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有经典为依据,《中阿含经》曾开示:“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中阿含经》卷五十四)解释如下:眼根、色尘相接触,出生了一个识,这个识叫作眼识,同样的道理,其他的四根、四尘相接触,出生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由此可知:前五识是五根、五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是被生的法,本身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因此, admin

2018-07-21

以自己所作而教人的,《阿含经》已这样说:如修行十善,那就“自作”、“教他作”、“赞叹作”、“见作随喜”,就是自利利人了。这是弘扬佛法的善巧方便!试想:修学佛法的佛弟子,在家庭中能尽到对家庭应尽的义务,使家庭更和谐更美好,能得到家庭成员的好感,一定能诱导而成为纯正的佛化家庭。在社会上,不论是田间、商店、工厂&hel admin

2018-07-21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七八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阿难答言:‘婆罗门!为 admin

2018-07-21

我们也可以在《阿含经》的《大本经》里面,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说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由过去诸佛一起传承下来,而且也说到当时毘婆尸菩萨,他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观察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之后,出家修行。所以修“菩萨道”之后而成就佛道,所以很明显的佛陀祂能够成佛,就是因为修了“菩萨道”,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当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事实上 admin

2018-07-21

然而,什么叫作识阴呢?世尊在《增壹阿含经》中说:“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舌、身、意,此名识阴。”(《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由这一段经文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阿含解脱道中所说的识阴,总共只有六个心。意根则是识阴出生的所依缘,是根而不是识,所以不摄在识阴之中。因此,识阴最正确的说法是:眼识乃至意识等六个心。《增壹阿含经》卷二十 admin

2018-07-21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说太阳神他在《阿含经》里面所说就叫做日天子,所以表示说在《阿含经》里面已经把神跟佛都已经区别开来了。也就是说在佛教里面,本来就很清楚确实是有太阳神,可是太阳神绝对不会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绝对不会是日天子。因为日天子他还是三界六道里面,还没有完全究竟解脱的一个神只。可是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已经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已经究竟成佛啦。所以显然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 三摩地

2018-07-21

(-----《佛说长阿含经》)初机学人虽亦修学菩萨六度法门,然系以求世间乐、求凡夫神通、求生梵天等为其目的,不以证悟菩提为目的;如是而修六度行门,只是将六度行门作为求取人天善果之资粮,作为求取凡夫神通之资粮,作为求生梵天之资粮而已。如是而修六度者,即是佛法中之人乘与天乘修法。然而人天乘之修法,若不以三乘菩提为依归,则人天乘之六度修法,即非佛法;若是以三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来看看在《中阿含经》中,另一个佛陀所说的故事:有一个时候,佛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安住,有一天黑夜过了,在一清早,世尊就着衣、持钵,然后进入舍卫大城去托钵乞食。这一天,佛陀走向鹦鹉摩纳都提子的家,那一天刚好主人都提外出不在,都提家中养着一只大白狗,大家都很爱护这一只狗,对它就像对人一样的宠爱,以美味的食物、精致的床具来供养这一只狗。当时大白狗正在 三摩地

2018-07-21

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界生死苦恼。那你想想:所有的众生为了一个烦恼而受无量世大苦恼,当然是指我见。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大家期待《正觉电子报》,再过两、三期就会开始连载《识蕴真义》,要叫你们大家一个个死光 三摩地

2018-07-21

辨正5、《杂阿含经》卷九,【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此中佛已具说意识觉知心,包括离念灵知,皆是因于意根(第七识)及法尘相触之因缘而生﹔意识既是有生之法,则必有灭,故于眠熟、闷绝、死亡、入无心定、入灭 三摩地

2018-07-21

但其实古今的情况差别不大,譬如《杂阿含经》卷八云:如内入处,如是外入处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鼻、舌、身、意识;眼触,耳、鼻、舌、身、意触;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眼触生爱,耳、鼻、舌、身、意触生爱。这就是坠于识阴所有的境界中,将识阴的情境加以执取而不肯放 三摩地

2018-07-21

既然南传佛法的阿含经里面也说有此心,显然入了无余涅槃灭掉十八界以后不是断灭空,因为阿赖耶识如来藏不属于蕴处界所摄,所以无余涅槃面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改名异熟识)独存。菩萨证得如来藏,证明无余涅槃里面独存的是如来藏,就已经很清楚证知了,从此以后他看待涅槃时:涅槃与我五阴平等,与我十八界平等。一般人会说:“你这个人乱说话。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论点和印顺法师一模一样,没有差别,这就成了佛在四大部《阿含经》里所讲的外道无因论。佛说:「无因论是外道论」,因此必须依于般若实相心,才能成就真实法义,而般若根本主旨就是法界空性的第八识如来藏。如有人把这空性心否定而说般若,必定会以缘起性空、无常故空解释般若,这样就成无因论,和外道断见没有丝毫差别;只是外道没有讲那么多佛法名相,而无因论的印顺、 三摩地

2018-07-21

而《增壹阿含经》序品中就提到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阿难即诵: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并解释,由此一偈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一偈之中尽具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意清净者则不颠倒,以无颠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二乘菩提可说,因为二乘菩提是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的,具足现观了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能断除我见、断尽思惑,所以缘起性空观是依蕴处界而有的;可是,蕴处界却又依如来藏而有,佛在《阿含经》说:这个“识”─如来藏─来入胎、住胎,才会有色身,才会有人类的蕴处界(详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中所举述的阿含部经文)。没有蕴处界的出生 admin

2018-07-21

我们常常看到经典中提到这十号的名称,例如在《阿含经》中的一段开示,我们举出来说明。《阿含经》这样讲:我今于此世作佛。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杂阿含经》卷十四)所以,佛陀的这个十号是:如来、应供阿罗汉、无上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以及世尊。我们分别来说明一 三摩地

2018-07-21

阿含经》中就记载,佛陀精舍中夜以后一片光明,因为有天人来向佛请法,或来赞颂佛。诸佛的第九个名号叫作佛,佛这个名号在佛门中是非常敬重的;譬如,如果在板凳上写个佛字,肯定没有一个三宝敢坐上去,可以想见佛是如何的尊贵。什么是佛?就是觉悟者,就是自觉觉他、觉行的人,自己究竟觉悟也能觉悟他人;一定要先自觉,然后才能觉他,叫作自觉觉他;自觉与觉他所应修行的一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