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中阿含经》卷五十八当中有记载阿罗汉的说法,对于意根跟五根的说法: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意为彼尽受境界。(《中阿含经》卷五十八)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人有五根,这五根它有不同的运作,异行就是不同的运作。譬如说,眼睛呢,眼根可以看色尘,可以接收色尘;耳朵可以接收声尘,眼根不能接收声尘;同样的,耳根不能接受色尘;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能这样如法修行的话,才是佛陀来世间传授佛法的本意啊!《杂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原标题:伏烦恼与断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以及《杂宝藏经》当中,都有记载天帝释提桓因去向世尊请教,要怎样去除嫉妒等烦恼而证得初果的故事:有一天,天帝释提桓因邀集了一群天众一起去见佛陀,帝释就请问世尊说:「是什么样的缘因,使得众生心中虽然希望没有嗔恨心、没有敌对怨仇,也不必彼此刀杖相向,能够和谐安详地过日子,然而实际上却总是作不到呢?」佛陀说:「那是因为众生有悭贪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阿含经》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是可知的,皆是缘起之法。所以说意识细心,不论细到什么程度,都不是不可知的,当然就不是不生灭的实相心了,其实是一种妄想,是人为所想像施设建立的虚妄法。这种「我」不真实,所以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我,都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在说一切诸法的空相,也就是说,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是暂时有,不是真实有,你可以体认它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欧美日本一分研究佛教之学者,及信受彼等研究之印顺法师等人,不肯信受般若系及唯识系等胜妙于阿含经之二三转法轮诸经为佛口亲说--否认第二三转法轮诸经为佛所说者,令人消减对于大乘法义之信心。又否定三乘法根本之第八识如来藏,令大乘法之胜妙性灭除;亦将二乘所证涅槃,定位于一切法空之外道断灭见中;此乃印顺等研究佛教学术者所必堕之困境,亦必因此使得佛教根本法义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三二第九〇六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在《中阿含经》卷44〈2根本分别品〉中也说: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无有财物?若有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彼不施与沙门、梵志、贫穷、孤独、远来乞者饮食、衣被、华鬘、涂香、屋舍、床榻、明灯、给使。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来生人间,无有财物。所以者何?此道受无财物,谓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 三摩地

2018-07-23

如佛陀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一样!注3注1《入楞伽经》卷8〈14刹那品〉: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大正藏》册16,页559,中22-25)《入楞伽经》卷7〈11佛性品〉: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 三摩地

2018-07-23

而经典中提到阎罗王这个角色,又是怎么说的呢?先看《长阿含经》第十九卷里面的记载:【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然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畏怖,舍出宫外;若镬出宫外,王见畏怖,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 三摩地

2018-07-23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三摩地

2018-07-23

」(《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五欲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欲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随着过去所曾造过的恶业,而下堕三涂恶道受苦。即使是继续修学禅定,往上升进到远离欲界的色界天、无色界天,享受禅悦或者是清虚之乐,也仍然还是在三界当中,没有真正远离世间烦恼的牵绊。纵使天寿十分的 三摩地

2018-07-23

就如同《中阿含经》里面记载,有一次佛陀与诸大阿罗汉等这些们游历各地,到了一个叫作摩竭陀国的地方,然后在大树王下敷坐,们也一起坐下来。摩竭陀人听说佛陀到了他们的国家,也都前来,或者顶礼佛足,然后一旁坐下;或者向佛问讯后,一旁坐下;或者是向佛叉手后,一旁坐下;乃至于说有的遥远处看见了佛之后,就默默地坐下。这时候,郁毘罗迦叶尊者也在佛的当中坐,郁毘罗迦叶 三摩地

2018-07-23

那另外在《长阿含经》里面也记载了世尊告诫们,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饮食、便溺一切的作务中,都要依于佛陀所授的律仪轨则,常念一心,不失威仪,这样子摄心精进于道业,这样才是一心。佛陀这样子开示,说:【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钵,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文殊师利所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不仅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而已,佛陀在《阿含经》中教导众生的次法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开始的。世间人行善布施、造桥铺路、救济贫病、少欲知足……等内容,也都是次法所摄的内涵之一。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但真实的佛法并 三摩地

2018-07-23

在《阿含经》当中,佛陀教诫声闻祂是这样说,祂说:圣唯作二事,哪两件事呢?就是法谈以及圣默然。也就是说,佛当他要说话的时候,他所说的言语一定是与修行有关的,只要与修行无关的言语,他不会去说;但是如果现在没有什么好说的时候呢?他也不会去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说,他会宁可自己在自己的禅定当中、在自己的寂静当中去安住,而不会去造作一些没有必要的言语。所以百丈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世尊在《杂阿含经》当中有过这样子的开示: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 三摩地

2018-07-23

(《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五欲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欲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随着过去所曾造过的恶业,而下堕三涂恶道受苦。即使是继续修学禅定,往上升进到远离欲界的色界天、无色界天,享受禅悦或者是清虚之乐,也仍然还是在三界当中,没有真正远离世间烦恼的牵绊。纵使天寿十分的长 三摩地

2018-07-23

对修行人而言,贪著利养会障碍三乘菩提的追求与实证,所以佛在《增壹阿含经》卷13曾开示:【设有比丘著于利养,而不获三法。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而不成就。若有比丘不著利养,便获三法。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若欲成此三法,当发善心,不著利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13)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如果贪著利养,将 三摩地

2018-07-23

在《增壹阿含经》跟《法句经》里面都提到过他,说到:佛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叫作周利盘特,他是到了年老才出家,智慧非常的闇塞;于是佛就叫五百位阿罗汉,轮流的去教导周利盘特。但是三年过去了,盘特连一句偈也背不起来,所以整个舍卫国里面,大家都晓得盘特的愚笨。盘特的哥哥也在僧团中出家,有一次哥哥就骂盘特,你再这样子愚昧,连戒的内容都背不起来,不如还俗回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金转轮圣王的福报大小,已经远超过我们在这个世界之中所能够观察或了解的,金转轮圣王的福报是可以函盖四天下;而这个世界之中,世尊也是在人间示现成佛的,那么到底世尊的福报是可以函盖多大的范围呢?《长阿含经》卷18之中,佛开示说:一尊如来所教化的范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在八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2之中提到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