德的话,那么功德就会越来越大;而之前的恶业呢?就会不断地往后推延 | 三摩地 2018-07-22 |
|
根据后面的看起来,他就是成为阿罗汉了。那要提醒菩萨的是:大乘有四念处,小乘也有四念处;小乘有三十七菩提分,这里所谓的三十七品,大乘一样有三十七品;并不是只有小乘才有四念处,小乘才有三十七菩提支。那我们继续看:【往到弟所劝令奉法:五戒十善生天之本,布施学问道慧之基。弟闻此言瞋恚更盛,即答兄曰:卿自应废,不亲家业,毁坏门户!可独为此,勿复教我。疾出门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不论是上生天界或下堕三恶道,乃至将来成为阿罗汉、缘觉、菩萨或成佛,而继续有四圣六凡的十法界存在于法界中;而六凡位的众生,将来也可以成为四圣位的圣人,乃至于最后成佛。所以,十法界的一切有情,不论圣凡全都是立足于非身、大身如来藏的平等性上面而成立的。所以,纵使流浪狗有一餐没一餐地受苦,还有家中的宠物狗享受着主人百般呵护的快乐,也都是平等。从事娼妓、屠宰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是真的!我们要相信佛语!《妙法莲华经》卷6〈随喜功德品〉: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只;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