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甲、识阴的定义《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云: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此名识阴。这是说,眼识、耳识乃至意识等六个心,都是识阴所摄。意根并不摄在识阴中,因为意根是根,是意识或识阴六识出生所依的依根,是由意根与法尘为缘,意识方能从名色所缘的第八识中出生,而且必须靠意根共同运作而为助缘,意识才能继续存在及运作,故意根是意识出生及运作的必要条 三摩地

2018-07-23

"(《中阿含经》)如是世尊开示中,已经明说:识阴是因缘所生法。若非因缘所生法(譬如意根唯因即生,不须藉缘;亦如阿赖耶识心体是因缘法之因,佛说「本来而有」,不必藉缘已自存在),即非识阴所摄,故意根与阿赖耶识心体不得摄入识蕴中,非属藉缘乃生之法故,亦非积聚而成之法故。识蕴以何因、何缘而生?答:以阿赖耶识为因、无明为因,以及内六处(五色根之胜义根及心根之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阿含部的经中有很多地方这么说:「眼、色因缘生眼识,耳、声因缘生耳识……乃至意、法因缘生意识。」这很显然是在告诉我们:要有意根与法尘作为助缘,意识才能生起;不论是有念的意识或者离念的意识(不论是有念的灵知或离念的灵知),都是要以意根及法尘为助缘才能出生的。佛又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换句话说:「不论是什么状况下的意识 三摩地

2018-07-23

”——《长阿含经》卷9。也就是说不论你是多细的意识,都是意法因缘所生;只要有生,必有灭。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意识,都一定是生灭法,祂不可能是常住的真心;然后把这样的一个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当成常住不灭的心(落入识阴中),当然就是未断我见的凡夫。再来说第六个欲界中的我见,(藏传佛教)双身法中无上瑜伽的乐空双运。在双身合修当中,享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12),可是因为他能够观见,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境界,所以他把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的贪着、欲爱都灭尽后,他就可以知道:他于未来世一定可以究竟解脱。所以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也是以实证的方法解脱于三界。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阿罗汉的所证是有上的!譬如慧解脱,他还是有上的,有俱解脱在他上面,也还有三明六通在他上面。所以我们知道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眼藏–集》、《阿含正义》当中多处说明这个部分,请自行请阅参考。(原标题:我见、我执及身见的差异) 三摩地

2018-07-23

详细的解说请阅萧师《阿含正义》第三章。这里请师兄想一下,这个我只是意识的产物,而意识是有断灭的法,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我是真实不变的法吗?当你睡着无梦的时候,这个我还有吗?2.这只是师兄自己的认为吧?这些问题要以佛经菩萨论的说法为准。3.我见引生的贪嗔痴等劣根无明心行这些烦恼的根源还是我见;如果只修伏这些烦恼而不断其根源,无法证得解脱。如外道修得四禅八定 三摩地

2018-07-23

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界生死苦恼。那你想想:所有的众生为了一个烦恼而受无量世大苦恼,当然是指我见。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大家期待《正觉电子报》,再过两、三期就会开始连载《识蕴真义》,要叫你们大家一个个死光 三摩地

2018-07-23

而观行的成就除了要有定力,还需要慧力、正知见、福德因缘相伴;但是现代很多学佛人却是把定力误会了,错将打坐一念不生的定境当成定力,此种定境对于观行的帮助有限,所以正觉同修会从初级禅净班开始,都会要求学员锻练无相拜佛功夫而成就动中定力,又在禅净班课程当中辅之以正确知见的熏习、性障的伏除、福德的修集等等要件,此乃依照佛在阿含中所说的次第要领而修、而行。我 三摩地

2018-07-23

辨正5、《杂阿含经》卷九,【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此中佛已具说意识觉知心,包括离念灵知,皆是因于意根(第七识)及法尘相触之因缘而生﹔意识既是有生之法,则必有灭,故于眠熟、闷绝、死亡、入无心定、入灭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原始佛法四部阿含诸经中,皆无此说;五百大阿罗汉所造《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等论著中亦无此说;于第二转法轮之般若系诸经中亦无此说,第三转法轮唯识系诸经中亦无此说,西天中土已证悟之诸大菩萨所造正论中亦无此说,是故「初果耕地,虫离四寸」之说,乃是智者大师所臆想之「一家之说」;经与论中所说者,唯言世尊在路行时离地四寸或四指,而足下印文亦能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认定标准,不论是在阿含圣教中,或是在理证上面,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解脱道中的胜义僧,是所有修学解脱道的人所应依止的圣者。至于想要实证而成为解脱道中的胜义僧,第一步就是归依佛教三宝,随之受学——不论是亲身受学或者受学于胜义僧的著作;所以三归五戒是所有修学解脱道的人首要之务,而三归五戒后,解脱道的实证者对于异生性的断除,永远不入三恶道中 三摩地

