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个就跟上品上生是不一样----上品上生是坐金刚台来往生到极乐世界,可是上品中生的菩萨,他是坐紫金台(就比金刚台差一点,我们后面的会讲到)。因为金刚台它没有花,没有合起来,可是紫金台它花合起来,到极乐世界要经过一宿(我们后面会讲到)。而且诸佛菩萨与诸众眷属来围绕护持行者,使得冤亲债主不能干扰这个行者的往生,透过弥陀世尊及两大菩萨、诸佛菩萨的愿力加持,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说我们看到这个差别:上品上生的菩萨是坐金刚台,上品中生的菩萨是坐紫金台,上品下生的菩萨是坐金莲花;而且这上品三生的菩萨都是自己见到自己坐在莲花台上而往生极乐世界的。我们再来看后面的怎么说:【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上品上生不坐一般的莲花,而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至八地。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孙老师上课时曾提到真心不在六尘上分别的体性,与自己所相应的一一比对(都还要提起来回想才行,应该只要找到真心就不会不见的!找到就是找到),觉得老师上课说得好白喔!萧导师书中所写的也是说得好白喔!真的就是已经明讲真心在六尘上的体性了(只是我当时回想萧老师书中所写的内容,并没有看书对照,而且所相应到的离不开老师上课或书中所说的知见,属于自己体验的仍然还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娑婆世界为什么是修行很迅速的修行法?说禅这个法为什么是速行道?为什么又是易行道?我们一开始就讲参禅很难,还没有悟的人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又说是易行道呢?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法门,以禅和定为主,在这世界修学禅与定,如果有因缘的话就很迅速、,能够很迅速的获得无生忍,譬如说信力、慧力、福德具足的人,很容易一念相应,他很容易遇到真正善知识,所以他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娑婆世界为什么是修行很迅速的修行法?说禅这个法为什么是速行道?为什么又是易行道?我们一开始就讲参禅很难,还没有悟的人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又说是易行道呢?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法门,以禅和定为主,在这世界修学禅与定,如果有因缘的话就很迅速、,能够很迅速的获得无生忍,譬如说信力、慧力、福德具足的人,很容易一念相应,他很容易遇到真正善知识,所以他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极乐世界犹如色界而超胜于色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不诽谤、诽谤善知识者,舍报已,于生起中阴身时,其上品上生者,中阴身乘金刚台;上品中生者,其中阴身坐紫金台;上品下生者,其中阴身坐莲花中,由阿弥陀佛及诸菩萨众迎往极乐。上品中生以下往生极乐者,于极乐世界闻法修行后,开悟证果所需的时间不等。譬如,上品中生者往生极乐后,在莲花中经宿即开,相当于娑婆世界的半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花。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花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是为水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十六那罗延身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七一切严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八道树高显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九诵经得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如狮子王,无所畏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闇。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复有金刚藏菩萨、金刚首菩萨、无垢藏菩萨、无垢称菩萨、除疑菩萨、无垢德菩萨、网明菩萨、无量明菩萨、大明菩萨、无尽意菩萨、意王菩萨、无边意菩萨、日音菩萨、月音菩萨、美音菩萨、美音声菩萨、大音声菩萨、坚精进菩萨、常坚菩萨、坚发菩萨、坚庄菩萨、常悲菩萨、常不轻菩萨、法上菩萨、法意菩萨、法喜菩萨、法首菩萨、法积菩萨、发精进菩萨、智慧菩萨、净威德菩萨、那罗延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三十九愿刹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力〖那罗延,天上力士之名〗,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第四十愿我刹清净,照见十方无量世界。菩萨欲于宝树中,见十方一切佛刹,即时应现。第四十一愿刹中菩萨,虽少功德者,皆知见道场树。[按]此段乃一经之要旨,重在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上。生非易事佛告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按]前云:&l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果能一心不乱,念佛往生,业已为金刚不坏之身,然后可行随类度生之愿。譬如救溺,须自乘舟筏,方能引人出水。若徒从井救人,未有不与之俱溺者。非阙慈悲也,正善用其慈悲也。第二疑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何乃舍此求彼,欲生西方?经云:“心净则佛土净,欲求净土,当先净心。”何乃不求净心,而求净土?答:欲生西方者,谓是舍此而求彼。则不欲生西方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原标题:西归直指附录:省庵劝发菩提心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食少金刚,决定不消。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者,其斯之谓欤。(原标题:持经利益随心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夫人世间在顺在逆,尚不能知此身是阿弥陀佛,何况风刀解体、八苦交煎之际?何况改头换面羽毛骨角之俦?何况焰口针喉、镬汤洋铜之日,然后不知我身是阿弥陀佛哉!《金刚上味经》载文殊师利言:一切凡夫以自系缚,故见地狱相,虽非实有,而令受者受苦。譬如梦中见身堕地狱,万火所烧,掷入镬汤,彼人梦中吼言极苦。若知是梦虚妄不实,身心得安。所以《法苑》云:观罪性空者,罪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故《维摩经》云:“深信坚固,犹如金刚。法珍普照,如雨甘露。”念佛之人,要须深信。又《无量寿经论》云:念佛有五种门。何者为五?一者礼拜门,身业专礼阿弥陀佛;二者赞叹门,口业专称阿弥陀佛名号;三者作愿门,所有礼念功德,唯愿求生极乐世界;四者观察门,行住坐卧,唯遣观察阿弥陀佛,速生净土;五者回向门,但念佛、礼佛功德,唯愿往生净土,速成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次能伽奴,即金刚智慧光明菩萨。次无畏,即莲华尊如来。次庵婆罗,即虚空光明菩萨。次善臂,即师子香菩萨。次泯图,即普贤也。次密苏,阿閦佛也。密苏发心已来,行时步步,心心数法,常念诸佛。今登正觉,生妙乐刹焉。吾谓经行广陌,徒步幽林,固当如密苏之见。即鸣珂入仗,动佩朝天,肃肃羽仪,骎骎车马,又安得不用心于步步间哉!夫含齿戴发,死生交际,未有无出入息者。世人 | 三摩地 2018-07-20 |