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阿含经》中就记载,佛陀精舍中夜以后一片光明,因为有天人来向佛请法,或来赞颂佛。诸佛的第九个名号叫作佛,佛这个名号在佛门中是非常敬重的;譬如,如果在板凳上写个佛字,肯定没有一个三宝敢坐上去,可以想见佛是如何的尊贵。什么是佛?就是觉悟者,就是自觉觉他、觉行的人,自己究竟觉悟也能觉悟他人;一定要先自觉,然后才能觉他,叫作自觉觉他;自觉与觉他所应修行的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界生死苦恼。那你想想:所有的众生为了一个烦恼而受无量世大苦恼,当然是指我见。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我如果没有死,帮你悟了如来藏,你将来还是会否定祂,因为仍会认为离念灵知是真实常住的心;这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可是《阿含经》中有记载,大梵天王有一天下来人间来向佛供养、请法,佛陀当著大家的面前问他说:大梵天啊!大家都说世界与有情是你创造的,你说说看,是不是你创造的?大梵天默然无语,因为他明知不是自己创造的,但他也不想被梵辅天与梵众天的天众们听到他否定的答覆;被听到了,众天对他就不再崇拜了,他的威德就降低了,就不容易率领天众了。大梵天王第一次默然不答,佛又再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应身佛于四大部《阿含经》中,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一切法界之实相——涅槃本际阿赖耶识——是故阿含不得自外于大乘,大乘亦不得自外于阿含,皆以涅槃本际之第八识而一脉相连故;若有人言大乘外于阿含,或言阿含中不说大乘法,斯人即堕诸法自性见中,不解阿含真实义也。诸多金刚密迹等力士所随护之人间佛身,乃是自心如来所化现之佛,非是真正之如来。真正 | 三摩地 2018-07-21 |
|
是以于此拈提此一分非真正学佛之子,因而更说:如来真常,以为正理!以《四阿含经》中的《央掘魔罗经》来阐扬,破斥此一分学术外道见。经典说:「涅盘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如来。」涅盘中有「本际」,「本际」非十八界生灭法,以此「本际」而得说有涅盘,而「本际」诸多义理已经于前所说,而又以缘起支会通「唯识」也于前说,今直接以佛语:「涅盘」即是「解脱」,即是「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148,b7-28)次当举说小乘经典:《增壹阿含经》卷47:「提婆达兜适下足在地。尔时地中有大火风起生。遶提婆达兜身。尔时。提婆达兜为火所烧。便发悔心于如来所。正欲称南无佛。然不究竟。这得称南无。便入地狱。」(CBETA,T02,no.125,p.804,a17-21)所以提婆达多的示现,代表了临终之时还可念诵皈依如来名而发忏悔之心!后来目连尊者到地狱探望,《增壹阿含经》卷47:「目连报曰: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应身佛于四大部《阿含经》中,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一切法界之实相——涅槃本际阿赖耶识——是故阿含不得自外于大乘,大乘亦不得自外于阿含,皆以涅槃本际之第八识而一脉相连故;若有人言大乘外于阿含,或言阿含中不说大乘法,斯人即堕诸法自性见中,不解阿含真实义也。诸多金刚密迹等力士所随护之人间佛身,乃是自心如来所化现之佛,非是真正之如来。真正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界生死苦恼。那你想想:所有的众生为了一个烦恼而受无量世大苦恼,当然是指我见。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大家期待《正觉电子报》,再过两、三期就会开始连载《识蕴真义》,要叫你们大家一个个死光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复于阿含诸经密意不能证知,随于大师们误解阿含诸经意旨者之所说而信受之,故于阿含经旨生诸误会,便遭邪见之笼罩,随之步步皆邪。《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大乘无我观》,页1-3,佛教正觉同修会。)华严中亦说证得阿赖耶识者即可获得本觉之智,则可证实:证得阿赖耶识者即是大乘法中之开悟者,即是大乘法中之真见道者,经中又说证得阿赖耶识而能转依此识上所显之真如法性,能安忍 | admin 2018-07-21 |
|
《杂阿含经》中记载:【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 | 三摩地 2018-07-21 |
|