2018-07-23

阿含经》中就记录着:有一次,给孤独长者去礼拜佛陀,佛陀问:‘长者啊!你在家中一直在布施贫困的人吗?’给孤独长者回答:‘是!世尊!我一直在城中四处广行布施贫困,也在家中布施给贫苦、一切来求的人。世尊!我经常念想着,要布施给野兽、飞鸟、猪、狗等动物,不会起这个要给多少、那个要给多少、这个该给、那个不该给这样的心念。因为我一直有这样的念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长阿含经》当中,有开示过十退法,也就是十不善业道,其中意行的部分有贪取、嫉妒、邪见等三种不善业;反过来说,不贪取、不嫉妒、不邪见则是十增法,十善业道中属于意行的三种善业。佛陀在《分别善恶报应经》当中也说:嫉妒会让众生得到出生为卑贱种性的恶报;而如果能够远离嫉妒,常常随喜称庆别人应得的名利的话,在未来世就会出生到豪贵家族,享受种种可爱的异熟果 三摩地

2018-07-23

说真的,只为一世的荣华,却换得多生多劫做牛做马来偿还,那是何等愚痴啊!又反过来说,积蓄钱财对一般人也是有利的,那就是正正当当去赚钱,去累积钱财而不贪著,然后用这些钱财广为布施,不论是救济贫穷,或者供养真正的出家人,而不是假名的出家人,诸如等等,于有生之年不断布施众生,利乐有情的结果,未来可以,乃至于未来可以作为实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其果报是不可思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在《阿含经》写著,有一次佛陀到城中乞食,这时候有两个孩童正在玩沙子,他们遥远的看到佛陀过来,其中有一个孩子他就捧著沙,然后奉上供养佛陀;另外一个童子,就在旁边合掌,随喜赞叹。所以这时候,佛陀就授记这个孩子说,这个孩子以后,会当一个非常殊胜的、有福报的国王,来带领阎浮提的众生,他的名字就叫作阿育王,他会广布我的舍利,一日之中当造八万四千塔。这个阿 三摩地

2018-07-23

3)最近葛格我写文章比较「冷感」,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一些热情,增加了一点声闻的味道!当然这个好处是有比较离开了一些!不过回过头来说,菩萨应该是热血沸腾的英雄好汉!菩萨是要能为众生抛头颅、洒热血,更何况对待身边的人!在道场中菩萨们彼此一直有不攀缘的政策,那不攀缘的政策好处是大家比较在法上用功,因为《阿含经》中都常提到比丘们只做两件事情 三摩地

2018-07-23

如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中也开示说:若是希望证得初禅者,如是喜见异性的希望之心,正见异性时生起喜乐的心行,也都应当断除,而不是只断除二根相交的身行贪著以后,心中仍对异性有所喜乐,否则是无法发起初禅的。因为,觉知心还没有解脱于欲界他化自在天境界的贪爱,就不是已离欲界的心解脱者,初禅定境就不可能发起;所以说,初果及二果人都仍不是心解脱的圣者,严格的说, 三摩地

2018-07-23

何谓二乘所断之异生性?《中阿含经》有云:【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有欲人,贫穷为大苦耶?诸比丘白日:尔也!世尊!世尊复告诸比丘日:若有欲人,贫穷举贷他家财物。世中举贷他家财物,为大苦耶?诸比丘白日:尔也!世尊!世尊复告诸比丘日:若有欲人,举贷财物,不得时还,日日长息。世中长息,为大苦耶?诸比丘白日:尔也!誉尊!世 三摩地

2018-07-23

就像是《阿含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识是一样的。一样的是什么意思?一样的意思就是说:你再怎么修行,也不可能去产生一个永恒的这个意识心,你不要作这种想象,这种是不如理的。所以要说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识祂体性是如一的,如什么一呢?就是无常。好!那我们再回来。所以说,佛说受要先观行,应当如是思。因为你想和行,有时候是被业力所推动,可是你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