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在经中,曾将他自己亲身毁谤贤圣而下堕地狱惨痛的经验说出,这个惨痛的经验,也与暴志比丘尼有关,如《佛说兴起行经》卷2开示:往昔阿僧祇劫以前,有佛名为尽胜如来,其座下有两位比丘,一为无胜比丘,是一位阿罗汉,本身有神通,另一位是常欢比丘,本身结使未除;当时有一大爱长者,其夫人名为善幻,善幻夫人供养无胜比丘,四事无缺,供养常欢比丘非常微薄,因此常欢比丘非 | admin 2020-02-21 |
![]() |
众生虽然这么多,那一些人就想:众生真的是可以度尽吗?以前释迦牟尼佛祂在摄受众生的时候,祂菩萨因地当作宝海梵志,祂就在佛前发大愿:愿我现在所摄受的这些有情,他们犯下五逆罪,他们是诸佛世界所不存在的这些有情们,然而我愿意一一救度,使他们可以快上一大阿僧祇劫成佛,可以在这个法会中第一成佛者成佛的时候,他们也一起成佛。你想地狱的种性的众生,又犯下五逆这种的 | admin 2020-02-21 |
![]() |
然而菩萨却不同,菩萨箭箭毫不落空,一直箭箭相续,所以菩萨不可思议,可以在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里面,发出这智慧之箭、发出这个清净诸佛之箭、发出长养众生菩提之箭,如是箭箭相续,从来没有落到地面,如是一箭接著一箭,最后这智慧箭终于成为无师之智,不用老师可以自坐金刚菩提座而可以自悟佛道,可以六七八识相通,证悟最后、最究竟、最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果。所以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世间的一切有情看待生死,他们都不是很真实,他们都在虚妄中过着日子,所以他们不觉得生死对他们是妨碍的;而菩萨因为要在三大阿僧祇劫里面不断地修学,所以不断地会产生烦恼,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应当要正精进,不要邪精进,要多听善知识的教导,这样才能够远离这些种种的邪执;而远离邪执的时候,就可以让你免除到三恶道这种种的异生性。所以你的变化异生,就不会变成 | admin 2020-02-21 |
![]() |
精进波罗蜜多是能够决定一切众生是不是能够成就佛道的重要原因;虽然学佛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可是三大阿僧祇劫里面,到底会不会快速可以成就佛道,就是在于精进。精进它的意思也很单纯,就是四正勤;就是说,正精进里面勤奋的精进。所谓的四正勤的道理就是如此,已经生起的恶,不管它是恶念,不管它是恶业、恶行,你就要想办法把它破坏,让它销毁、让它消失。所以因为这样的恶念 | admin 2020-02-21 |
![]() |
在《大悲经》卷4中,释迦世尊在付嘱法宝时,亦特别提醒不放逸的重要性: 【今日是我最后教诫,付嘱于汝我此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无上法宝库藏。汝等亦应学于三事。何等为三?一者、欲,二者、精进,三、不放逸。】(《大悲经》卷4) 可见不放逸在修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以防修为性”,能令修学者远离染污法及不令功德漏失。 我们再稍微回顾一 | admin 2020-02-21 |
![]() |
在《大悲经》卷4中,释迦世尊在付嘱法宝时,亦特别提醒不放逸的重要性: 【今日是我最后教诫,付嘱于汝我此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无上法宝库藏。汝等亦应学于三事。何等为三?一者、欲,二者、精进,三、不放逸。】(《大悲经》卷4) 可见不放逸在修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以防修为性”,能令修学者远离染污法及不令功德漏失。 我们再稍微回顾一 | admin 2020-02-21 |
![]() |
在《央掘魔罗经》里面有谈到,祂当菩萨的时候,在无量阿僧祇劫中,有数不清的恒河沙数的生死祂都当忍辱仙人,以慈悲喜舍的这四无量心来作众生的依怙,而无畏惧流转生死之苦,也无畏惧众生种种相违、众生种种糟蹋、众生种种侵害之苦,以及也能够忍受缺乏种种受用的痛苦。因为祂对于这些能够忍受的原因,所以这一生能够示现佛果,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在这样痛苦的世界----众生种种糟蹋违 | admin 2020-02-21 |
![]() |
经典中说有多快速呢?是经过两大阿僧祇劫就可以成佛,而且他要让这些成佛的有情----根本就是几乎是无药可救的人、或是说一阐提的众生、或是说和佛法中难有因缘的众生----都可以比他早成佛;他们可以在贤劫第一尊佛出现的时候就先成佛,或是说一起成佛。透过这样的故事,我们就可以了解说,世间上没有完全办不到的事情,也没有跟解脱分法可以完全脱离的事情,因为真如祂本身是应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菩萨在生活上产生这样障碍,就不容易可以持续这三大阿僧祇劫的佛菩提道。而且在这部经里面又有提到:于诸众生,起嫉妬心;见他得利,心生恼热;见他失利,其心欢喜。所以这样的话,果报在势力上你就会减损,你的威德就会减损等等。因为一切的众生,他所作的就是过去的因以及结今世的果。那菩萨在于世间一样是如此,如果我们心和众生并没有共同心,并没有想要同事、利行,而 | admin 2020-02-21 |
![]() |
