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为什么?因为佛在《杂阿含经》卷四十六已经开示: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辄死,终归穷尽,无有一生而不死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六)佛陀开示:只要有五阴身的出生,包括了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天神等等,未来就会死,没有一个可以不死的。所以说,只要有生,未来一定会死的,没有不死的,只是时间长与短而已。譬如世间人,如果不中夭的话,最多是百岁,乃至相传彭 三摩地

2018-08-01

为什么?因为佛在《杂阿含经》卷四十六已经开示: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辄死,终归穷尽,无有一生而不死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六)佛陀开示:只要有五阴身的出生,包括了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天神等等,未来就会死,没有一个可以不死的。所以说,只要有生,未来一定会死的,没有不死的,只是时间长与短而已。譬如世间人,如果不中夭的话,最多是百岁,乃至相传彭 三摩地

2018-08-01

譬如《杂阿含经》卷12中说:有一个在家人叫作阿支罗迦叶,早上听闻佛说法之后,成为阿罗汉,就向佛告辞又回去牧牛;但是在牧牛时,为了要保护一只小牛,结果被一只公牛撞死。早上成为阿罗汉,下午就被牛撞死。佛吩咐舍利弗尊者要去供养那牧牛的阿罗汉。出家的阿罗汉奉佛之命,要去向在家身的阿罗汉作供养荼毘,这表示什么呢?那位牧牛的在家人已经证得沙门果,已经是声闻法里面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长阿含经卷五:时。忉利天作是说言。若使世间有八佛出者。当大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时。忉利天言。且置八佛。正使七佛.六佛。乃至二佛出世者。亦大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何况八佛。时。释提桓因告忉利天言。我从佛闻。亲从佛受。欲使一时二佛出世。无有是处。大般涅盘经卷第三十四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善男子。我于处处经中说言。一人出世多人利益。一国土中 三摩地

2018-07-23

萧平实掀起新判教议题的时代意义(下)(佛教是什么?)上半篇导读:判教,在期由佛陀在《阿含经》中建立三会、二会、一会说法之判教典范。像法期则有不正确的判教夹杂其中,但在中土名师辈出的判教风潮背景下,形成唐宋大乘佛教的复兴。于现代末法期,萧平实提出世俗化、法义浅化二个属于什么是佛教的判教议题,并且提出外道化、密意失传、道次第混淆三个属于佛教是什么的判教 三摩地

2018-07-23

摘要判教是帮助世人认识佛教的重要方式,故有《阿含经》释迦牟尼佛亲自示范的期判教,南北朝与隋唐之像法期判教。现代则由萧平实提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判教议题,本文称之为新判教,期使末法期众生正确认识什么是佛教及佛教是什么,以畅佛本怀。一、楔子多年前阅读了髻智比丘所撰写的《佛陀传》(TheLifeofTheBuddha)。髻智比丘是一位英国人,俗名是欧斯博·莫尔(Osbert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在该书白话语译《长阿含经》中整部的〈经〉。萧平实举出〈经〉有佛陀最后一次示现禅宗机锋公案的事实,因此开创了阿含禅学研究的先河。该段文字的内容如下:时世尊披郁多罗僧,出金色臂,告诸比丘:汝等当观: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注)尔时世尊重观此义而说偈:右臂紫金色,佛现如灵瑞;去来行无常,现灭无放逸。(注:这是世尊舍弃人寿之时,最后一次示 三摩地

2018-07-23

实证方法记录在阿含经中称为「蜜丸喻」,《中阿含经.林品》〈蜜丸喻经〉描述尊者大迦旃延针对释迦牟尼佛略说的法要,竟然可以广说、分别之。于是诸比丘便请问佛陀:「为什么尊者大迦旃延可以广说分别世尊所略说的法要呢?」佛陀答复:犹如有人因行无事处、山林树间,忽得蜜丸,随彼所食而得其味。如是族姓子于我此、律,随彼所观而得其味:观眼得味,观耳、鼻、舌、身,观意得 三摩地

2018-07-23

(《增一阿含经》卷9)也就是说,不管是粗意识、细意识,祂们都是藉意根、法尘相接触而(从第八识中)出生的法(被生的意识心无法出生别的心)。同样的道理,也有八识论主张第七识、第八识为意识细心、极细心,你就知道他的说法也是错了。另外也有人讲,第七识与第八识摄归于意识细心,那你也知道这种说法错了(因为都落入有生有灭的识阴中了)。 (原标题:八个兄弟共一 三摩地

