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当弥勒尊佛出现于世间,在龙华树下初转法轮宣说声闻法的龙华三会,初会之时,当时会有九十六亿比丘之众,诸漏已尽,证得阿罗汉果;第二会时,会有九十四亿比丘之众,证得阿罗汉果;最后的第三会,会有九十二亿比丘之众,诸漏已尽,证得阿罗汉果;也能够值遇当时的圣王及国土教授师。最后经中佛还特别强调说,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不仅应该教他发起这样的誓愿,还要让受持八关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一个佛弟子离开了这五种的无畏布施,佛陀开示:这样的人不可能证得须陀洹果,当然更不可能证得斯陀含、阿那含以及阿罗汉果,更不可能证得佛菩提果。另外,世尊又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就会有五种善法围绕着我们。佛陀说:【善男子!有五善法围绕是戒,常得增长,如恒河水。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依成佛之道来说,其实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因为声闻戒只能使人获得声闻极果的阿罗汉果,不能使人成佛;但菩萨戒可以使人成佛,而佛教以成佛之道为中心,不是以声闻之道为中心,所以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所以应该说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声闻法是世尊方便施设接引声闻人的方便法,因此而设的出家戒当然应该说为别解脱戒,菩萨戒才是正统的解脱戒。假使声闻道是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弥勒尊佛出现于世间,在龙华树下初转法轮宣说声闻法的龙华三会,初会之时,当时会有九十六亿比丘之众,诸漏已尽,证得阿罗汉果;第二会时,会有九十四亿比丘之众,证得阿罗汉果;最后的第三会,会有九十二亿比丘之众,诸漏已尽,证得阿罗汉果;也能够值遇当时的圣王及国土教授师。最后经中佛还特别强调说,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不仅应该教他发起这样的誓愿,还要让受持八关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不偏信敬有德一人;见有贤圣持戒多闻,能以舍宅、饮食、卧具、衣服、病药而供养之;深言僧中多有功德:修集向道、得须陀洹果,乃至能修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果,修金刚三昧,电光三昧。观如是已,平等奉施,如是施已得无量福。是故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佛离开了这五种无畏布施,就不可能获得须陀洹果,当然更不可能获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更不可能获得佛菩提果。【善男子!若受戒已,当知是人,为诸天人恭敬守护,得大名称。虽遭恶对,心无愁恼;众生亲附,乐来依止。】所以,若能受持这五个重戒,我们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被诸天天人所恭敬守护的人。为什么诸天天人要来恭敬守护呢?因为诸天都希望人类个个都受持五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下品持戒,得生人中;中品持戒,生天天上;上品持戒清净可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故受持戒法的人,若守护无犯,则能远离一切灾难恐怖,具足一切善法顺缘,常为善神之所守护,三宝之所加持,可得之愿,随其所求,皆得成办,所以《大智度论》说:“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2略说五戒2.1戒的意义五戒,即从大德师长前乞受:尽形寿 | 三摩地 2018-07-22 |
|
得阿罗汉果证。大正藏第02册No.0099杂阿含经4、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二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时。有众多释氏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诸释氏。汝等诸瞿昙。于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功德不。诸释氏白佛言。世尊。我等于诸斋日有时得受斋戒。有时不得。于神足月有时斋戒。修诸功德。有时不得。佛告诸释 | 三摩地 2018-07-22 |
|
得阿罗汉果证。大正藏第02册No.0099杂阿含经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二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时。有众多释氏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诸释氏。汝等诸瞿昙。于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功德不。诸释氏白佛言。世尊。我等于诸斋日有时得受斋戒。有时不得。于神足月有时斋戒。修诸功德。有时不得。佛告诸释氏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于是,这五百人,见佛、听法、出家,漏尽意销,同证阿罗汉果。 (原标题:自受三皈五戒得消灾---《佛说戒消灾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最后,阿难尊者请问佛陀:“世尊,如果妇女能跟从佛陀的律法出家,依梵行而住,她们是否同样可以证得入流果、一还果、不还果乃至阿罗汉果呢?”佛陀回答说:“她们同样可以证得圣果啊!”阿难尊者继续以大爱道夫人抚养佛陀的恩情来打动佛陀,最后佛陀只好说:“女人如果要出家,就要做到八敬法,并且终身学习奉行。”因而接受了大爱道夫人等女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声闻道是以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也就是断见惑与思惑,最多再加上断我所执,作为全部的修行方法;终极目标是证阿罗汉果,死后一定出离三界生死,永远不再来三界中。但是,也许有人发觉到了:你萧平实似乎少讲了一种声闻僧──声闻圣僧,难道声闻僧之中都没有圣僧吗?从目前的文献上来看,当代声闻法中已经没有圣僧了,连声闻初果都没有了;包括南洋的佛教界或台湾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供养僧宝〖“若有供养发菩提心受持戒者出家之人:向须陀洹至阿罗汉果,名供养僧。若有人能如是供养佛、法、僧宝,当知是人终不远离十方如来,常与诸佛行住坐卧。善男子!若有人能如说多少供养如是三福田者,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多受利益。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供养三宝,是不为难;在家供养,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rd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多闻圣便不再随意作出不适当的身、口、意业,来趣向于三恶道,这正是使得个人经由放逸而离开佛道;因此圣决定趣向三菩提,历经七次天人的往来,而证得阿罗汉果,达到苦的边际而永不受苦。」《杂阿含经》卷6:【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多闻圣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苦狐疑断,于习、灭、道狐疑断,是名比丘。多闻圣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有供养发菩提心受持戒者出家之人:向须陀洹至阿罗汉果,名供养僧。若有人能如是供养佛、法、僧宝,当知是人终不远离十方如来,常与诸佛行住坐卧。善男子!若有人能如说多少供养如是三福田者,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多受利益。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供养三宝,是不为难;在家供养,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mdash | 三摩地 2018-07-22 |
|
问题出现了以后,亲证阿罗汉果的你一定会赶快去见佛问清楚,或者会去见诸大菩萨:“我现在得解脱了,可是我解脱了以后,我拾报了,就把十八界我都灭掉了以后,岂不是变成断灭境界了吗?”但是诸佛菩萨都会告诉你:“不是断灭。无余涅槃之中实有本际,也就是‘识缘名色’的识、‘名色缘识’的识。”这在南传佛法的阿含经典里面,把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现在希望这位恶道有情,期望您的弟子,昭慧法师也有一点勇气,要嘛!就是佛前忏悔,归顺正法;不然,就是干脆著书立说,来被菩萨们破斥,像现在这样,毫无勇气面对自己的平生所知所见,真的是令人看不下去,如是骑墙,遇到自认为是导师的人被破斥地体无完肤,而自己还可以不出书立说,以图挽救,或是规劝其师,了解正法;竟然直至其师亡故,都无有所作,实在是令人浩叹!当知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多闻圣便不再随意作出不适当的身、口、意业,来趣向于三恶道,这正是使得个人经由放逸而离开佛道;因此圣决定趣向三菩提,历经七次天人的往来,而证得阿罗汉果,达到苦的边际而永不受苦。」《杂阿含经》卷6:【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多闻圣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苦狐疑断,于习、灭、道狐疑断,是名比丘。多闻圣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获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为此义故仰咨如来。惟愿世尊分别解说。世尊今为三世有情所依之主。或有有情行大乘行其心柔和。唯愿世尊慈悲愍念。获甘露法不独受用而同其味。云何令诸有情趣大涅槃安隐正路。此等有情当作何事。于一切智得不退转。云何圆满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又此般若波罗蜜多。与前五种波罗蜜多而为其母。云何修习而能圆满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个孩子长大后,辞别父母跟着佛陀出家修行,精进勤奋,身口意三业清净,离一切邪妄,终于证得阿罗汉果。阿难尊者好奇的请示佛陀:「这位比丘过去作了什么功德,能出生在豪贵之家,出生未久就能言说,又能出家学道证果,神通自在?」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这位比丘前世是波罗奈人,为富有人家的儿子。父亲亡殁后,不懂得经营家业而致家道中落,渐渐就成了贫穷人家。虽然也值遇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