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你们看看观世音菩萨戴的璎珞,价值百千万两金,你如果拿下来给阿罗汉挂在身上,他们浑身不自在,俱解脱及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们都会浑身不自在。可是菩萨都没关系:送给我,我戴!戴过几天:“这串璎珞价值百千万两金,你们谁若有钱,就买了!”甚至于打折卖给你,又拿去利益众生,菩萨是这样接受供养的,所以他们对别人的供养都没有负担二字可说。《维摩诘经》不是这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佛离开了这五种无畏布施,就不可能获得须陀洹果,当然更不可能获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更不可能获得佛菩提果。【善男子!若受戒已,当知是人,为诸天人恭敬守护,得大名称。虽遭恶对,心无愁恼;众生亲附,乐来依止。】所以,若能受持这五个重戒,我们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被诸天天人所恭敬守护的人。为什么诸天天人要来恭敬守护呢?因为诸天都希望人类个个都受持五戒 三摩地

2018-07-22

下品持戒,得生人中;中品持戒,生天天上;上品持戒清净可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故受持戒法的人,若守护无犯,则能远离一切灾难恐怖,具足一切善法顺缘,常为善神之所守护,三宝之所加持,可得之愿,随其所求,皆得成办,所以《大智度论》说:“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2略说五戒2.1戒的意义五戒,即从大德师长前乞受:尽形寿 三摩地

2018-07-22

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四十二章经》★爱者众病之首,犹如城郭,聚集人民凭地自怙,云何爱众病之首?如佛所说,泥犁受苦,其数无量,皆由爱所造。凡在地狱受诸苦恼,皆由爱病。诸杀生者,亦由爱致。不与取、淫泆、妄语、十不善行,亦复如是。皆由爱心,造斯诸恶。——《出曜经卷四》★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三摩地

2018-07-22

缘觉菩提者,谓进修因缘观,具足十因缘与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智慧胜妙于阿罗汉,由此而更深入于解脱道的智慧中。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所现观之对象,同样都是现观现象界的蕴处界等法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苦无我故空,不曾触及实相法界——本住法如来藏——无余涅槃之本际,是故不涉实相法界而无实相般若。至于人天乘,通外道世俗法,此处即不论之。佛涅槃后, 三摩地

2018-07-22

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净故得。 (原标题:佛说不淫戒) 三摩地

2018-07-22

这时佛特地示现才度了他成为阿罗汉。但是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人,那是极恶重罪,可是仍然只得轻罪,并且在往复对答之后,佛以一句“善来比丘”而使他成为大阿罗汉。他成为阿罗汉以后,波斯匿王仍不晓得,最后决定要去讨伐他,因为听说这个人是大恶人,不讨伐他不行,否则国境不宁。所以率了军队,因为害怕就先去请问佛。佛说:“如果这个人已经在我座下出家了,你 三摩地

2018-07-22

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 三摩地

2018-07-22

二、亲近阿罗汉,住阿罗汉身边也。受持八关斋戒之功德受持八关斋戒,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守持清净,可得无量功德。《佛说斋经》云:奉持八戒,习五思念(即六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与善,后生天上,终得涅槃。《优婆塞戒经》卷五: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又云: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乘。又云: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 三摩地

2018-07-22

谓近阿罗汉住。故名近住。以受此律仪。随学彼故。有说此近尽寿戒住。故名近住。或名长养。长养在家善根。令近出家善根住故。问曰。近住律仪。云何而得。答曰。从他教得。谓随师教。自发诚言。恭敬受得。又受律仪者。要随师语。如师语而说。方受得。若先自发言。若与师俱说。不得律仪。问曰。著何服饰。受此律仪。答曰。常所受用衣服。严具著之。皆得受此律仪。若为暂时庄严身者 三摩地