在小乘的《阿含经》里面,有一部叫作《小空经》,就说了这个道理:把五阴都灭掉,但并不是一切都无;就好比一个容器空,一个村庄里面的人都没有了,可是并不是没有容器和村庄。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涅槃叫作空呢?就是为了要说明涅槃祂是个容器,祂容受五阴!好比我们指示一个人说,这是某某人,我们指示的是他的五阴;可是这个人能够存在,不是单独的五阴存在,因为背后,还有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杂阿含经》卷12),可是因为他能够观见,三界六道里的一切境界,把其中的一切贪着、欲爱都灭尽后,确定于未来世究竟解脱。所以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也是以实证的方法解脱于三界。我们从这里也可以了知,阿罗汉的所证是有上的!譬如慧解脱,有俱解脱在他上面,也有三明六通在他上面。即使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还是有上,因为还有佛菩提乘超越于他。阿弥陀佛!------《三乘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在《阿含经》里我们也看到,佛陀要度某人时,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此人能够接受这些道理,佛陀再为其解说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最后三转法轮时开演大乘法。佛菩提乘它是包含了前面四乘的内容。从五乘的道理,可以明确知道三乘的关系:由大乘之中,再分出的四乘来作为阶梯,这事实上都是佛陀为了度化众生最后成就佛道,而从人乘一直到佛菩提乘的施设。我们接下来探讨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请问:世尊所修是五乘里面的哪一乘呢?答案显然很明显,是佛菩提乘!《阿含经》的《大本经》里,世尊说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由过去诸佛,皆共传承的菩提道而成就,并讲当时毘婆尸菩萨,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观察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之后出家,实修菩萨道一步步成就佛道。由此可知,世尊在菩提树下成佛时,事实上就已经有了大乘菩萨的法道。可是有人见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先说了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再看《阿含经》,在《杂阿含经》第八十经,佛陀说到圣法印,并讲圣法印可以令修学佛法的人知见清净。只是在说圣法印内容时,谈有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有些人就认为佛陀在这里是说三三昧,没说三法印。其实,三三昧就是三法印的意思。查阅《阿含经》其中的经典,有非常多关于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或是空、无相、无愿,或者空、无相、无作,阐明三三昧就是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二乘菩提可说,因为二乘菩提是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的,具足现观了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能断除我见、断尽思惑,所以缘起性空观是依蕴处界而有的;可是,蕴处界却又依如来藏而有,佛在《阿含经》说:这个识─如来藏─来入胎、住胎,才会有色身,才会有人类的蕴处界(详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中所举述的阿含部)。没有蕴处界的出生、存在与无常,就没 | 三摩地 2018-07-21 |
|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847,c3-4)是以虽非第一义谛,亦非非第一义谛,以此方便而接引成道故!是以当中阴身现起之时,不必更作他想,当知阿弥陀佛殊胜大愿,自知已死,不必更求此世之后有,当作诸多方便,信靠弥陀世尊,称念回忆此生所念佛之心,如是忆佛,求佛接引,虽有亲缘之男女相出现,不当接近,知道五欲乃是轮回生死根本,如今已死,当可喘息休歇,即当摄心正念,惟生极乐,纵有他般因缘,从极 | 三摩地 2018-07-21 |
|
2、阿含时:即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3、般若时:继阿含时后,度菩萨乘人,也为使小乘人回小向大,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讲大乘般若总相智和别相智,是为般若时。4、方等时:方等经即是大乘经典的总称,也叫方广经。继般若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经》、《胜鬘经》等唯识系列的经典,讲大乘般若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第710经)语译如下:【尔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说:圣若能清净信心,专心精进而听闻的话,就能断除五法,修习七法,使他获得满足。是哪些法而说有五种呢?是说贪欲的遮盖、嗔恚的遮盖、睡眠的遮盖、掉悔的遮盖、心疑不信的遮盖,这五种遮盖就可以断除了。是哪些法而说有七种呢?是说念觉支、简择觉支、精进觉支、生起乐触觉支(猗是说证得初禅而发起胸腔中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