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有经典为依据,《中阿含经》曾开示:“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中阿含经》卷五十四)解释如下:眼根、色尘相接触,出生了一个识,这个识叫作眼识,同样的道理,其他的四根、四尘相接触,出生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由此可知:前五识是五根、五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是被生的法,本身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因此, | admin 2018-07-21 |
|
以自己所作而教人的,《阿含经》已这样说:如修行十善,那就“自作”、“教他作”、“赞叹作”、“见作随喜”,就是自利利人了。这是弘扬佛法的善巧方便!试想:修学佛法的佛弟子,在家庭中能尽到对家庭应尽的义务,使家庭更和谐更美好,能得到家庭成员的好感,一定能诱导而成为纯正的佛化家庭。在社会上,不论是田间、商店、工厂&hel | admin 2018-07-21 |
|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七八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阿难答言:‘婆罗门!为 | admin 2018-07-21 |
|
我们也可以在《阿含经》的《大本经》里面,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说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由过去诸佛一起传承下来,而且也说到当时毘婆尸菩萨,他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观察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之后,出家修行。所以修“菩萨道”之后而成就佛道,所以很明显的佛陀祂能够成佛,就是因为修了“菩萨道”,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当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事实上 | admin 2018-07-21 |
|
阿含诸经中说之为“意”,第三转法轮唯识诸经中说为“意、末那、遍计执识”,祂是意识之俱有依。末那识处处作主,恒内执阿赖耶识为自内我,也执意识觉知心为我,复执五根五识为我,祂恒欲了别三界诸法,普遍计度,执为真实,所以名为“遍计所执识”;因此而说意根与我见、我慢、我爱、我痴等四烦恼恒共相随,乃至眠熟无梦时,亦不暂舍这四种烦恼 | admin 2018-07-21 |
|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说太阳神他在《阿含经》里面所说就叫做日天子,所以表示说在《阿含经》里面已经把神跟佛都已经区别开来了。也就是说在佛教里面,本来就很清楚确实是有太阳神,可是太阳神绝对不会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绝对不会是日天子。因为日天子他还是三界六道里面,还没有完全究竟解脱的一个神只。可是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已经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已经究竟成佛啦。所以显然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此外,在《增一阿含》里面也有七事水喻的说法,也就是说佛陀用沉在水底与否,来比喻一个人在解脱道上面的修行。佛陀很清楚的说:除了出水而住(初果境界)的人之外,其他的人,比方说长时间隐没在水中的这些人,就比喻是我们长时间在三界里面浮浮沉沉的这些人,出不了三界的这些人,其实这些人都是信根薄弱到几乎是等于零的状况。那么随着这个信根的增长,才会逐渐的有机会探出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说长阿含经》)初机学人虽亦修学菩萨六度法门,然系以求世间乐、求凡夫神通、求生梵天等为其目的,不以证悟菩提为目的;如是而修六度行门,只是将六度行门作为求取人天善果之资粮,作为求取凡夫神通之资粮,作为求生梵天之资粮而已。如是而修六度者,即是佛法中之人乘与天乘修法。然而人天乘之修法,若不以三乘菩提为依归,则人天乘之六度修法,即非佛法;若是以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们来看看在《中阿含经》中,另一个佛陀所说的故事:有一个时候,佛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安住,有一天黑夜过了,在一清早,世尊就着衣、持钵,然后进入舍卫大城去托钵乞食。这一天,佛陀走向鹦鹉摩纳都提子的家,那一天刚好主人都提外出不在,都提家中养着一只大白狗,大家都很爱护这一只狗,对它就像对人一样的宠爱,以美味的食物、精致的床具来供养这一只狗。当时大白狗正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对一个不信因果报应,不乐修学持戒、布施之人,连未来世的人道、天道都保不住的人,哪有能力修证三乘菩提、得解脱而证实相呢?因此世尊在四阿含中,对初机学佛者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待其信心不退时,才会授与二乘菩提或大乘菩提;这些因果业报的道理必须先传授,令众生信入不疑以后,才传授二乘见道之法;已得二乘见道而断我见者,才会传授大乘见道之法,此乃诸佛常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非真,妄以唯识为假想观,非悟者也。唯识如来藏经典既是最后说,应是最究竟法。乃竟以先说之方便化城法而非议后说之究竟法,宁有斯理?譬如世间法律,后立之法优于先立之法,母法优于子法。佛法亦如是,后说之法究竟于先说之法,唯识如来藏系经典诸法是母,是根本;除去母法,则余般若法空及二乘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四,再引四阿含中的《央掘魔罗经》如下:《央掘魔罗经》中世尊说:「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我次第断诸烦恼得(成)佛(之)性,不动快乐,甚可爱乐;若不断者,恒轮转生死。」《由世尊之圣教量中可以得知,菩萨道者乃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表示必定要知、要证此如来藏,才是菩萨道之正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界生死苦恼。那你想想:所有的众生为了一个烦恼而受无量世大苦恼,当然是指我见。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大家期待《正觉电子报》,再过两、三期就会开始连载《识蕴真义》,要叫你们大家一个个死光 | 三摩地 2018-07-21 |
|
辨正5、《杂阿含经》卷九,【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此中佛已具说意识觉知心,包括离念灵知,皆是因于意根(第七识)及法尘相触之因缘而生﹔意识既是有生之法,则必有灭,故于眠熟、闷绝、死亡、入无心定、入灭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诸法皆是无常法,都是会坏灭之法,都是缘起缘灭之法,既然五蕴身我无常必坏,所以依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诸法无常必坏,在阿含解脱道中就说「诸法无我」,因为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生灭诸法中,找不到常、恒、不变易的真实我。五蕴中之受、想、行、识四蕴,即是心法,亦称为名;加上色蕴,即是「色」、「心」二法具足,简称为名色。但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云何谓此为我见未断之凡夫?谓佛于四阿含中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意识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方能出生之法,是有生必灭之法,堕于意识境界中者,即同于众生我;若有差别者,都在意识境界之高下差别而已,都不离意识生灭法境界,故为我见未断之凡夫。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内相分这个说法有很多地方讲到,但不一定用这三个字讲;譬如四阿含讲的解脱道,佛说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灭尽十八界,是说六尘也要灭掉,这就是在讲有内相分了。我们特地把它标明出来“六尘是内相分”,可是他们脑筋像石头一样转不过来;既然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把十八界都灭尽了,十八界里面有六尘,请问:“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到现在已经二千五百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