这其实是因为阿难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在无量数劫以前,是同时发心行菩萨道的,他行菩萨道的时劫最为久远,再加上他对众生都很好,最多情,不会故意伤害别人,还会经常地帮助众生;所以他成佛的时候,国土有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佛寿命有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而且他也常常替别人去向佛陀求情;譬如佛陀的姨母当初想要出家,但是佛陀为了正法久住,暂时没有答应,是经过阿难三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对于菩萨六度的第三度忍辱波罗蜜,经中也有只称为忍波罗蜜,或者称为安忍波罗蜜,是菩萨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修习成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所应学事之一。在经论中,忍有不同的分类;例如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如来藏才是菩萨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成就佛道的所依,所以如来藏法就是诸佛正法。如果有人破坏如来藏这个释迦世尊的正法,例如:否定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存在,说如来藏是外道梵我、神我思想的复辟,就是告诉大家,如来藏是不可知、不可证的虚妄法;那么学佛人听了之后,对于学佛首要,就是悟入第八识如来藏就会产生怀疑,甚至连佛陀开示如来藏妙义的真实正法都不信受,不能心得决 | admin 2020-02-20 |
![]() |
而菩萨要从三贤位次第进修,满足十回向位,乃至到二地满心位之成为真实持戒者,这中间有许多的修证阶位,与经历超过一大阿僧祇劫之长劫修行,都需要佛菩萨与善知识来教导我们如何前进;因此多闻对于增长持戒波罗蜜,绝对是必要的。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081集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 正国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佛陀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不断地利乐众生,不断地修集福德,然后祂的这样的福德、这样的智慧力,是比等觉菩萨还要妙上不可思议的倍数,更何况是一般的声闻缘觉众生。所以因为佛陀有这样的慈悲无量的缘故,众生看到了佛,就会非常非常喜欢地亲近,一直看到了佛,看祂的时候,眼睛都舍不得离开,所以叫作无有厌足;又因为佛陀,衪有无碍无边的广大威德,众生很喜欢亲近佛陀,很喜 | admin 2020-02-20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说那些钝根小智的二乘人,听闻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都怖畏----必须发心后,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修学才能成就,他们都是不知自己身中有如来藏----藏着如来种,只是一心欣喜着涅槃寂灭的解脱境界,而厌恶世间六尘劳苦,不敢像菩萨勇敢地发起大心,求证佛菩提。由此也可证明:菩萨种性是于佛菩提修学勇猛、锐利而无有畏怖的,真可谓“菩萨 | admin 2020-02-20 |
![]() |
由此可知,只有实证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作这个永远不失的善业,因此有的菩萨就为了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求证佛菩提;并且菩萨悟后,还要转依如来藏的无所得、本来清净的自性,而使意识自己变成清净心;这样来依于本来清净的此经----如来藏来行善,才能成就未来无上正等正觉,才不会落入有所得心、有期待心的意识觉知心境界去行善;如果是落到意识境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在成佛的过程之中,必然也无可避免的必须兼摄二乘解脱道的修证;所以大乘佛法本来就函盖了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所以大乘佛法是具足三乘菩提的,因此大乘学人对于成佛的久远之道,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而能持续不断的精进修持,导致最后的福慧圆满成究竟佛道,那必然都是积极进取之法,而不是消极之法;所以大乘法中的学人,在佛法的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上面, | admin 2020-02-20 |
![]() |
佛陀知道这样的众生,再过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之后,一定会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并且在过了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之后,会不断的行菩萨道,也会一一承事供养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佛,一一教化若干百千万亿无量众生,使得那些众生能够安住在大乘法之中而不退转;像这样过了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之后,当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将会在什么地方成佛,佛国叫什么,佛号叫什么,有多少的 | admin 2020-02-20 |
![]() |
譬如,佛陀在《妙法莲华经》当中,曾经为当时已经成为初地菩萨的摩诃迦叶、大迦旃延、大目犍连、富楼那、憍陈如、阿难、罗睺罗等诸大弟子以及其余五百位大阿罗汉详细地授记,说某某弟子在过了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之后,当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会在什么世界成佛,佛国叫什么,佛号叫什么,会有多少的声闻弟子、多少菩萨弟子,正法时期会有多少年,像法时期有多少年,末法时期有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