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欲为畜生行,以欲还自殃。溷虫在臭中,不知为处难。如虫在冥中,不知东以西。结着于淫欲,盖此亦虫伦。淫既不见道,日夜种罪根。——《优填王经》★如来不赞叹,凡夫所行欲,离欲及贪爱,及成天人师。——《大宝积经卷一○六》★我之夫妇譬如飞鸟,暮栖高树,同共止宿,须臾之间,及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衣食。有 三摩地

2018-07-23

本书的撰写就是尝试解读佛教最基本而共许的文献《阿含经》,以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与语言,建构佛教中三乘见道的理论与次第。所以本书的副书名为《阿含经中三乘见道的理论与次第》。三乘见道的内涵,涉及生命解剖概念的不同,也涉及学习次第与智慧浅深不同的差异,但其解剖所依据的生命架构却完全相同。所以《阿含经》以完全一致的生命结构,作为三乘见道理论与次第的基础,但又 三摩地

2018-07-23

从《阿含经》中发掘出生命解剖学的原理,其实要归功于萧平实老师在2006年出版的《阿含正义》。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正式提出十因缘观,解开无师独觉的菩萨辟支佛如何观察生命结构的逻辑与方法,同时也指出《阿含经》中有禅宗公案的事实。在《阿含经》的研究里,《阿含正义》至少创造二项历史性的研究成果,使得笔者对本书的撰写成为可能:一是十因缘观的解读,二是阿含禅 三摩地

2018-07-23

当这个世界整个败坏的时候,我们会去哪里?在《中阿含经》卷39:【尔时,世尊告比丘曰:婆私咤!有时此世皆悉败坏。此世坏时,若有众生生晃昱天,彼于其中妙色意生,一切支节诸根具足,以喜为食,自身光明,升于虚空,净色久住。】(《中阿含经》卷39)佛陀告诉梵志婆私咤说,在这个世界整个败坏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的欲界损坏;欲界损坏的时候,欲界的人间乃至畜生道有情、饿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说声闻法可以令学人亲证出世之法呢?看看《增壹阿含经》卷十六是怎么说的:【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岂非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作道乎?然五阴之身实不可保。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学道者,以求无为道,灭五阴身,是以学道。】(《增壹阿含经》卷十六)这一部分的佛法,是从整体佛法里面析分出来一个小部分,是要对治一分心量狭 三摩地

2018-07-23

】(《中阿含经》卷39)这里佛陀又告诉我们一个律则:如果说身体能够发起光明的,他是不需要日月的;身体变闇之后就会有日月,他就必须要生在有日月之处,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也就是说佛陀告诉我们,这个是一种法界中的律则。因为有些人吃了地味,身体就转成厚,变厚变重,乃至变得坚硬而且就开始变闇,那个时候就开始要有日月,这个世界就逐渐形成。有了日月,就有了恒星、有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长阿含经》的开示︰不论是人们居住的房舍、屋宅或是山河大地,乃至一切国家、城市、村庄都有鬼神;所以有山神、海神、湖神、河神、江神、树神、花神、草神……也有各地的城隍爷、土地公等等鬼神。而且,每个人生下来都有鬼神在旁边守护,但如果坏事做多了就没有护法神守护了,那随时都可能会被鬼神欺负或干扰的。如果,一个人行善乃至修行当菩萨,那就会有很 admin

2018-07-23

】(《增壹阿含经》卷13)这里世尊开示说:因为婆提长者是悭贪之人,因此钱财连用在自己身上都舍不得,也使其眷属都要跟著受苦,而婆提长者也没有智慧把这些钱财布施给修道与有德之人。因此,此世空有财富而毫无作为,真是缺乏善根之人,最后只剩下诸业如影随形。悭贪之人除了多求无厌,并且在得到之后,也不愿意把它舍出去;因此,在《成唯识论》卷6里面开示悭说:耽著财法,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46片段导读尔时。舍卫国有长者。名摩诃男。命终无有儿息。波斯匿王以无子.无亲属之财。悉入王家。波斯匿王日日挍阅财物。身蒙尘土。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舍卫国有个叫摩诃男的人死了,因为他没有子息也没有亲眷,所以他的财产被充了国库,因为财产太多,波斯匿王天天都去清点,搞得身蒙尘土,大感疲劳。)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身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弟子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 三摩地