2018-07-22

“‘如阿罗汉,无有邪念,尽形寿不盗,好喜布施,我今字某,尽形寿不盗,自今至明日持心。“‘如真人,我今尽形寿,不淫泆,无有邪念,恒修梵行,身体香洁,今日持不淫之戒,亦不念己妻,复不念他女人想,至明日清旦,无所触犯。“‘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妄语,恒知至诚,不欺他人,自今至明日不妄语,我自今以后不复妄语。“‘如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2

复持此八关斋法,用学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界学正法者亦习此业,正使将来弥勒佛出现世时,如来、至真、等正觉,值遇彼会,使得时度。’弥勒出现世时,声闻三会,初会之时九十六亿比丘之众,第二之会九十四亿比丘之众,第三会九十二亿比丘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亦值彼王及国土教授师,作如是之教,无令缺漏。”是时,优波离白世尊言:“说彼善 三摩地

2018-07-22

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断诸有结、心善解脱,说此偈言:若人月八日十四十五日及神变之月受持八支斋如我所修行彼亦如是修如是说者,则为善说!所以者何!阿罗汉比丘离贪、恚、痴,已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故此偈,则为善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大正藏第02册No.0099杂阿含经3、杂阿含经卷第五十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三二五)如 三摩地

2018-07-22

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杀生。亦不教人杀生。无怨恨心当怀惭愧。有慈心愍一切众生。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日始随意所欲不复杀生。无怨恨心常怀惭愧。有慈心愍一切众生。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盗好施。亦不教人盗。常乐闲处。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随意所欲不复盗窃。常怀惠施乐闲居处。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习不净行。常修梵行清净无秽而自娱乐。如是我字某名某 三摩地

2018-07-22

阿罗汉也。一切大圣皆其上尊。悉知他人心所念。独阿难未也。尔时佛出精舍坐于虚空。为无央数百千众会围绕。而为说法。及七万菩萨。皆得诸总持。彼时佛面色光明胜常时。光明从面出往照遍诸世界。时佛便笑。五色光从口出。上至梵天。诸佛天中天授诸弟子决时。光往照四天王。光还照佛三匝从足心入。诸佛天中天授辟支佛道决时。光从口中出。往照波罗尼蜜天。还绕佛三匝从脐入。诸 三摩地

2018-07-22

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断诸有结。心善解脱。说此偈言。若人月八日十四十五日及神变之月受持八支斋如我所修行彼亦如是修如是说者。则为善说。所以者何。阿罗汉比丘离贪.恚.痴。已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故此偈则为善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大正藏第02册No.0099杂阿含经杂阿含经卷第五十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 三摩地

2018-07-22

五逆罪为: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罪是三界中最重之罪,所以不因清净的八戒斋就免罪。父母是世间最大的恩德,竟然还可以把他们杀害,当然是世间最重之罪。杀阿罗汉阿罗汉是色界四天天主、欲界六天天主,都应当供养的圣人,竟然也能起心杀害,当然是世间的最重罪了。出佛身血当然更重了,因为诸佛是人天应供的阿罗汉的师父,功德巍巍,怎能伤害?破和 三摩地

2018-07-22

当如阿罗汉阿罗汉无杀意。斋日持戒亦当如阿罗汉。无杀意无捶击意。念畜生及虫蛾。使常生如阿罗汉意。是为一戒。今日与夜持杀意使不得杀。持意如是为佛一戒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无贪心。无所贪慕于世间。无贪毛菜之意。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富有者。当念作布施。贫无有者。当当念施。是为二戒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畜妇亦不念妇。亦不贪女人亦无淫意。斋日 三摩地

2018-07-22

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无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十、临终欢乐有念佛的功夫,但尚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担心临命终时没有把握往生的人,必须持此斋戒。《药师经》说,受持此斋戒的人,凭此种善根,如果听到药师如来的名号,临命终时,将有八位大菩萨来迎接他往生净土。(《药师经》云: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以此善根 三摩地

2018-07-22

于是,这五百人,见佛、听法、出家,漏尽意销,同证阿罗汉果。 (原标题:自受三皈五戒得消灾---《佛说戒消灾经》)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