2018-07-23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节目,今天我们要以《增壹阿含经》中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的故事,来与诸位探讨其中相关的法义。这个故事及其背后所显示的道理,对我们的修行来说,是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菩萨道必须懂得如何正确的布施,以及善用此世的资财来利益众生,并且也要知道如何让未来世也有足够的资财来行菩萨道。首先,我们大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说布施佛法的知见给别人,照理说只要是正知正见,应该没有不好的因果吧!可是《杂阿含经》卷十四之中,世尊为我们开示外道须深因为被鼓吹而前来盗法;还好世尊观察他的因缘而摄受。他证果之后,立刻自己发露忏悔,要不然一旦这样回去以后,将佛法的意旨为外道宣说,果报可是很可怕的。世尊以三百矛刺身的痛苦来作譬喻的时候,不是也这么说吗,此尚可耳!若于、律,盗密出家 三摩地

2018-07-23

这则佛典故事是出自于《杂阿含经》卷40。这则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地 三摩地

2018-07-23

这则佛典故事是出自于《杂阿含经》卷40。这则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地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故事在《杂阿含经》卷23中有记载3,在经典中也还有许多众生供佛而未来世得大福报的故事。【注3《杂阿含经》卷23:又复,如来将诸比丘僧入城乞食。时,王共二童子沙土中戏,逢见佛来,捧于尘沙,奉上于佛。时,世尊记彼童子:‘于我灭度百岁之后,此童子于巴连弗邑当受王位,领阎浮提,名曰阿育。当广布我舍利,一日之中,当造八万四千塔。’今王身是也,我尔时亦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可知,事一心中是可以让人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难怪前面我们所引的《长阿含经》里面,世尊要告诫们,要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来精进道业。这样虽然还只是事一心,还不是理一心,却已经有了殊胜的功德。例如,很多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所熟悉的《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尊者就这样子开示,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 三摩地

2018-07-23

佛教典籍对加趺坐推崇备至〔注一〕,固知其功德殊胜也,无奈身难堪任久坐之故,虽是人天所共慕,亦不免乎诤谤;而此中女众是否适宜加趺而坐,则事更幽微矣!据《阿含经》记载,佛在世时,女众加趺坐者,大不乏人。其中,佛之姨母,从佛剃度,名大爱道,世间之有比丘尼,伊其始也;出家之后,领众修行,为群尼之表率,登地证圣,垂范千古,最后更示现加趺入灭。同世众多比丘尼, 三摩地

2018-07-23

《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盘品〉:․…尔时,大爱道作若干变化,还在本座,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而入二禅,从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想知灭;从想知灭起还入有想无想处,…还入第四禅,…还入初禅;从初 三摩地

2018-07-23

《长阿含经》卷八〈散陀那经〉:释迦世尊述说修道人各种歪行,其中有「遥见人来,尽共坐禅;若无人时,随意坐卧」,可见:坐禅虽是所尚也,无奈身难以堪,若可免则且免矣!2.《中阿含经》卷六〈瞿尼师经〉:比丘当学十事,其中第十项:「当学知坐及善坐:不逼长老坐,为小比丘诃」,可见:年老者以身已朽败故,浑不欲坐(而知坐者不应逼之令坐);年少者以畏难怕痛故,亦浑不欲坐( 三摩地

2018-07-23

缘起性空只是空相,而这个空相的了知,是要依真实法不空如来藏来建立蕴处界的缘起性空,否则蕴处界空相的了解与现观也将全是假的,不可能会有实证的智慧,这就是印顺他们无法断我见的原因所在──于内有恐惧、于外有恐惧(编案:详见《阿含正义》引述的阿含经义)。假使他断了我见,就不会再去建立意识细心不坏说;正因为印顺不知道本识出生名色以后才会有名色的缘起性空,所以 admin

2018-07-23

阿含经如是比丘,精勤方便,肌肤瘦损,筋连骨立,不舍善法。乃至未得所应得者,不舍精进。常摄其心,不放逸住。宝积正法经乐求大乘,其心勇猛。虽舍身命,无所顾惜。修菩萨行,勤加精进,无少懈怠。六度集经精进度无极者,精存道奥,进之无怠,卧坐住步,喘息不替。心心相续,不自放逸。菩萨本行经直至成佛,皆由精进。大乘庄严经论至心学道,发大勇猛,决趁菩提。法界次第倍 admin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