2018-07-23

《增壹阿含经》卷31〈力品第38〉:是时,鸯掘魔闻此偈已,便作是念:「我今审为恶耶?又师语我言『此是大祠,获大果报;能取千人杀,以指作鬘者,果其所愿。如此之人,命终之后,生善处天上。设取所生母及沙门瞿昙杀者,当生梵天上。』」是时,佛作威神,神识霍寤:「诸梵志书籍亦有此言:『如来出世甚为难遇,时时亿劫乃出。彼出世时,不度者令度,不解脱者令得解脱。』彼说灭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更细一步来看,色阴就是我们四大所成的一切,都叫作色阴,四大就是:谓地界,水、火、风界----《中阿含经》卷7。地,指的就是坚硬的坚性,包含我们的骨骼、牙齿、内脏,都算是地所指涉的范围;水的部分,就是湿的部分,包含我们的血液,这个就是水性的部分;火性,就是所谓的暖,这个包含我们身体的温度,包含让我们身体运行的能量,都叫作火的范围;风的部分,就是动的部 三摩地

2018-07-23

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界生死苦恼。那你想想:所有的众生为了一个烦恼而受无量世大苦恼,当然是指我见。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我如果没有死,帮你悟了如来藏,你将来还是会否定祂,因为仍会认为离念灵知是真实常住的心;这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中阿含经》卷三十)佛陀教导舍梨子尊者,可以为专修声闻解脱道的白衣授记:必证初果,永不堕三恶道中,极尽七有人天往来以后,得出三界生死苦。而授记的前提是:已经先受三归及五戒,并且常常念佛、念法、念僧众、念戒行。声闻法中的白衣受持三归五戒时,名为具足五法;三归五戒以后常念三宝、念戒行,名为四增上心。凡是具足此三归、五戒、四增上法而不缺、不穿 三摩地

2018-07-23

就像是《阿含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识是一样的。一样的是什么意思?一样的意思就是说:你再怎么修行,也不可能去产生一个永恒的这个意识心,你不要作这种想象,这种是不如理的。所以要说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识祂体性是如一的,如什么一呢?就是无常。好!那我们再回来。所以说,佛说受要先观行,应当如是思。因为你想和行,有时候是被业力所推动,可是你 三摩地

2018-07-23

甲、识阴的定义《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云: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此名识阴。这是说,眼识、耳识乃至意识等六个心,都是识阴所摄。意根并不摄在识阴中,因为意根是根,是意识或识阴六识出生所依的依根,是由意根与法尘为缘,意识方能从名色所缘的第八识中出生,而且必须靠意根共同运作而为助缘,意识才能继续存在及运作,故意根是意识出生及运作的必要条 三摩地

2018-07-23

"(《中阿含经》)如是世尊开示中,已经明说:识阴是因缘所生法。若非因缘所生法(譬如意根唯因即生,不须藉缘;亦如阿赖耶识心体是因缘法之因,佛说「本来而有」,不必藉缘已自存在),即非识阴所摄,故意根与阿赖耶识心体不得摄入识蕴中,非属藉缘乃生之法故,亦非积聚而成之法故。识蕴以何因、何缘而生?答:以阿赖耶识为因、无明为因,以及内六处(五色根之胜义根及心根之 三摩地

2018-07-23

”——《长阿含经》卷9。也就是说不论你是多细的意识,都是意法因缘所生;只要有生,必有灭。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意识,都一定是生灭法,祂不可能是常住的真心;然后把这样的一个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当成常住不灭的心(落入识阴中),当然就是未断我见的凡夫。再来说第六个欲界中的我见,(藏传佛教)双身法中无上瑜伽的乐空双运。在双身合修当中,享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12),可是因为他能够观见,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境界,所以他把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的贪着、欲爱都灭尽后,他就可以知道:他于未来世一定可以究竟解脱。所以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也是以实证的方法解脱于三界。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阿罗汉的所证是有上的!譬如慧解脱,他还是有上的,有俱解脱在他上面,也还有三明六通在他上面。所以我们知道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3

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界生死苦恼。那你想想:所有的众生为了一个烦恼而受无量世大苦恼,当然是指我见。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大家期待《正觉电子报》,再过两、三期就会开始连载《识蕴真义》,要叫你们大家一个个死光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