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这样的一个共修共住的生活当中,到底应该怎么样做才对呢?《中阿含经》中记载:尔时,有一片树林叫牛角娑罗林,有三位佛居住(尊者,叫尊者代表他们已经证果了,实际上都是证得四果的阿罗汉),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尊者金毘罗。这些尊者虽然住在一起,可是每天一早各自出去托钵乞食,先回来的人,就负责整理床座、打水、把装着洗脚水的器皿处理好、把洗脚用的工具以及擦拭 三摩地

2018-07-22

继承佛陀最早阿含时期教法的宗派,目前主要是存在于南传佛法,也就是锡兰、泰国、缅甸,还有中南半岛的这一些上座部的佛法。他们自认为自己代表了印度时期的上座佛法,也就是佛陀在阿含时期依于《阿含经》为主要的教法,也就是二乘的佛法。北传佛法把他们叫作小乘佛法,但是他们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名称。实际上,南洋地区它原本也是大乘佛法流行的区域,但是在西元十二世纪以后就 三摩地

2018-07-22

大致上的说,佛陀一生的说法,五个时期叫作:华严时、鹿苑阿含时、方等般若时、唯识种智时,以及最后的法华涅槃时。我们先来看看里面的意思。第一个华严时,是说释迦牟尼佛在刚刚成道,一开始的时候祂就先说《华严经》,以自己亲证的这一些法,然后从凡夫地的法一直说一直说,说到佛地的法,一一说明,无有遗漏者。所以,能够听佛华严时,它的对象是诸大菩萨。华严时的法,从天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不了解佛在《阿含经》里面所说,在我们此世名色生之前的入胎识才是本识;然后他们却把入胎后才有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实的法,这就是假的佛法。那什么又是僧呢?僧又叫作出家人,现在一般人都以为,剃了头、受了戒、烫了戒疤,就叫出家人;但是佛说:那样只是凡夫僧、世俗僧,真正的出家人叫作胜义僧。我们来看一下,在《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说道:善男子!有四种僧,何等为四 三摩地

2018-07-22

在《阿含经》里面说到,有时四面大梵天王会下降到忉利天,与忉利天主一起谈论佛法,这就代表了他们都是佛教的大神。从色界天再上去,就进入了无色界。无色界它连色法都没有了,纯粹是禅定——心的境界,包括了识无边、空无边、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众生,包括了你、我,我们无始以来就在这样的三界当中轮回。我们都曾经上升到色界、无色界,也曾经做过三恶道的众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再来看看《增壹阿含经》第四十九卷里面佛说:所谓僧者,四双八辈,此名如来圣众;可尊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九)四双八辈指的就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所以这样看来,实证佛法的僧,他的最低层次至少是要初果向,是要从法的实证上来看。又譬如《佛藏经》卷上:于佛法中成就身见,不在僧数。《佛藏经》)卷一)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的一代教法分为五时,是指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跟第五个法华涅槃时。这个宗所判的第三跟第四位的位置应当是颠倒一下的。三教的部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天台宗流传了一些论典下来,譬如说《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等;可是这个部分对一般人而言,往往是义趣过于玄妙,而修学这个宗派的人却是依教而解,其实是没有证般若的。第三个是指密宗。密宗有身密、口密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为什么说声闻法可以令学人亲证出世之法呢?看看《增壹阿含经》卷十六是怎么说的:【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岂非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作道乎?然五阴之身实不可保。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学道者,以求无为道,灭五阴身,是以学道。】(《增壹阿含经》卷十六)这一部分的佛法,是从整体佛法里面析分出来一个小部分,是要对治一分心量狭 三摩地

2018-07-22

在《长阿含经》卷十八里面这么提到说:【佛告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千阎罗王、……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长阿含经》卷十八)从这样来看,一个世界,譬如说像我们这个太阳系是一个日月周行的世界,那这样一千个世界才合为一个小千世界;而我们这样一日月周行的四天下,从这一部 三摩地

2018-07-22

《长阿含经》第十九卷里面的记载:【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然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畏怖,舍出宫外;若镬出宫外,王见畏怖,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铁钩擗口使开,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 三摩地

2018-07-22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三摩地

2018-07-22

那另外在《长阿含经》里面也记载了世尊告诫弟子们,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饮食、便溺一切的作务中,都要依于佛陀所授的律仪轨则,常念一心,不失威仪,这样子摄心精进于道业,这样才是一心。佛陀这样子开示,说:【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鉢,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文殊师 三摩地

2018-07-22

《杂阿含经》卷一中:【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中佛陀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什么是法师的真实义。就是对于众生五阴中 三摩地

2018-07-22

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经文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阿含经》中有这样开示,世尊说:云何二难解法?有因有缘众生生垢,有因有缘众生得净。(《长阿含经》卷九)因此,对于众生的因缘,是千差万别而有种种的不同点,所以众生心生出垢染,或者众生心得以得证清净,这些种种的因缘,一般的众生乃是非常非常难以理解的;更何况可以能够对于这些因缘的通达,或者究竟的理解;这只有诸佛如来才能够究竟理解一切的因缘果报,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提醒大家,我执的来源是由于我见!如果我们要知道我见的来源的话,那么最好的建议就是好好的掌握《阿含经》;如果大家对于《阿含经》的文言文有所障碍的话,也可以选择阅读善知识的《阿含正义》。相信您经过那样阅读之后,会对《阿含经》里面关于我见跟我执的道理就能够确实的掌握。这样子你就知道说,为什么我刚才讲的,我们这一世有许多时候都是顺着这样的习气来作事情。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如何正确的掌握所谓的我见呢?最好最稳当的作法,就是先好好的参究所谓的《阿含经》,因为《阿含经》是解脱部分最根本的经典。各位观众如果对《阿含经》里面文字能够好好掌握的话,对于我见自然会有深刻的了解;如果您对于阿含的有所疑虑的话,可以看金雄狮的《阿含正义》,您可以透过《阿含正义》一到七册的这个内容,详细的去掌握,什么东西叫作我见。到时候您再回来看的 三摩地

2018-07-22

(《大般涅槃经》卷三)同样在另外一部经里面,《杂阿含经》里面,佛陀也跟们说: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杂阿含经》卷三十四)这个是寂灭为乐这个四个字的出处。我们从《大般涅槃经》里面的,所谓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件事情来讲。佛陀在这一段里面最后讲到说此则是我最后教也,有些人就会误会了,以为说,因为最后讲的这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就是说,我们再给大家举一个,就是在《长阿含》的《经》里面,佛陀也告诉比丘说:比丘啊,如果你听到了有哪一个比丘,说了怎么样的法之后,你不要一下子就把他全然不信,也不应该全然的就把他的说法丢弃;应该是听了这个说法之后,应该是怎么样呢?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这个意思就是说,当你听了这个说法之后,回头来自己应该要根据佛陀所说的这些道理, 三摩地

2018-07-22

比方说在《杂阿含经》里面,佛陀就曾经称赞过大迦叶尊者,说他少欲知足,头陀第一;或者,佛陀也曾经称赞过尊者舍利弗,说他持戒多闻,少欲知足。所以,少欲知足的这件事情,的确在某种的程度上来讲,也是对于行者修行得力、降伏性障的一个称赞之词。可是在佛教里面,谈的这些关于解脱方面的道理,其实它的层次是远远超过所谓的少欲知足的层次。因为少欲知足可以让我们减少目前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